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憋了兩天的柳葉,還是沒能把海水製鹽之法鼓搗出來。
“算了,這不是我強項,還是讓彆人去傷腦筋吧!”
柳葉搖了搖頭,他放棄了。
這種專業的事情,果然不是那麼容易就琢磨透的!
王玄策這個小子最聰明,派小安子把王玄策叫回來之後,柳葉直接把他往研究海水製鹽之法的屋子裡一關,打算過幾天再把他放出來,直接拿到一個成熟的工藝。
除了因為這兩天累壞了,想要偷偷懶之外,柳葉還有一個彆的差事,那就是接待幾位從宣陽坊來的鄉親。
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階級等級森嚴,在北邊的那些富裕坊式眼裡,越靠南的坊市越窮,住在那裡的百姓也就理所應當成了他們口中的鄉下人。
如果真拿經濟實力做個排名的話,宣陽坊至少要排在八十往後,而柳家現在居住的勝業坊怎麼也能排進前二十。
“黃家伯伯,劉家大娘……哎呀,這不是老叔公嗎?快快裡邊請!”
不光柳葉出來招待這些窮鄉親,就連李青竹也從後院過來,和窮鄉親們見麵。
在宣陽坊的小院子裡,雖然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現在的大宅子,但勝在溫情滿滿,周圍的鄉親們也能互相幫襯。
時至今日,柳葉和李青竹也總懷念當初在宣陽坊居住的日子。
總共來了六七個人,在宣陽坊裡威望最高的老叔公,七十多歲的人了,挑著個小扁擔,前來拜訪柳葉。
柳家的大宅門讓他們有些不好意思踏足其中,站在門口遲疑了半天,都不好意思進去。
到頭來還是柳葉親自接過老叔公肩上的扁擔,強行拉著他們走進來。
“來人,上茶,家裡各式各樣的點心也都端出了幾份!”
采薇和采萱都是在宣陽坊住過的,自然知道這些窮鄉親在柳葉和李青竹眼中的份量。
當年柳葉和李青竹日子過得艱難,可是受了不少鄉親們的幫助。
今天他們前來做客,兩人看起來都很開心。
“老叔公,今日怎麼有時間過來看我?”
落座之後,窮鄉親們都顯得有些戰戰兢兢。
柳葉主動打開話匣子,坐在老叔公身旁,直接把家裡做的最好吃的桂花糕,塞到老叔公手裡。
乾體力活多的人都顯老,老叔公明明隻比李淵大了幾歲而已,可看上去簡直就像隔了一代人似的。
作為在宣陽坊最有威望的人,老叔公說話的份量,要比坊令重得多,各家各戶有了糾紛不指著官府給判定,都會直接跑到老叔公麵前討要說法。
其實柳葉心裡有些猜測,八成是鄉親們碰見了困難,找他來幫忙了。
老叔公抿了一點手裡的桂花糕,甜絲絲的,香氣十足,這一塊的價錢估計能抵得上窮苦百姓好幾頓飯,他甚至都有點舍不得咽下去。
“小葉子,你爹娘留下來的那幾畝田,今年收成不錯,按理說,他們這幾家人應該給你交租子才是,今日特意帶過來了。”
被柳葉稱為黃家伯伯的人,是個敦厚的中年漢子,他把剛才放在牆角的背簍搬過來,掀開上邊的麻布,露出滿滿一躉的高粱。
同樣的背簍,牆角還放著五六個,都是他們背過來的。
柳葉看著背簍裡的高粱米,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