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
朗朗的讀書聲從每一間教舍裡傳來,已經多年不曾在國子監內走動的李綱,坐在一輛小推車上,讓最喜歡的學生推著走,蒼老的臉上滿滿享受之色。
“想當年老夫在國子監擔任祭酒的時候,全監上下算上先生也不過四百餘人罷了,而今卻直接翻了好幾倍!”
“這是讀書人的盛世呀!你們一定要萬分珍惜!”
顯然李綱的心情很好,被幾個學生推著,不斷向他們講述各種曆史典故,還要提點他們學問上的問題。
可當他們來到四門學的教舍之後,李綱突然一下子嚴肅了起來。
“李綱先生雖是當世大儒,治學嚴謹,但在蒙學一道上確實有所欠缺,若我等,不能直視問題所在,何談進步?又何談教化子民?”
“黃口小兒大放厥詞!李綱先生的學問豈是你能質疑的?”
“王積先生已經多年沒有入世,沒有人知道那篇文章究竟是誰所做的,以此來質疑李綱先生,隻能說有些人不顧體麵,一心想著借此來宣揚自己的名聲罷了!”
“哈哈,簡直是無稽之談!”
“文章寫的好壞跟作者的名聲有關係嗎?有理就是有理,李綱先生若是沒有缺點,那就是聖人了,恐怕連李綱先生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其實不光是四門學,自從《大唐周刊》發布了質疑李綱蒙學學問的頭版頭條之後,這樣的爭論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甚至於蔓延到了販夫走卒之中!
身後的學生生怕李綱聽了生氣,小聲說道:“先生,不如咱們去後花園轉一轉?”
李綱搖了搖頭。
“咱們進去!”
學生們隻好推著李剛走進四門學的教舍。
一看見李綱過來了,爭吵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所有的學生紛紛起身。
“見過先生!”
四門學在國子監中,隻能排在末流。
雖然裡邊的學生並不是平頭百姓,但是和國子學和太學中的學生相比,和平頭百姓也沒有多大差彆了。
他們大多出身小門小戶,族中可能隻有一兩個人當了大唐的低級官員。
也正是因此,四門學的學生才更知道學習,也要遠比其他幾個學館更加刻苦。
不刻苦的話,他們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
李綱一隻手向下按了按。
“諸位都坐吧。”
“方才老夫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心中有頗多感慨,想要與諸位分享一下。”
“治學嚴謹是我等畢生所追求的目標,身為讀書人雖然手不能提,但肩上卻擔負著教化天下的重責,若不嚴謹,貽笑大方是輕的,若是誤人子弟,我等縱是萬死也難以贖罪。”
“因此,有爭論是好事,據理力爭才是我輩讀書人的傲骨,老夫很希望看到你們在學問上爭辯!”
“雖然老夫時至今日,也不知道那篇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王積先生之手,但那篇文章寫的有理有據,鞭辟入裡,那是難得的佳作。”
“若是你們能論出個一二,務必要立刻知會老夫,《左傳》上寫的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若是老夫出現了錯誤,及時改正,也要多謝各位讀書人的提點才是。”
這番話說的,那些學生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李綱是何等人物?
那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教過好幾位太子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