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終於在水舟鎮戰役之後全麵退兵。
雖然曲城依舊被鬼子占據,但水舟鎮已經變成了77旅對抗曲城鬼子的前沿陣地,356團奉命占據水舟鎮,將水舟鎮打造成防禦鬼子的堡壘。
陳常青的遊擊大隊也是在鬼子退回曲城後,才離開的水舟鎮。
在離開之前,還和77旅做了一筆不小的生意,賣給對方六輛吉普車和一堆迫擊炮炮彈,這讓陳常青的家財一下子就突破了十萬大洋,足夠他再次招兵使用。
陳常青返回下溪村的當天,獨立團那邊也開始從興安縣附近區域退兵。
禾豐鎮作為興安縣鬼子西進的大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得知八路軍開始撤離興安縣後,陳常青向獨立團發出邀請,協議兩軍一同占據禾豐鎮,守住這個重要的門戶城鎮。
宋團長在得到上級同意後,命令獨立團三營進駐禾豐鎮和遊擊大隊一起協防。
陳常青方麵隻派了陳石頭帶著麾下的士兵前往。
按照陳常青的意思,陳石頭隻需要做好軍事防禦工作,管理的事情交由獨立團方麵派出去的人手去負責。
當然,陳常青占據禾豐鎮也不是單純出於軍事考慮。
他派遣副隊長劉三和新成立的秘書班作為工作組,在禾豐鎮買了幾家臨街的商鋪打通,準備開設一家經營糧油和副食品的商店。
陳常青在打贏水舟鎮戰役後,係統內的功德點已經超過五千點,達到7875點。
這麼多功德在手,陳常青自然是在係統商城內大買特買。
首先是係統【糧田】,陳常青在原有一百畝的基礎上,再購買七百畝。
其中兩百畝依舊選擇種植大米,兩百畝選擇種植小麥,兩百畝選擇種植玉米,另外兩百畝選擇種植土豆。
按照係統每月產量300斤畝的數值,陳常青下月一號簽到就可以從係統提取六萬斤大米,六萬斤小麥,六萬斤玉米和六萬斤土豆。
這個數量看著不多,但最關鍵這是係統每月的產量。一年12個月折合下來,陳常青能收獲288萬斤糧食,1440噸。
民國36年,山省全省農業人口種植一年糧食也不過是300萬噸左右。
其次是係統【經濟田】,陳常青將原有的200畝【經濟田】,提高到600畝。
將種植200畝棉花,200畝甘蔗外,另外又種植了200畝大豆。
按照係統產出,他每個月同樣可以獲得6萬斤棉花,6萬斤甘蔗和6萬斤大豆。
另外還買了8個養雞場,讓養雞場的數量一下子增加到15個。
每月能給陳常青提供四萬五千顆雞蛋和一千五百隻雞。
養豬場也多買了3個,加上原有的兩個養豬場,係統的養豬場變成了5個,每月可以提供50頭豬。
如此龐大的產出,光靠陳常青自己的部隊已經無法完全消耗,就是獨立團和77旅也不需要那麼多。
所以陳常青隻能是把多餘的產糧放到禾豐鎮的商鋪進行售賣,算是給附近百姓一個購買糧食等物資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