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不屑地看著他。
“你懂個糞,俺回來是休假來了,帶薪休假,知道啥是帶薪休假不?”
“就是,不乾活兒,還給發錢兒!”
“等到明年春天,俺還要去瀛洲嘞。”
“俺準備帶著俺家人一起去,到時候俺當兵,俺家人種地。”
“俺爹種地可是一把好手,到時候俺給領導說說情,讓領導給俺爹分配幾個野人。”
“俺爹指導他都種地就行,根本都不用自己動手。”
士兵把瀛洲說得太好了,鄉親們都有些心動了。
他們這個村莊,距離黃河不遠。
黃河經常會改道,決堤。
他們種地完全是看天吃飯,日子過得不能說慘不忍睹,隻能說勉強糊口。
如今有新的發展方向,自然是有人心動的。
但是吧,還是那句話,故土難離啊。
誰又願意拋家舍業跑去虛無縹緲的瀛洲呢。
士兵回到家,他爹拿著掃帚正等著他呢。
“你個敗家玩意兒,誰跟你說俺要去瀛洲了?”
士兵梗著脖子說道。
“爹,你就是個糊塗蛋,你先聽俺說啊。”
“中,你說吧,俺倒要聽聽,你能說點兒啥。”
士兵見自己老子放下了掃帚,心裡也鬆了口氣。
“俺為啥去當兵,還不是因為家裡人多,吃不飽飯?”
“爹恁才四十多,把咱家的地留給大哥和小弟,恁跟著俺去瀛洲,到時候開荒種地。”
“要是瀛洲地多了,恁忙不過來,再把小弟也接過去,他跟著恁一起開荒種地。”
“大哥守著家裡的地,手頭也能寬裕點兒,恁和小弟在瀛洲也能種地。”
“都守著這一畝三分地,以後咋過?”
“大哥都仨孩子了,小弟以後也要娶媳婦兒生孩子的,地夠分?”
士兵他爹仔細琢磨了一下士兵的話。
確實很有道理。
士兵家裡三個孩子,都是男孩兒。
士兵是老二。
為啥讓他去當兵,不就是因為家裡養不起了嘛。
以前養不起,以後更加養不起了。
家裡的人口隻會越來越多。
朱元璋倒是鼓勵開荒,那也得有地可開荒啊。
河南這個地方,自古就是人多地少,還總是飽受戰亂困擾。
母親河時不時的也會給百姓製造點兒困難。
可以說自古以來,中原百姓的生活就不是很好。
士兵的話他爹聽進去了。
沒有出路就想出路吧。
人挪活樹挪死。
當天晚上,士兵他爸就召開了家庭會議。
會議主題就是關於移民的。
士兵家裡一共有九口人。
父母,士兵兄弟三人,士兵的嫂子,以及兩個侄子一個侄女。
就這,士兵和他弟弟還沒有娶妻呢。
要是能兩人也娶妻生子了。
一個家庭十幾口人。
就靠著那幾畝地,能不能餓死不知道。
但是吃不飽穿不暖是肯定的。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