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溪邊洗個腳,都能撿到好幾塊黃金。
可惜那些瀛洲本地人根本不知道黃金能用來乾嘛,所以他們連撿都懶得撿。
瀛洲的動物也很多,想吃肉了直接去抓就行。
樹上的果子多到根本就吃不完,隻能任由它們掉在地上腐爛掉,或者被鳥給吃了。
這就是為啥瀛洲本地人明明都不會種地,還餓不著的原因。
瀛洲的土地也很肥沃,那些本地人隨便往地上扔點兒種子,都能收獲糧食。”
朱吾適把瀛洲說得很美好。尤其是河裡能撿到金礦這種事兒。
聽得在場的人都愣住了。
說實話,在場的很多人,活了二三十年,都不一定見過黃金。
黃金在華夏一直都是昂貴的代名詞。
普通百姓手裡能有點兒銀子都不錯了,大部分都是銅錢。
當然了,現在大家習慣用明幣。
就算在場的人大部分都還算有能力,比那些隻靠種地的百姓強多了。
他們接觸黃金的機會也並不大。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有黃金首飾,不代表古代也是這樣。
其實古代的貧富差距更大,隻不過因為信息差,導致底層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上層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皇帝的金鋤頭,金飯碗就是這麼來的。
在百姓的心裡,黃金是他們難得一見的寶貝。
那用黃金做成鋤頭,飯碗就是非常奢侈的。
由此可見,黃金在古代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了。
朱吾適說瀛洲的小河邊洗個腳都能撿到黃金,這句話對這些人有多大的誘惑力就可想而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爺,您說的是真的嗎?”
朱吾適笑嗬嗬地說道。
“撿到黃金這個,還是得看運氣的,但是瀛洲確實有金礦倒是真的,而且還都是沒人開采過的。
你知道這次從瀛洲回來的船隊帶回來的是什麼嗎?”
“難道是黃金?”
既然話題是黃金,那這個答案就不難猜了。
“那你們再猜猜,船隊帶回了多少黃金。”
這個眾人還真的很難猜。
“難道是十萬兩?”
十萬兩黃金,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極限了。
不得不說,這人還真是牛逼,一下就猜中了。
朱棣這次帶回來的黃金還真就有十來萬兩。
“你猜的還挺準的,確實是十萬兩黃金。十萬兩黃金,其實也不是很多。但是你們知道這些黃金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眾人都覺得,十萬兩黃金已經非常非常多了。
但是又想到朱吾適的身份,好像也不是那麼多了。
“難道都是撿來的?”
“恭喜你,又猜對了。咱們大明在瀛洲隻占據了非常小的一塊地盤,那裡原來是有本地人居住的。
他們有時候看到黃金了,就懶得撿。
但是有些人就會撿回去一點兒,給孩子當玩具。
這些黃金,就是讓他們上交的。
當時那些本地人還覺得不可思議呢,一些石頭,為啥要上交呢。”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