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口不遠的路卡處,這些意外相遇的青年們紛紛交談起來。
“小夥子,你也是來參加特種團的嗎?”一位中年男子問道。
“對啊,大哥,你也是嗎?”一個年輕小夥子回應道。
“看來我們真是有緣啊!兄弟你是哪裡人?”中年男子好奇地問。
“我是太原人,大哥你呢?”小夥子回答。
“我是從河北來的”中年男子笑道,“那以後說不定我們就是戰友兄弟了”
......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愛國有誌青年。
在村口不期而遇,紛紛熱情地打起招呼來,仿佛彼此之間早已熟識。
他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加入特種團而來。
這份共同的追求讓他們之間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在這群報名參軍的青年中。
有勤勞樸實的農民,有技藝精湛的工人,還有滿懷理想的學生。
各行各業的人彙聚一堂,共同為保家衛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在兩名戰士的帶領下。
這300名愛國有誌青年踏入了紅山村根據地,向著征兵處進發。
此時,征兵處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這些熱血青年的到來。
除了原有的幾個戰士外,征兵處還增派了10餘名士兵,並由負責人李愛兵親自坐鎮。
首長、林楓、丁偉、孔捷等一眾領導也在旁靜候,關注著這300名有誌青年的參軍情況。
當青年們抵達征兵處後,李愛兵立即站了出來,用洪亮的聲音說道:
“各位青年朋友們,非常感謝你們不辭辛勞地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我們特種團。
選擇參軍報國、保家衛國!你們的勇氣和決心讓我們深感敬佩”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柔和了一些:
“同時,我也要感謝你們對特種團的信任和支持。
但請大家理解,我們特種團有著嚴格的規矩和辦事流程,包括征兵標準。
因此,如果在接下來的審核中,有哪位朋友不符合我們的征兵條件,無法加入特種團。
我們將提供路費支持,希望你們能夠理解,在這裡,我先向大家表示歉意”
李愛兵清了清嗓子,向在場的青年們繼續說明了整個征兵流程:
“首先,我們需要對大家的身份資料進行初步的登記。
這些信息將交由我們征兵處的同誌們進行嚴格的審查。
審查完畢後,還需要完成一係列的手續,大家才能真正成為特種團的一員。
請大家耐心配合,我們一定會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申請者”
首長望著眼前這群熱血沸騰的青年,心中湧動著欣慰與滿意。
他們的到來,不僅是對特種團的認可,更是對八路軍這支抗日武裝力量的堅定支持。
看著征兵處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首長不禁讚歎道:
“林楓,你們特種團的征兵流程處理得相當不錯啊,寧缺毋濫,這個原則很好!”
林楓謙遜地回應道:
“在我看來,一支強大的部隊,其力量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少,而在於每一位戰士的戰鬥力。
正如古語所雲,‘三千越甲可吞吳’,‘兵在精不在眾’
隻要部隊足夠精銳,就足以戰勝一切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