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父親已經聽說了秦昇隻身前往江都與丹陽公主完婚之事,猜到楊廣已經因為秦昇功高震主,對他起了猜忌之心。”
李淵看著次子,語氣略微冷了下來:
“你不會是打算勸說為父派人去拉攏秦昇,讓他重新為我們李家效力吧。”
“父王誤會孩兒的意思了。”
李世民見父親誤會自己的意思,連忙解釋道:
“兒臣的意思是,既然楊廣對秦昇產生了猜忌之心,我們何不設計加深楊廣的猜疑,讓他跟秦昇兩人反目成仇呢!”
“哦,世民,你倒是說說看,你打算如何加深楊廣對秦昇的猜疑?”
一聽次子不是來為秦昇求情,李淵頓時便來了興趣,當即追問李世民打算如何使計。
李世民淡淡一笑:
“父王可記得李渾和魚俱羅因何而死?”
聽次子提到李渾這個名字,李淵後脊背不由一陣發涼。
大業十一年,京城突然流傳一首奇怪的讖語,曰:
“日月照龍舟,淮黃水逆流。
掃儘楊花落,天子季無頭。”
楊廣聽說這首歌謠頓時大為震怒,當即找來方士為他解讖,得知讖語的意思是楊氏江山將亡,將由李姓天子取而代之。
時值天下大亂,楊廣對此自然是極為惶恐和不安,恨不得殺儘天下李姓之人永絕後患。
恰逢他最為寵信的權臣宇文述和右驍衛大將軍李渾有仇,便汙蔑李渾就是讖語中的那個李姓之人。
楊廣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最終下旨誅殺李渾、李敏等宗族共計三十二人,其餘族人不論男女老幼皆發配嶺南。
李淵雖然沒有受到李渾之事的牽連,但同為李姓的他自然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一連幾天都睡不了一個好覺,生怕下一個被滿門抄斬的就是他們這一脈。
至於魚俱羅,則是因為相表異人,目有重瞳,有帝王之相,被楊廣以兵敗為由斬首於市。
想到李渾和魚俱羅之死,李淵瞬間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忍不住脫口而出道:
“吾兒的意思是,可命人編造讖語在江都城的街頭巷尾傳唱,從而加深楊廣對秦昇的猜疑,甚至讓楊廣對秦昇起殺心,從而借楊廣之手除掉秦昇這個心腹大患。”
“父王英明!”
李世民再次躬身向李淵行了一禮,口中稱頌父王的英明,隨後笑著補充道:
“不過以孩兒對秦昇的了解,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束手就擒的人,若是楊廣真要對秦昇動手,那最終吃虧的一定是他自己。”
“無妨無妨,隻要能讓他們兩個狗咬狗自相殘殺,對我們李家的大業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聽到隻要編造出一個所謂的讖語便可讓楊廣和秦昇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殘殺,李淵心情不由一陣大好,隨即又有些奇怪問李世民道:
“可我記得你不是一向視秦昇為知己嗎?之前還特意托親兵送給他一枚玉佩做為新婚的賀禮,如今怎會想出如此毒計來對付他呢?”
“因為孩兒姓李!”
李世民看著父親李淵,斬釘截鐵一字一句道:
“於私,孩兒直到現在依舊將秦昇視為知己,派人送玉佩給他做新婚賀禮不過是在儘一個好友的本分。
可於公,孩兒是李家兒郎,秦昇又是我李家大業的大敵,孩兒自然要不遺餘力去對付他。
而且孩兒知道,站在秦昇的立場上,他同樣會不擇手段對付孩兒和李家的。”
“說得好,公私分明,不愧是我李家的好兒郎!”
李淵聽完不由心中大悅,隨即重重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道:
“不過你隻管放心,為父不是楊廣,不會隨隨便便就聽信旁人挑撥的。
再說了,你是為父最為看重的兒子,若是為父連你都不相信,還能相信誰?”
李世民看著父親李淵,什麼都沒說,隻是重重點了點頭。
(太困了,另外一章明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