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問題,朱吾適信手拈來。
“咱們華夏人講究的就是個故土難離,我說得再好,也沒多少人願意離開家鄉,跑到萬裡之外的陌生大陸去啊。
我也發愁這個問題,咱們大明在瀛洲已經占據了大片土地,那些土地都非常的肥沃,但是無人耕種啊。
去年移民過去兩萬人,現在他們每人都有至少五十畝地。
一個人肯定是種不了這麼多地的。
於是咱又給他們每人安排了幾個當地的土人,幫他們一起種地。
可是那些土人笨手笨腳的,根本就種不好地,好好的土地,結果因為人手不足,搞得糧食產量上不去,真是浪費啊。”
朱吾適說完,還表現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五,五十畝?”
眾人都被這個數字給嚇到了。
根據統計,目前人均耕地麵積是10畝左右。
一個家庭五口人的話,那就是50畝。
但這是一個家庭的耕地。
而且是全國範圍內平均,有些偏遠地區,人口比較少,人均耕地自然就多了。
但是像江南富裕地區,人口密度大,耕地少。
人均耕地並不高。
瀛洲可是人均50畝。
“是啊,五十畝,倒不是地不夠多,主要是沒人耕種啊。就算給他一百畝,兩百畝,忙不過來也沒用啊。”
在場眾人都不是那種特彆富裕的。
聽到朱吾適說瀛洲有那麼多土地,一個個都露出了向往之色。
如果他們能有個幾百畝地,隻要雇傭一些人幫忙乾活兒,他們就可以躺平當地主了啊。
想想就很刺激。
可惜瀛洲還是太遠了,這些人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人。
但也都是有家有業,生活條件還不錯的。瀛洲再好也就隻能想想了,移民是不可能移民的。
朱吾適也沒覺得自己一句話就能讓人家移民。
他就是借著這些人的嘴,把瀛洲宣傳出去。
朱吾適記得,十多年前的時候,村裡有個人,跑到非洲去務工了。
一年就拿回家二三十萬。
那可是十多年前,他也就是個農民工而已。
後來他再去非洲的時候,直接就帶著幾個同村的一起去了。
這也算是裙帶效應了。
聊了一會兒,酒菜上齊了。
朱吾適和朱元璋也餓了,兩人開始吃飯。
酒樓裡的人有的已經吃完飯了,但是他們並沒有離開。
平時能見到朱吾適的機會也不是那麼多,再一個朱吾適說的關於瀛洲的話題,對他們來說還是挺新鮮的。
他們恨不得朱吾適多說點兒呢,怎麼可能舍得離開。
有的人甚至跑出去呼朋喚友了。
不多時,酒樓裡就擠滿了人。
不過有侍衛在,這些人寧可自己擠擠,也不敢衝撞了朱吾適。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