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權衡之後,決定獨自承擔。
陶光嘯聽罷,未再多言堅持上報,畢竟,求穩或冒險,皆為策略,勝負未分前,無人能斷言對錯。
“好!既已決斷,我必傾力輔助!”
陶光嘯拱手,語氣堅定。隨後,他著手部署,無數密探如影隨形,監視著漠北草原上的大漢、瓦剌、韃靼。
而瓦剌與韃靼在被監視的同時,也展開了反偵察,雙方使者秘密前往大漢交涉,儘管行事隱秘,仍逃不過陶光嘯的耳目,消息迅速反饋回來。
得知這一動向,陶光嘯心中警鈴大作。
瓦剌與韃靼對大明的草原政策極為不滿,卻礙於實力不敢妄動。
一旦獲得大漢這新興強援,恐怕將勇氣倍增,三部聯合叛亂,對燕王府而言,將是嚴峻挑戰。
“故而,大漢的態度至關重要!”
陶光嘯眺望漠北,長歎道。
在大漢的會客主帳內,瓦剌與韃靼的使者並肩而坐,對麵則是大漢的接待官,同時也是錦衣使者的化身。
“大明欺人太甚!我們已臣服,他們卻在草原推行佛教,分裂我們的部落。若再不反抗,草原上的狼群將淪為綿羊!”瓦剌使者憤慨言辭,滿是對大明的怨懟。
實際上,朱桂的政策在草原實施後,草原各部已明白大明的意圖,雖心知肚明,卻因大明的強大而無可奈何。
正如漢朝的推恩令,因中央強於地方,得以順利推行。
如今,瓦剌與韃靼表麵隱忍,暗中則尋找強援,圖謀顛覆大明在草原的統治。
大漢因收納眾多草原部落,被視為同類,故引來瓦剌與韃靼的主動結盟。
“瓦剌兄弟言之有理!大明居心叵測!我韃靼隻認黃金家族為尊,那‘豬汗’有何資格統治草原?我欲反他,你大漢意下如何?”韃靼使者目光炯炯,直視錦衣使者,故意用漢語中的諧音羞辱朱元璋。
錦衣使者眼中閃過殺機,這等蠻夷竟敢侮辱殿下的父親,簡直是自尋死路。
大漢雖是朱桂暗中掌控,表麵上卻與草原部落無異,由草原之人擔任首領,以掩人耳目。
未曾料到,此舉竟讓草原部族誤以為大漢是自己人,甚至想拉攏大漢共抗大明。
這二人,難道不是引狼入室?
“反大明?好極了!我早對大明不滿!隻因勢孤力單,不敢妄動。今有二位相助,必能將大明逐出草原!”錦衣使者強忍笑意,順勢與二人周旋。
“此話當真?”
“大漢當真願意與我們聯手抗明?!”瓦剌使節與韃靼使節異口同聲,難掩驚喜之情。
“自然不假!”錦衣使節麵露莊重,言之鑿鑿。
二使一時愕然,旋即爆發出爽朗笑聲。
來前憂慮大漢拒絕,思量如何說服其出兵,未料一切水到渠成。
大漢竟爽快答應共擊草原上的明軍!
“妙哉!”瓦剌使節振奮道,“有大漢助陣,草原上的明軍插翅難逃,那些叛逆亦無處遁形!”
喜歡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請大家收藏:()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