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末將定當不辱使命!”
龐玉按捺住麵上的激動高聲應諾,心中更是不由泛起陣陣感動。
他知道這是李世民對他的信任,也知道其他唐軍將領對他的懷疑。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他龐玉即使是拚上這條性命,也要報答二公子的知遇之恩!
……
宗羅睺聽說淺水原的那邊又出現了一支新的唐軍,便立即放棄攻打淺水原,轉而去攻打龐玉。
龐玉因為兵少,又無險可守,很快便被宗羅睺率領的西秦軍逼入了絕境,眼看就要支撐不住。
可饒是如此,龐玉卻依舊咬著牙在堅持,死戰不退!
無他,隻想一死以報李世民的知遇之恩。
就在他和其他將士快要支撐不住之時,李世民卻率軍出現在了淺水原的北麵。
宗羅睺得到消息,又放棄圍剿龐玉,轉而率軍去攻打李世民。
麵對兵力數倍於自己的西秦軍,李世民沒有退卻,而是親率精銳騎兵數十人率先攻入西秦軍的軍陣,勇不可當。
眼見主帥如此身先士卒,唐軍將士大受鼓舞,一時士氣如虹,個個奮勇殺敵。
反觀西秦軍,經過主將宗羅睺多次來回折騰,一個個身體早就已經疲憊不堪,根本無力阻擋唐軍的猛烈攻勢,隻是稍稍抵抗片刻,便很快被打得潰不成軍,四散奔逃。
此戰,唐軍大獲全勝,斬首西秦軍數千人,宗羅睺率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回折墌城。
當天晚上,李世民便率唐軍將折墌城圍得水泄不通。
到了清晨,薛仁杲和宗羅睺為了保住性命,主動大開城門請降。
至此,西秦國滅亡,李世民和唐軍總算是徹底洗刷了之前兵敗淺水原的恥辱。
就在李世民攻下折墌城不久,唐軍大營突然來了一名使者,自稱是奉瓦崗大將王君廓之命來見李世民。
李世民在帥帳接見了他,來人說他們王將軍因不受李密重用,聽聞秦國公禮賢下士,便打算率麾下一萬兵馬投奔李世民,希望李世民能夠接納他們。
麵對王君廓的主動投效,李世民自然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他要來人帶話回去給王君廓,隻要他願意投效李家,他願意上奏天子,保舉他為右武衛將軍、上護軍和常山郡公。
使者聽完很高興告退而去,眾將領也也紛紛上前道賀。
李世民嘴上不動聲色應和著,內心卻突然變得很是凝重。
因為他想起自己之前和秦昇打過一個賭。
當時父親李淵剛在太原起兵,便派人去拉攏在河東一帶作亂的王君廓。
秦昇當時便大膽斷言王君廓絕不會接受李家的招攬,而是跑去投靠瓦崗軍的李密。
李世民對此還不太相信,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王君廓投奔李家都是最好的選擇。
可最終一切正如秦昇所料,王君廓並沒有接受李家的拉攏,反而跑去投奔了李密,加入了瓦崗軍。
就在李世民為此有些無奈之際,秦昇又安慰他說王君廓在李密那裡不受重用,待不長久,不出一年就會回來投奔李家。
雖說之前被秦昇說中了王君廓投奔瓦崗軍之事,可李世民還是不太敢相信王君廓會吃回頭草。
沒想到自己今天又一次被王君廓的使者給打臉了。
此時李世民心中再無絲毫大勝西秦軍的歡喜,心情反而變得異常沉重。
畢竟有秦昇這麼一個未卜先知的對手在,他心情怎麼可能會好得起來。
尤其是這個對手還是被他們李家給親手逼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