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東點點頭,他點了根煙,駕駛艙裡瞬間彌漫著海腥味跟煙味混合。
他眼睛盯著圓形的雷達顯示屏,屏幕中心代表東漁1號的綠色光點穩定地移動著。
周圍是代表海浪雜波的、不斷閃爍變化的細小綠色噪點,像一片不安分的熒光苔蘚鋪滿了整個屏幕邊緣。
巨大的天線在桅杆頂端不知疲倦地旋轉,將無形的脈衝波射向湛藍的海麵。
他眼睛跟上了發條似的,也不隻是盯著雷達,他還盯著網深儀數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像開車得盯著儀表盤,留意漁網是否在正確的水層。
那小屏幕上有兩條線是亮著的,一條是海底線,像起伏的山脈,得確保網沒掛底。
還有一條是漁網線,像飄著的雲,看它是不是在魚群待的水層晃悠。
要是底下的魚群,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亮點或色塊,跟網線沒連上,他就得調深淺,確保漁網講魚群儘量兜住。
還得時不時瞟一眼舵輪旁邊的儀表,船速不能太抽風,快了網飄,慢了拖不動魚,得穩穩當當。
航向得壓著魚群走,稍微偏一點,魚群就可能溜了。
也得盯著儀表盤旁邊的指針,指針哆嗦著往上躥?說明網裡魚多了,拉得緊,是好事!
指針猛地一抖或者往下掉?壞了,可能網掛石頭了,或者網扯破了!
那他的心得立馬提到嗓子眼。
要是指針一直軟趴趴?可能網沒張開,魚都得漏光了。
在這駕駛艙可不是就呆坐著,得當人型監控器,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這些都需要懂得判斷,他昨天都跟船長他們講過教過一遍。
葉耀東點著煙一根接一根,看這些數據倒也不無聊。
等要收網了,他才去把船長喊進來,教他怎麼看顯示屏,之前在東升號上麵都是憑經驗憑時間,這船又有點不一樣。
“指針穩定在高位,甚至開始微微回落,這是最硬的指標!”
“網裡的魚足夠多時,張力會很大,指針會頂到高位區域。”
“如果指針在最高點穩住了,甚至開始有點掉勁兒了,說明網裡的魚量基本達到飽和或者不再增加了,再拖也裝不下更多了。”
葉耀東指著網深儀講解給他聽。
“其他的,像時間到了也該收網,這個你知道的。還有船速明顯變慢,拉不動也能感覺到,還有鋼索緊繃,這些信號你都知道的。”
船長直點頭。
“總的來說,在我這裡的收網信號有幾個,簡單說,第1個就是表頂到頭了!張力計指針到頂穩住了或開始回落。”
“第2個就是,屏裡沒貨了!探魚儀上魚群信號大幅減少,然後在附近又探測不到魚群,那就得起網了。”
“第3個是,船拖不動了!油門踩死速度還往下掉,發動機乾吼。”
“第4是,時間差不多了!這跟前麵說的,屏幕沒貨,沒探測到魚群一樣,憑經驗判斷,再拖魚就爛了不值錢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動靜不對了!這裡是指指針亂跳或鋼纜異響,可能網破了,或者出其他啥事,那就需要好好應對了。”
“乾了那麼久的漁船,大多你也懂,現在就是結合一些高科技的儀器判斷,多乾乾,熟了就好了。”
船長直點頭,“明白。”
“等會換班,輪到另外兩個時,我也得給他們再講解一遍,這裡給你操作起網吧。”
“好的。”
葉耀東抄起操作台上的內部對講機,直接吼開:“甲板!甲板!起網!魚飽了!”
對講機那頭立刻滋啦的回應,傳來水手長更大聲的吆喝:“收到!同誌們準備起網!絞車準備!網囊準備!手腳都給我利索點!”
葉耀東這邊也沒閒著,手指頭戳著控製台上的按鈕,嘴裡還得同步指揮船長:“穩著點船!慢車!頂住浪頭彆晃!”
眼睛還得死盯著顯示鋼纜受力的大表盤,生怕起網時勁兒太大繃斷了。
甲板上瞬間忙了起來。
絞盤“嗡”地一聲開始倒卷,粗得嚇人的鋼纜“嘩啦啦”帶著海水從海裡往上竄,繃得筆直,發出那種讓人牙酸的“吱嘎”聲。
所有人都像被抽了一鞭子,各就各位,奔向自己的位置,盯絞盤的、準備掛鉤的、拿大鉤子準備扒拉網囊的。
眼睛都盯著那根越收越緊、水花四濺的鋼纜,等著那沉甸甸的網包破水而出。
這一網沒有意外的話,應該也是以馬鮫魚還有鯧魚為主,另外還有一些馬頭魚,波力魚,蝦排等貨。
都是有提前探測到的,一般心裡都有數網到哪些東西。
ps還有下一張,保證6000字
喜歡重回1982小漁村請大家收藏:()重回1982小漁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