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成功脫困他得到王府的友誼,李治翻了船他得到億萬家財,想要在這個世界成家立業,不走尋常路才能彎道超車。
隻要有那個能力,誰不想成為世界首富?淡泊名利的人有,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俗人,享受追名逐利的苦樂。
窮人就不要假清高了,無名無利談何淡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看熱鬨即可。
接下來就是乾坤大挪移了,這麼多財富放在伯爵府是不安全的,朝廷今天能封你個伯爵,明天就能抄了你的家。
彆看襄陽知府李同跟王凡關係不錯,一旦朝廷抄家,他一定當仁不讓。
那些金銀有的刻有國庫標識,器皿都有皇家標記,一旦發現百口莫辯。
再說這麼大一筆錢財放在庫中不動,不是王凡的性格,讓他們在市場中流通才是經濟發展的正確規律。
說白了,不賺錢就是虧本,違背了王凡冒險的初衷。所以,接下來就是把錢運出去。
借著伯爵府搞裝修的由頭,成批的磚瓦木料運進伯爵府,又有大批的貨車出府,並沒有引起多少懷疑。
坊間隻是多了不少關於伯爵收回家宅,王家六房退走京城的故事,被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對於王凡把王府轉運過來的金銀運走,李治的婆娘們態度不一,有的找王凡質問,有的找董妃告狀,有的心中惶恐……
找王凡的,被他一番蠱惑去了董妃那兒,而董妃出具了四海錢莊的金、銀票,告訴大家那些金銀已是四海錢莊的了。
四海錢莊當然不能讓金銀躺在庫裡睡大覺,隻有錢生錢才能付的起王府的利息,再說把錢運出去才更安全。
嬪妃們有些茫然,怎麼還有利息?王凡又把對董妃說過的錢莊存錢製度講了一遍,眾女才恍然。
不怪她們對這筆錢敏感,一旦有了萬一,這筆錢才是她們今後的衣食富貴啊!
此事過後幾個嬪妃又單獨找了王凡,當然沒有私情,是詢問利息的事,並且把私房錢拿出來存入了四海錢莊。
這期間,李治的大兒媳宋金瓶引起了王凡的重視,此女見識遠超這個時代的女性,與王凡相談也極為順暢。
讓王凡有了種麵對董妃的感覺,這難道是……
李治出逃的第四天,李同找上門來。原來跟蹤李治的捕快被殺了,當地的捕快也沒能找到線索,失去了李治的蹤跡。
李同是來找王凡幫忙的,王凡皺著眉問道“李知府,朝廷可有旨意?私自跟蹤一個王爺可是犯罪呀!”
李同道“不用爵爺派人跟蹤,隻需打探到李治的下落即可”。
王凡猶豫了一番,才道“我也隻能通過車馬行來打探消息,人力有限你也不要寄予太大希望,找各地官府才是最有效的”
李同苦笑一聲道“那豈不是滿朝皆知我李同監管不利?”
王凡歎了口氣,“那我儘力而為吧!畢竟我有的僅是商隊,做不好這種專業的事”。
李同起身施禮表示感謝,王凡邀請李同飲宴,李同婉拒起身告辭,可還沒走出伯爵府就接到了府衙傳訊。
看罷李同臉色大變,慌亂的大步出府,王凡趕緊叫停李同,關切的問發生了何事?鑒於王凡伯爵的身份,李同也不隱瞞。
當今皇帝駕崩了!
伯爵府內藏身的妃子、夫人們得知皇帝駕崩後個個色變,眾人皆知現在開始真正的危險來了。
當日,襄陽知府李同上報了襄陽王李治失蹤的情況,並正式立案派捕快四處查探。
第二日傳來新皇登基的消息,新皇是已駕崩舊皇的同父異母之弟,改年號宏光,史稱宏光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時下達的還有圈禁襄陽王李治的聖旨,李同接旨後如坐針氈,他上報的奏章還未到京城,京城的聖旨就到了襄陽……
說起宏光與李治的仇恨還真是說不清道不明,當初李治皇兄突然駕崩,未立新皇朝中混亂,奪嫡之戰一觸即發。
宏光的母親又在此時被毒死於宮中,宏光的皇兄與皇叔李治嫌疑最大,就這樣最大嫌疑落到了李治身上。
宏光的皇兄繼位之後沒有殺掉李治,隻是把他安排到襄陽不得進京。
宏光不同,死的是他親娘怎能輕易揭過?繼位便要清算舊賬。
然而李治也非無能之輩,京城的消息早就傳到了耳中,提前籌劃逃過一劫。
三日後,傳旨官再臨襄陽,李同因監管不力讓李治逃走,奪職罷官在家聽參,新任知府三日後上任。
襄陽四方震動,府衙人人自危。
三日後新知府趙無極上任,第一道命令下給了襄陽縣縣尉孫立,令其半月內查到李治下落,逾期嚴辦。
王凡得到消息後便知趙錢孫三家聯盟賊心不死,又要作妖蛾子了。便來到一處寬敞的院落,把趙無極的舉動告知了董王妃。
董妃心中震怒,問明趙無極和三家情況,心中狠狠的記了一筆,並詢問王凡有何對策。
王凡道“孫立是我們在襄陽縣府中最得力的耳目,如被拿下我們將變成聾子、瞎子,所以應該適當透露消息給趙無極。
這樣既可以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又可以保住孫立,王爺那邊可以故布疑陣,以此擺脫追蹤。”
於是兩人仔細的研究起來,不知不覺到了午時,兩人便同飲同食,下午繼續謀劃。
未時剛過,門房來報知府趙無極來訪。王凡與董王妃對視片刻,王凡道“找一個平時極少露麵的貴人做好準備。”
董王妃秒懂,對王凡道“此事交於我便好,一切皆以伯爵為主,相信你一定能處理好此事”
董王妃眼神深邃的看著王凡,王凡則給了董王妃一個安心的眼神。
喜歡生活的橄欖枝請大家收藏:()生活的橄欖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