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一號”的船頭仿佛一個微縮的神壇。
正中央的紅漆盤裡供奉著碩大的豬頭,嘴裡銜著豬尾,代表“有頭有尾”,寓意此次出海從頭到尾圓滿順利。
旁邊放著一碗碗糯米、糕點和水果。
一隻精神抖擻的大紅公雞被船員小心地捧著,等會要將雞冠血滴在船頭稱為開光或點睛。
香爐裡高香煙霧繚繞,紅燭火焰跳動。
葉耀東領著船員拜完,才捧起第一把熱氣騰騰的糯米,向船頭前方的海麵高高拋撒出去。
雪白的米粒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如同碎玉般紛紛揚揚落入海中。
他口中高聲念誦著世代相傳的吉利話:
“撒米落海,金銀滿艙!海神爺開路,龍王爺賞飯!”
這個動作,本質上是向海洋奉獻最珍貴的糧食,是一種古老的“示好”和“交易”,寓意著“我將最好的糧食獻給您,祈求您回贈我豐厚的漁獲”。
緊接著,他又拿起一個海碗,斟滿清澈烈性的白酒。
他並非隨意傾倒,而是莊重地將酒液緩緩灑在船頭兩側的海麵上。
這個動作充滿了儀式感,第一杯敬天地:感謝風調雨順,賜予出航的好天氣。
第二杯敬海神媽祖龍王):祈求神靈保佑,航行平安,避開所有風浪和暗礁。
第三杯祭四方:敬奉海中的“朋友”與“過往”,既是打招呼,也帶有“請行個方便,勿要為難”的意味。
烈酒入海,也有“驅邪”的含義,希望能驅散一切厄運和不祥。
最後焚燒紙碼,看著灰燼隨風飄向大海,意味著儀式完成,心意已達天聽。
葉耀東拍拍手轉過身,讓人將祭品都倒入大海,最後又鞠了一下躬。
都完事後才用洪亮的聲音喊道:“禮成!解纜!啟航!”
瞬間,發動機的轟鳴聲取代了之前的靜默,巨大的螺旋槳攪動海水。
葉耀東也朝駕駛艙走去。
葉成湖跳起來,“等等,等等……我還沒下船,等我一下……”
“你怎麼還在?”
“不是說等看完再走嗎?馬上走。”
葉耀東眉頭皺的都能夾死蒼蠅了。
“下個月也要上這條船的,我當然得參與拜一拜了,我這就下船了。”他邊走還要再邊囉嗦兩句。
葉耀東直接朝駕駛艙走去,剛剛儀式的時候,船上該檢查都檢查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這會兒可以立馬起航離開。
他輸入dyd附近漁場的坐標,東經123°28’,他們現在都講123漁場。
等漁船緩緩的駛離岸邊後,他又要用衛星電話聯係了一下岸台總部。
表明了一下身份後,岸台總部也給予了他回複,說昨天已經通知到位了,並且也給他彙報了一下各艘漁船的捕撈數據。
一大串,每艘漁船都彙報了一個大概。
葉耀東聽了一下心裡就有數了,本來昨天也就是簡單的試一下衛星電話,順便讓海上的他們知道一下,他的收鮮船已經到手,並且已經開出來了。
漁船航行在海上,周圍那些十幾米的傳統漁船相比,它龐大的流線型船體、高聳的駕駛台和先進的雷達天線群,宛如一座移動的海上堡壘,顯得格外醒目和不凡。
他手握保溫杯,目光掃過眼前一排閃爍著各種數據的電子屏幕——gps、雷達、ais船舶自動識彆係統)、魚群探測儀,一切儘在掌握。
現在他船是越造越大,數量也是越來越多,一切都走在前沿,有啥好的科技,好的船舶技術出來,他都與時俱進的更新改進。
要不然也不會簽合同的時候是一個價,等船造出來又是另外一個價,他緊跟國家技術。
這條航線他也是跑慣了的,也格外熟悉,沿途上也還能遊刃有餘的教人開船,使用這些科技。
實踐大於理論,他不斷的有送人去船舶培訓中心學習,但那也隻是紙上談兵,真正要掌握技術的還是得靠實踐,實踐與理論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掌握。
葉耀東如導師一般指導幾個學生,沿途不斷的講解,還好駕駛艙夠大,能容納的下。
就在漁船行駛過分之二路程時,顯示屏探測到了幾十海裡處的漁船,並且那漁船還主動聯係他們了。
“喂喂!前方那條藍白船,對,就是船號閩先鋒一號,顯示東升漁業的,你們是收鮮船不?是葉老板家的船不?我是浙福運船。”
葉耀東略微一怔,這船名有點熟,好像一起抓過小鬼子的,他拿起了話筒:“我是葉耀東,聽得到,請講。”
“還真的是葉老板了,我是老劉啊,你還記得我不?”
不記得……
“啊,老劉啊,有啥事啊?那是你的船啊,我還想說巧了,還能碰到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