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八,大吉大利!
清晨的薄霧並沒有對長安百姓產生任何影響,每一個人都要為了生計而奔波。
天才亮了沒多久,朱雀大街的兩旁就支起了無數的攤子。
在行人之中,總能看見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在奔跑,他們穿著統一的製服,每個人都背著一個保溫用的箱子。
胡大勇今天起得特彆早,坐在路邊攤上隨便吃了點東西,一抹嘴,也加入了奔跑的行列當中。
“老胡,連續兩個月拿了‘外賣員之星’的稱號,賞錢拿了好幾十貫,還不知道歇一歇?能不能給兄弟們留條活路?”
同為外賣員的兄弟趕上胡大勇,語氣中充滿了濃濃的羨慕。
胡大勇憨厚一笑,幾個月的外賣員生涯,讓他練出了不凡的腳力。
“老娘的病是治好了,可俺家乾兒子還要讀書呢,可不能歇著,再多賺點錢,俺打算把乾兒子送到學堂去!”
兄弟一咧嘴,道:“就是個街邊撿來的小乞丐,你還真打算當兒子養?”
胡大勇一聽,頓時不樂意了。
“以後俺乾兒子不光要讀書,還要當大官,嫉妒死你們這群泥腿子!”
“哈哈哈,我可沒有彆的意思,這個月的單子多,咱們東家厚道,不光讓咱們接快餐鋪子的單,還讓接其他商鋪的單,要是肯賣力氣,一個月多拿好幾貫!”
“若是你乾兒子讀書的錢不夠,我借給你!”
胡大勇這才露出笑容,伸手在他後背上使勁拍了一把。
“這才像俺兄弟,不說了,下一單遠,話太多了嗆風!”
兩人在街拐角分彆,開始了一天的辛勞。
如今這些不良人出身的外賣員,一個比一個積極,靠著自己的雙手賺錢,不光能得到彆人的尊重,關鍵柳葉軒對他們確實不錯。
從上個月開始,外賣業務並不僅僅局限於快餐攤位和登科樓了,隻要是顧客們有需求,他們什麼都可以乾。
哪怕顧客給了一大筆賞錢,竹葉軒也隻是象征性的抽一文錢的份子。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胡大勇送完了今天的第一單,剛想喘口氣歇歇腳,忽然聽見有人在街上大喊。
“《大唐周刊》第一期新鮮出爐,每本隻售兩百文,物超所值,先到先得!”
一個半大後生,背著一筐的《大唐周刊》在街上叫賣。
胡大勇一聽,嘟囔道:“好像《大唐周刊》也是大東家的產業,按理說應該支持一下子...”
他們這些人,對柳葉格外的感恩戴德。
可兩百文的價格,卻讓胡大勇有些退縮。
雖然在書局買的書,比《大唐周刊》貴了十倍都不止,但好歹都是正經的儒家經典。
長安城裡人人都知道,《大唐周刊》是給老百姓看的,而且受到很多讀書人的口誅筆伐。
一心攢錢讓乾兒子當讀書人的胡大勇,狠了半天的心,也沒舍得掏銀子。
可半大後生的下一句話,卻讓胡大勇瞬間改變了心意。
“第一期刊登了當朝太傅李綱李文紀的文章,都來看看嘍!”
胡大勇一愣。
“乖乖,文紀先生的文章?必須買來瞧瞧!”
換做從前,胡大勇才不知道李綱究竟是何方神聖。
但有明白人給他解釋過,他之所以能夠兩次拿到‘外賣員之星’的稱號,純粹是因為李綱李先生給他寫了評語,並且懇求其他的顧客,多給胡大勇一些好評。
這般情分,可不是幾百文錢能還清的。
“小子,給俺來一本!”
半大後生連忙跑過來,抽出一本厚厚的《大唐周刊》交給胡大勇,然後咧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