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的日子就是這樣,不忙的時候可以整天閒在家裡喝茶,一忙起來,就忙到腳不沾地。
剛剛接待完李百藥,又要去接待從江南過來的陸氏當家人。
當然,忙碌的並不隻是柳葉自己。
除了竹葉軒麾下的員工之外,長安縣也因為登科樓五家會館開業的事情忙碌了起來。
“縣尊大人,大喜事,大喜事啊!”
原本執掌長安縣兵事的縣尉韓平,今天也乾起了主簿的活計。
他三步並作兩步走,來到長安縣官邸的後堂。
縣令左奎正眯著眼睛,翻閱這幾個月以來的治安情況。
“何事?”
韓平滿臉的喜色。
“僅僅是一個上午,登科樓促成了十幾筆大交易,最大的一筆足有十幾萬貫!”
“多少?!”
左奎猛地站起來,語調都拔高了不少。
“最大的一筆有十六萬貫,最小的一筆也上萬貫了!”
“這可是實打實的政績啊!”
“柳大東家請咱們在幾座會館裡安排的稅吏,已經拿到了謄抄後的契約,隻要回到衙門存檔,最多兩個月,這筆稅收就能進入長安縣的賬目!”
韓平興奮的一個勁搓手。
大唐的地方官考核十分簡單,隻有三個指標而已,除了人口的增長,糧食的產出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稅收!
根據《武德律》規定的屬地賦稅原則,不管是哪裡來的商人,隻要是在長安縣促成的交易,那麼就需要在本地,也就是在長安縣繳稅。
商賈采用的是‘十一稅製’,也就是每十文錢的利潤,就要繳納一文錢的稅款。
登科樓一上午促成的交易,少說也有七八十萬貫,雖然在具體的生意過程中必定會有損耗,但三四萬貫的賦稅,是鐵定能入賬的!
對於長安縣衙來說,簡直是一場潑天富貴!
“我的老天爺啊!”
心中暗暗盤算片刻,左奎的眼珠都紅了!
他是個很執拗的人,一心想要為百姓乾點好事。
可身為地方首官,想要什麼,都離不開一個‘錢’字。
連皇宮都在縮減開支,何況是他區區一個縣了。
三四萬貫,足以抵得上長安縣六七年的賦稅了!
“柳大東家在哪一個會館?”
韓平哈哈大笑幾聲,道:“下官早就打聽清楚了,柳大東家在居德坊的江南會館,正在會見江南陸氏的當家人陸敦信!”
左奎一邊整理衣冠,一邊道:“走,咱們現在就去,一旦知道這筆驚天賦稅,說不定萬年縣的那些混蛋就會去柳大東家那裡賣臉,萬萬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一定要把這條財路死死攥住!”
...
江南會館,二樓。
“陸某不才,想要請柳大東家出麵,幫著介紹一些胭脂水粉之類的生意!”
一個長相俊秀,身材稍微有些瘦弱的年輕男子坐在柳葉的對麵。
此人名叫陸敦信,乃是江南陸氏的當家人,今年隻有二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