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特種團的火炮能力是強,但也不能光顧著自己啊,得給兄弟部隊也添把火。
飛雷炮,就是兄弟部隊大口徑火炮的一個好補充嘛。
它的口徑大小,那得看能找到多大的汽油桶了。
此時,八路軍的裝備相對落後,尤其缺乏重火炮。
這使得他們在麵對小鬼子堅固的炮樓、碉堡和據點時,難以進行有效的攻堅作戰。
小鬼子正是利用了八路軍武器裝備上的劣勢。
大肆建造這些防禦工事,試圖分割八路軍的根據地,將其逐一擊破。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了飛雷炮無疑對八路軍其他兄弟部隊大有裨益。
儘管飛雷炮存在一些缺點。
但其優點同樣顯著,能夠有效補充八路軍的重火力打擊能力。
所以飛雷炮對特種團乃至整個八路軍部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甚至可能立下大功。
事實上,後來當林楓研發出飛雷炮後。
並在林楓向首長等人麵前展示飛雷炮的威力時。
其獨特的設計和顯著的打擊效果讓總部的首長們震驚不已的大喜過望。
因為飛雷炮製作方法很簡單——僅需一個汽油桶.。
這意味著飛雷炮可以大規模製造和推廣。
對於軍工基礎相對薄弱的八路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隨後,為了顯著提升八路軍的火炮打擊能力。
八路軍首長果斷決定在全軍範圍內推廣製造飛雷炮。
林楓憑借著他穿越者的獨特優勢,讓飛雷炮提前數年問世。
並極大地增強了八路軍的火力。
使得八路軍的戰鬥力和火炮打擊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後來在戰場上,飛雷炮展現出了其非凡的威力。
儘管它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八路軍戰士們仍然將其運用得爐火純青。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而此時特種團的戰士們雖然對林楓收集空油桶的意圖感到不解。
但他們沒有過多揣測,而是嚴格執行命令,迅速將這些空汽油桶全部搬運走。
一萬名戰士同時行動,搬運物資的速度極快。
打掃戰場、統計戰損、處理收繳物資等各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不得不說,西原口一戰,特種團打得極為出色。
不僅充分發揮了步坦協同戰術的優勢,還簡單測試了閃電戰戰術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此戰全麵檢驗了特種團擴編後的戰鬥力,整體表現令林楓滿意。
很快,各營各部的戰損結果也統計了出來。
此次戰鬥中,特種團取得了輝煌戰績。
共傷亡282人,其中犧牲123人,受傷159人。
而敵人方麵,全殲了吉田大隊及日偽軍共2558人,並俘虜偽軍142人。
這樣的戰績無疑是非常亮眼的。
若僅計算特種團的總傷亡人數與敵人被殲人數的比例。
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110。
若不計入受傷人數,戰損比更是高達120,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這一戰再次刷新了特種團的戰損比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西原口戰役並非伏擊戰或圍殲戰,而是一場攻堅戰。
日偽軍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形優勢。
但在這樣的條件下,特種團仍能打出120的戰損比。
這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出色,而是極為卓越的表現。
更令人驚歎的是,西原口戰役從始至終僅持續了1個小時。
這充分展示了特種團的高效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