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不想做官了,那自然不用天天抱著四書五經啃,也不用每天都讀朱熹的書了。
打發時間的話,這些書明顯是不行的。
所以解縉他爹涉獵非常的廣泛。
可以說隻要他能弄到的書,他都讀過,而且還不是走馬觀花地讀。
解縉家是江西的,本身讀書的氛圍就很濃厚,再加上他家又小有資產,所以解縉他爹真的看過很多很多的書。
有他在,弄出幾張試卷那真的是分分鐘的事兒。
所以就算知道了,要考作文和數理化,也不一定就能押對題啊。
就算壓對了也無所謂,朱吾適不僅不反對,他甚至很鼓勵其他的人知道考試內容。
如果後續的考生知道了內容,想要考出好成績,然後去用心鑽研數理化,那不是好事兒嘛。
正好朱吾適需要的就是數理化方麵的人才啊。
不過朱吾適也有失算的時候。
下午閱卷的時候,朱吾適就陪著解縉他爹,然後頭都大了。
考生寫的那些個作文,他壓根兒看不懂。
全是文言文,能看懂就怪了。
朱吾適上學那會兒,就很討厭文言文。
倒不是文言文不好,那都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怎麼會不好呢。
問題就是太好了,好到朱吾適壓根兒看不懂。
好不容易在老師的幫助下弄懂了吧,還要背誦全文。
鬼知道文言文有多難背。
背誦也就算了,還要閱讀理解。
閱讀都有障礙了,還要理解。
真真是太難了。
這就是大明的風格,朱吾適還真沒法兒說什麼。
看了一會人,朱吾適放棄了。
反正他已經交代過解縉他爹了。
作文的要求就是,能說人話,邏輯清晰,言之有物。
更進一步的質量問題,他自己看著辦就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
第一次參加考試的考生並不是特彆多,大家都不想當小白鼠。
所以考試成績很快就出來了。
一共不到一百個考生,最後隻錄取了不到十個。
倒也不是說剩下的人都特彆菜。
在不知道考試內容的情況下,直接裸考,朱吾適對他們的成績基本還算滿意。
之所以錄取的人少,主要還是要定個標準,告訴後麵的考生。
這次考試是很嚴格的,所以彆覺得知道了考試內容就能輕鬆過關,該好好學還是要好好學得。
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勸學吧。
當然了,考慮到第一批考生確實debuff拉滿了,朱吾適還是給了他們一些優待的。
凡是參加了第一場考試的考生,來回路費住宿費和餐飲費全都報銷了。
本來那些落選了的考生還不服氣呢,這條消息一出,瞬間心服口服。
作為參加第一場考試的考生,確實不算公平,畢竟後麵的考生可以針對性補強。
但是朱吾適願意給他們報銷,他們心裡的原釀一下就消失了。
這就相當於免費來模擬考試了一次。
回去之後好好學習,過幾個月再來參加考試,通過的幾率大大增加了。
無論是誰,看到這條消息,都不得不由衷地稱讚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