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瓦崗軍因為黎陽倉的失守而暗流湧動之時,秦昇也在自己的帥帳內迎來了一個老朋友。
王世充的幕僚張公謹。
他此次同樣是奉王世充之命而來,想要與秦昇率領的隋軍一起夾擊瓦崗軍。
曆史上的王世充此前因為擁立越王楊侗有功,被封為鄭國公,之後更是擊敗盧楚和皇甫無逸等人,獨攬朝政大權,權傾東都。
可如今因為秦昇的出現,楊廣並沒有死在江都之變中,王世充不僅沒有理由擁立越王楊侗為帝,反而要繼續效忠遠在江都的楊廣,同時受到越王楊侗的節製。
不僅如此,王世充如今的官職隻是左屯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和洛州總管,連個爵位都沒有,完全沒法跟秦昇相提並論,甚至還要受到秦昇這個十二衛大將軍的節製。
尤其是秦昇在任城一戰中以五千不到的兵馬大敗五萬瓦崗軍,還招降了徐世勣等一眾瓦崗大將,更是讓王世充寢食難安。
畢竟自從張須陀死後,楊廣便派他來中原對付瓦崗軍,以解東都洛陽之圍。
可他與瓦崗軍作戰兩年多時間,卻是敗多勝少,隻能龜縮在東都洛陽城中,任由瓦崗軍肆虐中原。
相反,秦昇率軍北上不到三個月,便在任城以少勝多大敗五萬瓦崗軍。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讓遠在江都的皇帝楊廣如何看他王世充,是覺得他無能還是覺得他在養寇自重。
為了避免遭到楊廣的猜忌和清算,王世充知道自己必須要打出一場漂亮的勝仗給楊廣看。
可如今李密屯兵三十萬在東都洛陽的金墉城和北邙山,而王世充手中隻有三萬不到的兵馬,想要擊敗李密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因此,王世充便想到派人去聯絡秦昇,與他一起出兵夾擊瓦崗軍。
而曾經與秦昇有過一麵之緣的張公謹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此時張公謹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秦昇,心中一時有些感慨萬千。
誰能想到,半年多以前那個一沒官職二沒地盤的白身,如今竟然成為了大隋最炙手可熱的新貴。
隻恨自己當時沒有識人之明,沒有不顧一切跟他走,以至於錯過了一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可如今任他再後悔也是無濟於事,想到自己身負使命,隻能按捺住心中雜念,躬身對秦昇施了一禮:
“下官洧州長史張公謹,參見齊國公。”
秦昇聞言不由哈哈一笑:
“張長史,我還是更喜歡你叫我秦公子。”
張公謹聽出秦昇是在調侃自己,禁不住老臉一紅,隨後訥訥道:
“齊國公說笑了,當初是下官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齊國公這塊璞玉。”
秦昇知道他說的是當初拒絕自己招攬之事,也不由得莞爾一笑。
是呀,當初誰又能想到一個被李家無情拋棄的家臣,竟然短短半年多時間就成了大隋的新貴。
隻能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且重要得多。
就像自己如果之前接受了王世充的招攬,做了他的女婿,恐怕如今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助他篡奪大隋江山的爪牙罷了,隨時都有可能被再一次卸磨殺驢。
畢竟王世充同樣不是什麼胸懷寬廣之人。
曆史上,因為瓦崗軍跟北上的驍果軍打得兩敗俱傷,王世充便趁機出兵擊敗了李密,將秦瓊、羅士信、程咬金、裴仁基、裴行儼和單雄信等瓦崗舊將全部收入麾下,可謂是強盛一時。
可最終,他卻逼得秦瓊、羅士信和程咬金三人投降唐朝,逼得裴仁基父子要暗中圖謀反叛他,可見做他的手下絕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此時眼看張公謹的姿態放得極低,秦昇也不由笑笑道:
“不知你們王將軍此次派你來見我,所為何事?”
張公謹見秦昇問起自己的來意,當即躬身再拜,而後才緩緩開口道:
“聽聞齊國公先在任城大敗瓦崗軍,又派大將奇襲奪取了黎陽倉,特意派下官前來道賀。”
秦昇看著張公謹,有些似笑非笑道:
“你們王將軍派你大老遠跑來見我,隻是為了當麵跟我道賀嗎?”
“自然不是。”
張公謹聞言老臉不由再次一紅,隨後才繼續訥訥道:
“除此之外,王將軍還想讓我跟齊國公商量一下夾擊瓦崗軍之事。”
秦昇意味深長看了他一眼,語氣變得越發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