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給他們解釋了什麼叫‘投稿’之後,就把書房留給他們了。
柳葉對《大唐周刊》的版塊設置總共就那麼多想法,想要夾帶的私貨,也全都融合在裡頭了。
一本周刊,自然不可能隻有四五個版塊。
反正紙張和印刷的成本,都在柳葉的可接受範圍之內,自然是想印多少頁就印多少頁。
剩下那些版塊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吸引讀者。
一開始,四人還能好商好量,可說著說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都是很有想法的優秀年輕人,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想法被彆人駁斥。
柳葉坐在院子裡的桂花樹底下,聽著書房裡激烈的商討聲,不由得心中感歎。
“年輕人,想法是真多啊...”
他拂去剛剛落在石頭桌子上的枯葉,給自己沏了一壺茶,慢慢品飲了起來。
...
皇宮,紫宸殿!
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直到吃完午膳,李世民才終於想好活字印刷術的安排問題。
“徐徐圖之!一定要徐徐圖之!”
“朕打算將印刷作坊開設在皇宮的掖庭局內,這一批打算外放的太監先留下來,專門用於印刷作坊的生產,這等技術目前絕對不能外漏!”
李世民不斷的跟張阿難囑咐。
活字印刷一經出現,就等同於朝著那些世家門閥的祖墳上刨,李世民都不知道會帶來怎麼樣的後果。
先在宮裡將印刷作坊運轉起來,等以後時機成熟之後,再推廣到民間,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陛下高瞻遠矚,奴婢歎服,這就去安排在掖庭局建立印刷作坊的事情!”
宮裡的效率還是很快的,天黑之前,不光在掖庭局找到一處隱蔽的院落充當印刷作坊,連人手都湊齊了!
一百個本來要出宮,卻得到意外之喜,在宮裡重新找到立身之本的小太監,外加上一批從少府監秘密調集過來的工匠,整整齊齊的站在印刷作坊的院落門前,等待著皇帝的檢閱。
張阿難跟在李世民身後,不斷的向他介紹這些人的來路。
“陛下,少府監調集來的工匠,都給朝廷印製過邸報,屬於老手之中的老手,技藝上沒問題,這是下午的時候,幾位工匠燒紙出來的泥模子,請陛下查驗!”
說著,張阿難把一枚刻著‘天’字的泥模子,拿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看了一眼,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
“有了這活字印刷術之後,陰刻雕版徹底成了笑話,那些出陰版的大儒們,又該要死要活的了...”
出版書籍有陰版,也有陽版。
比如,在石碑上拓字,就屬於陰版的印刷方式,在篆刻雕版的時候,字是凹進去的,而陽版的字則是凸出來的。
印刷出來之後,陽版的字是墨色,其餘地方留白,陰版的字是白色的,其餘地方都用墨汁侵染。
這就意味著,雕刻陽版的難度,至少是陰版的十倍以上,不僅工時更長,擁有陽刻技藝的工匠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