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淵作為一代帝王,很快便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話有些不妥,一旦這些話不慎被人傳了出去,將來自己在史書上很有可能落得一個心胸狹隘的名聲。
更何況自己當初在晉陽起兵之時就跟突厥人有些不清不楚,甚至為了得到突厥人的支持,不惜廢除豐州,將榆中之地割讓給突厥。
因此,他最怕就是將來有人曲解自己的意思,認為是他李淵為了對付秦昇這個宿敵,不惜勾結突厥人去攻打河北。
想到此處,李淵連忙給自己找補道:
“朕的意思是,一旦劉武周當真聽從頡利可汗之命,出兵跟突厥人去攻打河北,河東兵力必然空虛,正是我們大唐收複河東的最好機會,自然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
正所謂知父莫若子,以李世民對李淵的了解,怎麼可能會不知道自己父皇高興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他並沒有拆穿李淵,隻是點了點頭,順著李淵的意思說道:
“父皇所言極是,劉武周既然臣服於突厥人,如今頡利可汗有令,劉武周怎敢不從,隻要他出兵攻打河北,便是我們大唐收複河東的最好機會。”
見次子李世民也認同自己的話,李淵心情更是一陣大好,隨後便笑著問他道:
“世民,若是朕派你帶兵去收複河東,不知你大約需要多少兵馬?”
李世民低頭沉吟片刻,隨即沉聲回道:
“回父皇,兒臣大約需要八萬精兵。”
“八萬?”
聽到李世民一開口就索要八萬精兵,李淵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
因為大唐雖說號稱有三十萬兵馬,但大多是之前收編的地方郡兵和各路義軍,真正能征善戰的精兵也就十萬左右。
加上之前受李元吉強搶瓦崗降將李君羨之妻之事的影響,軍中有不少將士憤而逃亡,想來如今軍中的精兵就隻剩下九萬餘人。
若是自己此時再將八萬精兵都交給李世民,相當於將整個大唐的兵權都交到這個兒子手中了。
即使李世民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李淵不相信他會背叛自己,但他一時之間依舊無法完全下得定這個決心。
畢竟古往今來,多少天家父子因為皇位而同室操戈,骨肉相殘。
雖說心中有著種種顧慮,但李淵並沒有顯露出半分,反而不動聲色笑笑道:
“世民,朕聽說劉武周麾下兵馬不過八萬人,一旦他抽調大量兵馬跟突厥人去攻打河北,河東便不剩多少兵力了。
你帶八萬兵馬去打河東,是不是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李世民當然很清楚自己父皇心中到底在顧慮些什麼,但他依舊沒有拆穿,隻是沉聲解釋道:
“父皇,若隻是對付區區一個劉武周,自然用不了八萬兵馬,但兒臣真正要防備的人是秦昇。”
“秦昇?”
李淵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隨即看著李世民,麵色很是不解道:
“突厥人幾十萬鐵騎一旦南下河北,秦昇自己都朝不保夕,如何還有心思染指河北?”
李世民看著李淵,隨即緩緩問道:
“父皇,你可還記得,前幾日河北傳來消息,來護兒率領的船隊在涿州港搭載四萬新兵前去征討高句麗了。”
“朕自然是知道此事。”
李淵點了點頭,神情和語氣很是不屑:
“這個秦昇學誰不好,偏要去學他的好嶽父,執意要去打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