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聽完董皇後的訴說目瞪口呆,皇帝的口味還真的很重,用女人的那個煉丹?
還真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那兄弟二人害人害己的行為最終玩死了自己。
最悲慘的還是那活下來的近三千女童,她們名節已毀在這個封建的社會很難生存。
無論是送去教坊司還是直接處死,都會對皇家的聲譽造成傷害,剛剛繼位的李治是不願背這個鍋的。
王凡深吸了口氣道“這件事交給我吧,我會把她們訓練成護衛,負責兩宮的巡邏和守衛。”
董皇後聽罷連連點頭,她認為王凡的處理方法是極好的,原以為王凡會花錢養著這些女童,等這些女童長大了就能賺錢了。
沒想到王凡處理的更好,既解決了皇帝的難題又給了這些女童最好的歸宿。
那些發配去襄陽的前皇宮嬪妃們也是需要人伺候的,用了這些女童就省了宮裡的用度,她可是清楚目前皇宮的開銷有多大。
她笑吟吟的看著王凡道“你近前來說話”
於是王凡走到了董皇後身邊垂手而立,董皇後白了王凡一眼道“怎麼,現在膽子小了,以前欺負哀家的本事哪去了?”
王凡一聽當然不會客氣,於是……
半個時辰後,王凡神清氣爽的走出皇宮,踏上馬車揚長而去。
傍晚,帝後晚膳過後便一起到花園散步,李治問道“那件事王凡答應了沒有?”
董皇後笑道“他不但答應了,還有了更好的處理方法。”
李治頓時來了興趣“皇後說來聽聽。”
董皇後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開口道“我本想讓他帶回去養個幾年再分頭發賣了,也賠不了幾個錢。
誰知他卻說要對這些女童進行訓練,以後負責襄陽那邊兩宮嬪妃的護衛和巡邏。
這樣一來陛下不用出一兩銀子,就可以對天下人有個交代了,
那些女童的父母親人還可以去襄陽探親,這寬宏愛民的美名陛下是推不掉了。”
董皇後說完兩人便哈哈大笑,李治道“這個王凡還真有點急智,比朝堂上那些老東西強多了。”
“可不是嘛,你看看那些臣子都出的什麼主意,不是送到教坊司就是乾脆殺掉。
事兒是前朝皇帝做的,罵名卻要陛下來背,真是不當人子。”
董皇後氣鼓鼓的說完後看了一眼李治,發現他在點頭認可於是加了一句“王凡還說了一件事”
“哦?他說了什麼事?”李治邊走邊問道。
“自從陛下宣布這些前朝的嬪妃送去襄陽後,就有不少朝臣聯絡王凡打聽情況,並且隱晦的表示可以出錢……”
“哼!這些混賬東西,把主意打到皇家身上了,真是色膽包天!”李治勃然大怒。
董皇後看到李治如此憤怒很是詫異,她愈發覺得把兩宮的前嬪妃們送去襄陽是正確的,她可沒多少信心與那兩個女人爭寵。
她見氣氛有些冷便又說道“王凡給這些女童護衛取了個名字叫朱雀衛,陛下說多好笑,這些小人兒不如叫家雀衛算了。”
說完夫妻二人同時哈哈大笑,笑罷李治說道“這些女童的安置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保護行宮還得真正的士兵才行。”
李治皺眉想了想道“既然封了他襄陽將軍,那就給他些人馬吧,不然要受那些朝臣的欺負。”
董皇後心想,你不是怕王凡被欺負,你是怕你的美人被欺負吧?
第二天王凡接到聖旨,命他組建襄陽五衛,每衛二千人限額。
朝中文武大臣們隻是議論了幾句,並沒有遇到強烈的反對。
大家都很清楚,襄陽五衛就是皇帝安置私兵而設置的,那五六千老弱病殘京營是不會要的,這是武官的共識。
彆說是老弱病殘,就算是精兵也不會要。好不容易有空餉可吃,你卻要給我填上,你這是斷我財路啊!
文臣很怕武將權力大了變得跋扈,但也得看實際情況而定。
王凡的襄陽五衛才一萬兵額,而且有五六千皇帝的私兵,不安排到襄陽難道安排到京城衙門裡?
更彆說還有三千女童……這能威脅到誰?教坊司嗎?眾人心中樂的不行。
留給王凡的也就是一兩千人的空額,眾人都在同情王凡這個倒黴鬼。
據說皇帝內帑沒錢,那一百多個前朝嬪妃都要王凡出錢來養著,整個一冤大頭。
這時候誰跳出來反對,誰就有可能去接手那八千老弱和女童,誰會這麼傻?
對於讓王凡養著前朝嬪妃這件事,李治也覺得不好意思,把襄陽城屬於皇帝的八十三間店鋪都給了王凡作為補償。
王凡也提出了請求,希望擴大襄陽城,增加襄陽城的人口,通過新增的店鋪增加稅收,養活三千女童還有那五千老弱。
就在李治皺眉的時候,王凡又補充了一句,擴建城池不用朝廷出錢。
李治立刻愁眉舒展麵帶笑容,同意了王凡的請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王凡願意自己掏錢擴建城池是好事啊!所有城池都有人出錢建設才好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朝廷豈不是坐享其成了嗎?加油哦!鎮南侯,朕看好你哦!
李治心裡美滋滋,找到了接盤俠。王凡心裡也是美滋滋,有了自己的地盤。
建好自己的城牆,囤積多多的糧食,以後的日子才會好過一些。
他不看好當今的朝政,一句話概括積重難返。
就在李治召開朝會的時候,董皇後又召見了王凡。
李治召開朝會是討論趙、錢、孫三個世家忤逆朝廷的事,朝廷命令三家解散非法武裝,三家拒不服從該如何處之。
皇後招王凡是代表皇帝給王凡餞行,當然還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這裡就不提了哈。
朝會結束,給三家定了調子,那就是抄家滅族。
滿朝臣子沒誰反對,誰讓你追殺了人家三年呢?宏光都駕崩了你還不停手,又追殺了人家半個月。
你不抄家誰抄家?不抄你家抄誰家?之所以討論了一個時辰才結束,就是研究誰去抄家?抄完家銀錢歸戶部還是皇帝內帑?
幾經討價還價,最後是五五開達成共識。
皇帝、戶部各一半,皇帝有銀子選秀了,戶部有銀子給朝臣發俸祿了,皆大歡喜!
三個世家悲慘的命運在眾人喜氣洋洋的表決中定了下來,朝中隸屬於三家的官員率先是遭了殃。
罷官的罷官,免職的免職,毫不拖泥帶水。
接下來禁軍出動,抄了三個世家的老巢,還有他們經營多年的產業。
然而這些都跟王凡沒關係了,他已經乘車返回了襄陽。
正如王凡想的那樣,一路上不時有人騷擾,這個將軍那個侯爺,表麵都是來給王凡餞行,背地裡都想對車裡的嬪妃一親芳澤。
王凡是一律裝傻充愣,送行的禮物收下,想辦的事情裝糊塗。
沒拿禮物?對不起皇命在身恕不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