張石頭打斷他:"彆說喪氣話!開春後我們按計劃去北邊,你不是說那邊有..."
洞外突然傳來急促的哨聲,接著是淩亂的腳步聲。兩人同時抓起武器衝出洞口。營地已經亂成一團,婦女兒童被迅速轉移到後方,男人們拿著各式武器集合。
"官兵摸上來了!"哨兵氣喘籲籲地報告,"至少五百人,從東、西兩麵包抄!"
李鐵山心頭一沉。鷹嘴崖的地形一夫當關,但若被兩麵夾擊...他迅速做出決斷:"老人孩子先撤往北坡,其餘人跟我斷後!"
雪越下越大,天地間白茫茫一片。李鐵山帶著三十名精銳埋伏在鷹嘴崖的隘口,這裡是上山的必經之路。他們用積雪堆成掩體,箭矢整齊地插在麵前。
"記住,等他們進入二十步再放箭。"李鐵山低聲囑咐,"省著點用,每人隻有五支。"
遠處傳來金屬碰撞聲和馬蹄踏雪聲。很快,一隊身著鐵甲的官兵出現在視野中,為首的舉著炎州駐軍的旗幟。李鐵山眯起眼睛,認出了騎在馬上的將領——正是三年前那個在礦場門口列陣的年輕軍官。
"放!"
三十支箭呼嘯而出,官兵頓時倒下一片。第二輪齊射後,對方已經架起盾牌推進。李鐵山拔出寶劍,帶頭衝了出去。狹窄的山路上,雙方短兵相接,鮮血很快染紅了白雪。
李鐵山一劍刺穿一個官兵的喉嚨,轉身又砍倒另一個。他的劍法毫無花哨,招招致命。張石頭在他身側,手持雙刀舞得密不透風。但官兵實在太多,他們且戰且退,最終被逼到崖邊一塊突出的岩石上。
"李鐵山!"那年輕將領策馬上前,臉上帶著勝利者的微笑,"投降吧,我可以給你個痛快。"
李鐵山環顧四周,身邊隻剩不到十人,個個傷痕累累。張石頭右臂被長槍刺穿,仍咬牙握著刀。遠處北坡方向傳來零星打鬥聲,看來撤退的婦孺也沒能逃脫。
"狗官!"李鐵山吐出一口血沫,"你以為殺了我們就完了?炎州暴動會被千萬人記住!"
將領臉色一沉,揮手示意放箭。第一波箭雨襲來,最後幾個弟兄接連倒下。李鐵山身中三箭,仍拄著劍站立不倒。張石頭用身體擋在他前麵,被射成了刺蝟。
"兄...弟..."李鐵山接住張石頭軟倒的身體,年輕人嘴角流血,卻還在笑:"值...值了..."
第二波箭雨到來時,李鐵山突然縱身一躍,抱著張石頭的屍體跳下了萬丈懸崖。年輕將領策馬趕到崖邊,隻見風雪茫茫,早已不見蹤影。
餘波
朝廷的捷報很快傳遍各州:"炎州匪首李鐵山伏誅,餘黨儘數剿滅"。趙德昌因"平叛有功"升任按察使,那個年輕將領也加官進爵。
但民間流傳著另一個版本:有人說看見李鐵山化作雄鷹飛走了;有人說他的屍體從未被找到;還有人說在北方的反抗軍營地見到了他...
無論真相如何,"炎州礦場暴動"和李鐵山的故事如同野火般蔓延。被壓迫的勞工們偷偷傳唱著那首民謠,在歌詞最後添上新的段落:
"鷹嘴崖,風雪狂,英雄一躍驚朝堂;
血未冷,魂不亡,自由薪火萬年長..."
十年後,永恒帝國頒布《勞工律例》,廢除礦場私刑,限製勞作時間。推動改革的禦史在奏折中寫道:"防民之變,甚於防川。炎州之鑒,不可不察。"
而老君山的獵人們說,每年冬天下第一場雪的時候,鷹嘴崖上總會傳來金鐵交鳴之聲,仿佛那些不屈的靈魂仍在戰鬥。
備注:
主要人物:
李鐵山:暴動領袖,原名李青山,原為平民,因家族被官府迫害而落草為寇,後被俘並判為礦場勞工。
王校尉:礦場守衛校尉,負責第13礦區的安保工作。
張黑子:李鐵山的得力助手,原為山賊,與李鐵山一同被俘。
趙大虎:礦場守衛隊長,王校尉的副手。
喜歡龍英雄世界請大家收藏:()龍英雄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