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為國家,為社會,為百姓做出了貢獻的,才應該被尊重。
讀過聖賢書,不代表他就是聖賢。
當官,也不代表他就應該被尊重。
如果這個官當得不好,照樣應該被丟臭雞蛋。
這個報紙辦起來,肯定會有很多文人討厭。
但同時又能激勵一批真正的有誌之士。
隻要你真的牛逼,你的名聲真的會傳遍大明的。
像海瑞這種人,就算沒有朱吾適,他的名聲也很大,甚至名垂青史了。
但是太慢了啊。
如果一個人剛做了一件好事兒,馬上就能名揚天下,那他會怎麼想。
就跟那些見義勇為的人一樣,上了新聞後,記者問他以後見到這樣的事兒還會不會做,他們的回答都是還會。
如果不上新聞,他們肯定也還會做,做好事兒也不是為了上新聞的。
但是當你做了一件好事兒,被人知道了,大家都誇讚你,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啊。
無名英雄很牛逼,但是英雄還是應該被記住的。
所以這個報紙還是很有必要辦的。
就叫人物周刊,每期三個人物。
一個官員,一個工匠或者農民,還有一個青年才俊。
官員的話,就是把他的生平寫出來,好的壞的,都寫。
工匠或者農民,就寫他們做出的貢獻,當然了如果乾過壞事兒,也寫上。
青年才俊嘛,就搞個類似玄幻仙俠小說裡的那種天榜地榜的東西。
但是排名不分先後,隻介紹青年才俊。
過早得讓他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
如果他們能頂住壓力,耐得住寂寞,未來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如果頂不住壓力,或者過早出名就被迷了眼,這種心智不堅定的,廢了也就廢了。朱吾適也不覺得有什麼好可惜的。
畢竟真等到當了官,麵對的誘惑更多。
年輕的時候守不住底線,以後就能守住了嗎?
朱吾適見多了年輕時候能守住底線的,真有了權勢反而守不住的。
他就沒見過那種年輕的時候貪財好色沒底線的,真等到當了官之後可以廉潔奉公,為民請命的人。
所以說,對那些能夠上報紙的青年才俊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至於信息來源,錦衣衛這個情報部門如今已經滲透進了大明的方方麵麵。
有朱元璋的財力支持,錦衣衛的情報機構發展得非常迅速。
這一世的錦衣衛,就是單純的情報機構,沒有任何的執法權。
權力過重,不是什麼好事兒。
回應天府的路上,朱吾適都在琢磨這些事兒。
等回到應天府的時候,他已經想得差不多了。
首先就是搞報紙,這個是明麵上的事兒。
其次就是促進消費,這個其實是有些難的。
總不能讓朱元璋直接在朝堂上說。
“朕知道你們有錢,有些人還非常有錢,但是你們不敢花,其實你們不用怕,放心大膽地花,我不會拿你們怎麼樣的。”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