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內一片爭論的同時,兩篇文章也已經送到了李世民的龍案之上。
紫宸殿內,李世民讀完了這兩篇文章,眉頭漸漸皺起。
“一邊是孔家,一邊是李綱,想不到區區的藥膳,竟然能掀起兩大學問宗派的爭端......”
孔家是聖人子嗣,肯為一篇文章背書,定會在文壇之上掀起軒然大波。
而李綱的聲望和地位,又絲毫不下於孔家。
兩篇文章的態度完全相左,鬨得讀書人們也分成了兩個派係。
甚至於,有要鬨大的趨勢!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是儘快平息風波為妙。
“觀音婢,你可還記得武德六年那場爭辯?”
一旁正在哄皇九子李治睡覺的長孫皇後,微微頷首道:“當時蜀中來的幾位大儒,想要在長安收徒,宣揚蜀中的學問,可是被範陽盧氏的幾位大儒製止,雙方辯經多日也不見任何結果,在文壇之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甚至於,有簇擁盧氏的讀書人,衝擊蜀中大儒的居所,當時可著實鬨出了不小的亂子,最後還是太上皇下令,才將風波平息下來。”
李世民點點頭,又看了看桌子上的那兩篇文章。
“讀書人乃是朝廷的根基,孔家和李綱在學問上的建樹,要遠比蜀中那幾位大儒,和盧氏大儒加起來都要強得多。”
“當時都鬨出了不小的亂子,朕擔心這一次會鬨得更大!”
長孫皇後將李治交給一旁的奶娘看管。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效仿太上皇,掃清這場風波?”
“……”
李世民眉頭皺得更深了。
“從本心上來講,朕自然是想幫李綱先生,說到底,孔家隻是因為小肚雞腸,才會寫文章怒斥柳葉的藥膳。”
“可話又說回來,幫了李綱,就等同於幫了柳葉……”
長孫皇後抿嘴淺笑。
李世民向來是個雄才大略的人,這輩子為數不多的小心眼,全都放在柳葉身上了。
“那陛下就當成幫青竹,心裡是不是舒坦多了?”
李世民搖了搖頭。
“若是幫青竹,朕自然心情舒暢,可總覺得很彆扭。”
長孫皇後的臉色,卻是變得有些嚴肅了。
她本就不是個普通的女人,論及文采武略,絲毫不亞於那些奇男子,也正因如此,她能夠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到很多李世民發現不了的東西。
“陛下,在臣妾看來,這件事孔家做的的確有些過分了。”
“其根源並不在於孔家和柳葉之間矛盾,臣妾這些日子對柳葉家裡的事情也很了解了,要說根源,還是在於孔家將許敬宗驅逐出國子監!”
“不光是許敬宗,還有趙懷陵!”
“這兩位,乃是國朝之中,一等一的修史高手,連這等人才都被孔家當做異己,排除到國子監之外,甚至逼得他們辭官,這可跟孔氏先祖奉行的守拙之道,大相徑庭!”
李世民聞言也認真了起來。
“不錯,國子監擔當著修撰《氏族誌》的重任,此事關乎大唐的未來,許敬宗和趙懷陵這兩人確實可惜,孔家......”
後邊的話他沒說,沉默了片刻,道:“觀音婢,此事朕不宜出麵,你以後宮的名義,幫李綱先生點上一把火!”
“也好讓孔家得個教訓!”
長孫皇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