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朱桂需設法積聚力量。
而今,他麵前就有一個增強實力的良機。
那便是提出解決草原部族問題的方案,並獲得朱元璋的認可。
如此一來,他將擁有三千忠心耿耿的錦衣衛士!
“解決草原的方案……”
宴終人散,酒醉的朱桂被人攙扶回寢宮,待四下無人,他即刻清醒,思索著破解之策。
曆史上,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從前有匈奴、鮮卑,將來亦會有女真等。
即便漢代的雙壁英雄將漠北打得無王庭,使匈奴西逃,
草原依舊矗立。
匈奴之後,總有新的遊牧民族崛起,繼而稱霸。
待他們統一草原,便會覬覦富饒的中原,揮師南下!
中原大地將烽火連天。
思及此,朱桂思路停滯。
因為,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無解難題!
屠殺或驅逐僅是治標不治本。
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
用遊牧製衡遊牧?
李成梁的策略最終卻養肥了滿洲人。
或是全麵開放貿易,以金錢軟化草原鐵騎?
宋朝嘗此法,終遭滅頂。
朱桂一時陷入絕境。
似乎這個任務無法完成。
然而此刻,
朱桂腦中靈光一閃。
既然武力、貿易、分化都不行,
或許可以從精神層麵入手,而非肉體消滅。
想到此處,朱桂豁然開朗,微笑入睡,靜待次日早朝。
一夜平靜。
次日清晨,百官入朝,不同以往的是,代王朱桂也參與了朝議。
處理完日常政務後,
坐在首位的朱元璋提及草原問題,
“如今北元丞相已向我大明稱臣,朕希望有人能提出鞏固草原穩定的方案,大家議議。”
朱元璋深知,北元丞相的降服僅是權宜之計。
但這同樣是大明的機遇。
他欲借此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遊牧問題。
群臣心領神會,未及眾人發言,朱標已起身。
“兒臣有策獻上!”
朱標挺身而出,拱手道。
本欲言者皆頓。
“嗯,標兒說來聽聽。”
朱元璋手肘倚於龍椅扶手上,以手托腮,示意朱標繼續。
朱標稍作遲疑,
先是環視群臣,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草原遊牧,曆來為中原大患。”
“即便中原北征告捷,亦代價慘重,草原數十年乃至百年後,仍能複興。”
“彼時,草原遊牧將再成中原之患。”
眾臣皆點頭。
此理眾人皆知,
但知其理,不代表能解其困。
“太子殿下提及此事,莫非已有對策?”
有臣子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