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標說得也沒有錯。
這件事兒不僅放在當官的身上適用,放在任何地方都適用。
就好像一個在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做的事兒已經寫得明明白白了。
隻要做好了,就足額發工資。
然後這個人有一次遲到了,公司按照規矩扣了錢,他就覺得公司嚴苛了,不講人情了。
如果都講人情的話,那公司還開得下去嗎。
今天你遲到,明天他遲到,誰還乾活兒啊。
也許在朱標死後,朱元璋確實有些石樂誌,一心想要給朱允文鋪路,可能會錯殺一些好官。
可是朱標活得好好的時候,朱元璋有什麼理由濫殺無辜呢?
從一個要飯的,辛辛苦苦,一刀一槍拚到了皇帝的位置。
朱元璋有什麼理由不想大明好呢?
濫殺無辜就能讓大明好嗎?朱元璋又不是傻逼,他怎麼會這麼認為呢。
朱元璋想要取消宰相這個位置,覺得宰相的權力太大了。
但是,如果胡惟庸在位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心為百姓,為大明。
沒有任何的私心,朱元璋怎麼可能非要殺了他呢。
要說朱元璋剛建立大明的時候,就想著廢除宰相這個職位,估計沒幾個人相信。
如果一開始就不想要宰相,完全可以在建國的時候不設立宰相這個職位啊。
畢竟是新朝,總不至於全都延續舊製。
朱元璋之所以要廢除宰相根子就在李善長身上。
洪武三年,李善長被任命為左丞相。
史書上記載。
李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入流”
同時也提到他,“頗專姿”。
有一次上朝的時候,朱元璋發現有一項重要的政令,沒有經過他的批準就實施了。
於是他當即質問李善長。
“此何人下令?”
李善長坦然回道。
“臣以為可行,故先行之。”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李善長覺得這件事兒可以做,所以就直接讓手下去做了。
彆說朱元璋了,換個人受得了嗎?
不說皇帝了,沒幾個人當過皇帝。
就拿開店舉例子吧。
你開了個飯店,請了個廚師。
你跟廚師一起商量好了菜單,廚師廚藝不錯,店裡的生意也挺好的。
然後有一天,廚師突然就換菜單了,都沒有通知你一聲。
你去問廚師為什麼換菜單。
廚師說,我覺得這個菜單更好,所以就換了。
好,就算這個菜單更好,廚師有權力決定飯店的菜單嗎?
身為老板都沒有權力決定自己的飯店賣什麼菜?
都這麼乾的話,到底誰是老板,誰是打工的。
而且退一步來說,如果換了菜單導致店裡生意不好了,廚師手藝好啊,人家拍拍屁股換個飯店照樣當廚師。
老板呢,他能走嗎。
店是他花錢投資的,生意不好廚師照樣拿工資,老板可是實打實要賠錢的啊。
所以哪裡老板喜歡這樣的員工?
一個小飯館,一共就一個員工,老板都受不了這種事兒。
何況是一個皇帝呢。
也正是李善長的一係列操作,導致朱元璋對丞相製度產生了很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