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陳皓身後的則是手持朝牌的眾多朝臣緩緩跟隨。
在議政大殿的殿前,所有文武百官都要摘下佩劍。
而唯獨隻有陳皓腰間懸掛著佩刀走上了大殿。
上殿之後的文武群臣找到自己的座位之後紛紛落座。
而陳皓則是一路踩在了通往龍椅的台階上,最終來到了距離龍椅不遠處的一張軟榻上坐下。
兩邊的太監立刻搬來了一張小幾。
“陛下,太後駕到!”
中常侍左豐尖細的聲音在大殿之上響起。
隨後身著黑色龍袍,頭戴頂冠珠簾的劉辯走向了龍椅。
而一身莊重的黑色長裙的何皇後也走向了龍椅後麵的珠簾。
來到龍椅麵前的劉辯並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看了一眼陳皓。
“燕王……”劉辯小聲的說了一句。
直到陳皓微微點了點頭之後,劉辯這才敢坐下。
比起劉協來,劉辯的膽子更小,但是往往隻有這樣的人活的才更久。
“本王今天有一件大事兒要宣布,在此之前,本王有一樣東西想請諸位看一看!”
陳皓說著便衝著著一旁被他提拔成為中常侍的左豐點了點頭。
隨後左豐便下令,一個個巨大且上鎖的木箱被抬了上來!
眾臣都好奇的看著眼前這一幕!
從高台上緩步走下來的陳皓徑直的來到了那些木箱的旁邊。
“本王曾聞太學最繁華人數多達三萬,可近年來卻慢慢荒廢,甚是可惜。”
“所以呢,本王準備重新建立學堂!”
坐在木箱上的陳皓看著殿上的文武群臣說道。
他的話音剛落下的時候,殿上就響起了一陣嗡嗡的議論聲。
太學建立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從漢武帝時期,一直到劉宏還活著的時候太學依舊有學子。。
隻不過從一開始董仲舒提出置名師養天下之士在後來逐漸的已經失去了意義。
能進台學者,沒有平民百姓。
都是官宦出身的家庭子嗣才能進入到太學當中。
所以太學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一個被士族們利用來升遷的工具。
但眾臣並不知道陳皓說的是什麼意思。
於是大多人都表示讚同。
因為一旦太學恢複,他們家中的子弟便可以再次進入太學,除了舉孝廉之外後,又有了另外一個為官的出路。
“陛下,老臣認為燕王恢複太學之舉實乃是明智之舉,如今天下正需要人才,朕應當置名師,養天下之士為朝廷,為陛下效力!”司徒王允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說話的時候司徒王允還衝著陳皓點頭示好。
陳皓微微一笑,怕是等會自己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的時候,這些老家夥一個個的就笑不出來了。
王允的士族乃是太原王氏,也是東漢末年鼎鼎大名的頂尖士族。
他要是建立學堂必然是要觸及王氏的利益。
除了司徒王允之外,太尉張溫也站出來同意了陳皓的議議。
除此之外還有弘農楊氏的代表楊彪。
楊彪出身弘農楊氏,如今乃是當朝太常,他還有個兒子名為楊修,如今也在朝為官。
除了楊彪之外,還有河內郡的司馬氏騎都尉司馬防也站出來讚同。
司馬防的兒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馬懿。
隻不過如今的司馬懿還小。
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都是世家大族出身。
看到如此多的人讚同,坐在龍椅上的劉辯自然沒有什麼反對的理由。
於是便開口說道:“既然如此,燕王也是為國著想,那便依了燕王的意思,就重新恢複太學吧…”
“陛下,本王的話還沒有說完。”
還不等劉辯的話說完,陳皓便扭頭看了一眼劉辯。
坐在龍椅上的劉辯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說錯什麼話了呢,情急之下立馬閉上了嘴回頭看著何皇後。
“燕王儘管說便是,哀家和陛下在聽呢。”何皇後在吊簾後麵給自己的兒子解圍道。
陳皓這才從坐著的木箱上站起來說道:“本王的意思並非重置太學!”
“而是新開學府,並且,本王的意思是從百姓當中挑選家中有子,且不滿十歲之人入學,此學名為少學!”
陳皓一語祭出頓時朝堂之上的重臣大驚失色!
從百姓家中選十歲兒童入學?
那豈不是說要讓庶民進入學堂?
然而陳皓的話並沒有說完。
看著眾人驚愕的表情陳皓微笑著繼續說道:“少學為三年一期,從少學學滿三年之後便行考試,考試成績通過者,便升為中學繼續學習三年!”
陳皓伸出三根手指說道。
在陳皓話音落下的時候,朝中所有人臉上的表情都是驚愕的。
就連荀彧也是瞪大了眼睛滿眼不可思議的看著陳皓。
讓百姓家的孩子進入學堂學習,並且一學還是六年。
這些庶民學習了什麼?學完了之後又要做什麼?
眾人當中極少有不明白的。
學,當然是為了學問,而有了學問,便有了晉升向上的資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