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自從晉為康王後,官家恩旨立康王府,但最早設址並不在汴京,自然在汴京也有住址,不過相對簡陋。
而此番回京,還未獲恩準覲見生母,隻得孤零零回住處去,那裡還有一位令其牽腸掛肚的好姐姐。
就在趙構與三娘準備離開時,又有小宦官疾步趕來,見二人要走,顧不得宮中禮儀,急忙喊道。
“康王殿下,此處有修容娘娘贈禮。”
依宋製,妃嬪合共五等,修容為九嬪之一。
趙構生母韋氏乃寵妃鄭氏侍女,是得了另一位侍女喬氏推薦,才受到徽宗寵幸,隻生了趙構一人。
大觀二年,憑子升修容。
小宦官一路小跑,躬身將手中錦盒呈上。
三娘接過錦盒,直接打開,讓趙構觀瞧。
盒子內並無太多東西,隻裝了用綢布包裹的幾十個生餛飩。
趙構歎了口氣,又覺得心有所安。
能這般關心自己的唯有生母,這餛飩該是她老人家親手所做。
忽然發現錦盒的內壁還放了一張絹布,上麵墨跡十分新鮮。
取出一看,字數極少,還是同人代筆。
“吾兒構,時值社稷共喜,當處處孝順父親,多做有益之事。娘親知你好動,但也不可妄為。
蜀地之事,吾已悉知,那範姓書生究竟有無才乾,忠心何如,還待查驗,爾當存防範之心。
娘甚安,勿念。”
合共三件事:不要亂搞,以免惹怒皇帝;不要輕信範希文;不要再小孩脾氣,離不開娘。
“嗬~”
趙構笑了一聲,這是把自己當孩子,還是把自己當成年人?
“三姐,你不去宮內瞧瞧?”
按理,韋三娘是趙構生母所收的義女,又在皇城司掛了職,可以入大內覲見。
“晚些再說,屬下先送殿下回府。”
趙構轉身,嘴角翹起又止不住抽動。
“走吧,回府~回府......”
臨湘此地絕對算是神州東部的風水寶地,隻因物產豐饒,民風淳樸。
究其原因還是水土使然,如蜀地那般便多生憊懶之徒,偏偏脾氣又比較倔,而再往南些,則多生勤勞強種。
總之,山嶺溝壑多的地方,生存條件更差,順民意識不利於與天地鬥。
範希文對於江湖之事,籌劃了許久,結合周侗、楊氏姐弟等人的描述,將武俠劇中的“大是大非典範”徹底看穿。
江湖中確有俠義心腸者,但真是極少。
如周侗這般心係朝堂與天下,也僅僅因為周侗無需為後人憂心而已。
說來也奇怪,連嶽飛也不知周侗的後人是誰,在何處。
或許這老登拋妻棄子,或者被妻子拋棄?
七爺是如此編排的。
不過江湖人無牽掛的親人朋友者也不在少數,但基本都習慣於放飛自我,將禮法踩在腳下,行事全憑本心。
長此以往,在外看似耿直、俠義的一方人物,實際也經不得推敲,多數都不乾淨。
至於另外一部分,雖然有固定的交際圈需要顧慮,但除非不出遠門。
隻要跨過三兩個州府,依舊化身為江洋大盜,如此數不勝數。
還有一類較為奇怪,大致如“玉菊郎君”一般,不願墮落,又不願平凡,在溫飽線上掙紮。
偶爾是俠客,偶爾又是苦工,不知在堅持些什麼。
範希文有了些錢,自然要先將手上的事安排清楚。
暫時租了一處大院,一月時間,收了七爺三十貫,房東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