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來就拉來了徐建國做校長。
這在成立初期,給他們帶來想象不到的口碑。
而這些都是徐建國帶來的。
徐老這大半輩子,就做了兩所學校的校長,還都是國內頂尖的高校。
在任這些年,更是培養了無數的學生。
就像外界對他的評價,自己雖然不是院士,但是卻培養了無數的院士。
最重要的是,關於院士的評選,是他自己主動放棄的。
用他的話說,一個人要做某件事,就不能分心,要在這件事上沉下心來,才能更加的專注。
這一波的格局,可以說是相當的大了。
而正是因為這樣,卻給這個剛成立的大學,帶了堅實口碑。
後續華耀大學又宣布了自主招生考試,獨特的考試方式,同樣引發了無數的討論。
現在又在高考前一個月,下發了錄取通知書。
這一連串下來,好像這段時間華耀大學的消息,無處不在。
而對於大眾這次的熱議,華耀大學方麵依然沒有任何的回應。
確實,這波輿論為華耀大學帶來了無數的熱度。
但陳卓一直知道,在教育這件事上,光靠熱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主要還是要看學生的質量。
他們能在剛成立的時候,網羅了一批怪才,已經是很意外了。
確實在大眾眼裡,這些拿到通知書的都是怪才。
大部分人在看待這方麵問題的時候,主要看的還是學習成績。
所以華耀的這一波操作,在許多人的眼裡,還是比較異類。
時間過的很快,高考如期而至。
而陳卓和徐建國對於接下來的招生錄取工作,也進行了一番探討。
因為是第一年招生,最終將錄取人數定在了兩千人左右。
這個人數不算多,也不算少。
之前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的人數,已經接近一半的人數,剩下的就要看高考結束後的報考情況了。
陳卓對於這一屆學生的要求也很直接,寧缺毋濫!
所以他們將錄取分數線定的比預想的要高一些。
說實話,在高考結束,報考誌願的時候。
華耀根本不在大部分學生的選擇之中。
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彆看華耀大學最近在網上的熱度不低,但仍然不是大部分學生的首選。
就算是出現在了誌願名單上,可能也隻起到了一個保底的作用。
因為大部分人覺得,華耀大學第一年肯定是會擴招的。
喜歡國貨之光,從製造電動車開始請大家收藏:()國貨之光,從製造電動車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