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唐詩人白居易在詩《三月三日》裡詩言: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
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
階臨池麵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
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據說,此詩中的三月三,是中國的傳統上巳節,是修禊祓除、洗濯除穢、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的節日。
當然,最早的上巳節和三月三並不是一天,它主要是三月裡的第一個巳日,用以沐浴祭祀祓禊。
到了中國魏晉時期,由於當時崇尚道教,而道教傳說中的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會在此日舉辦“蟠桃大會”,於是,上巳節就和三月三結合在了一起,並成為了後來的“三月三上巳節”。
又相傳:古時三月三,因是中國上古時期黃帝的誕辰,故又有“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開始改為三月三,而後經曆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同時,三月三也是古人的情人節。試想:一對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豔陽天,踏青出遊,互贈信物,豈不浪漫?
【宋】陳允平《春詞》: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
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
【唐】杜甫《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宋】賀鑄《憶江南》: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
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味美,夢江南。
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明】湯顯祖《上巳燕至》: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記蘭亭三月三。
花自無言春自老,卻教歸燕與呢喃。
【宋】趙善扛《破陣子》:
柳絮飛時綠暗,荼蘼開後春酣。
花外青簾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嵐。
佳辰三月三。
【明】王微《憶江南》
寒沙日午霧猶含,蕭瑟風光三月三。
撲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憶江南。
【唐】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樓寄庾三十二》:
三日歡遊辭曲水,二年愁臥在長沙。
每登高處長相憶,何況茲樓屬庾家。
是呀,誠如詩詞中所言說的那樣,春風還真是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麵對著“三月風景之曼妙,三月時光之詩意”,人們又哪能不想把春風留存記憶裡,然後去好生珍惜這一季的相遇呢?
當語秋在監獄裡坐下來感念春風一路,想到“三月三”的時候,她自然便因一個人、一件事而讓她頃刻間便有了寫信的衝動和充滿了生活的詩意:
陽春三月三,願我遇見想見的人,願我達成想做的事,帶著溫暖與希冀,感受最明媚的春光!
而在語秋現在的世界裡,所謂人所謂事,不都主要是她的老公向北和她們兩人的女兒?
於是,便有了接下來的下麵這兩封向北口中的《三月三日來信》:
女兒:
見信好!
親愛的女兒,春天來了,你要注意季節性過敏,多喝溫開水。同時,記得吃早餐,若身體不適要早吃藥。
知道女兒你的語文成績一直都可以,往昔也有跟媽媽分享讀書心得的情況,現下媽媽和你分享以前高中學生的“三怕周樹人”現象,算是我們娘倆之間的又一次交流。
那個現象呀,說的是上個世紀末,中國大陸的高中學生存有三怕,即怕:奧數、英文和周樹人。
說“怕”,無非是言難學。具體的就是:奧數深奧莫測,極難找規律;英文難記易忘,稍不複習便會前功儘棄;而怕周樹人,則是因其作品複雜、語言內涵豐富,常因很難讀懂而常常令人望而生畏。
周樹人,即魯迅。
有人說,魯迅是新文學之父。也有人說,魯迅是自由民主的鬥士。無論說先生是什麼人,先生都絕對不會想到百年之後的高中學生,竟會如此懼怕他。
猶記得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那可真的是有些徹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猶記得先生筆下的祥林嫂,雖身世淒慘卻又為世所棄。
猶記得先生筆下的阿q常遭惡打,卻常有精神勝利。
先生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如此這般的先生,他醒得比誰都早,他看到了中國的通病和根症,然後他棄醫從文,要為中國人思想的崛起而戰。
於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空出世,頓時便為我們樹立了正直為人的標準和鬥戰的豐碑。
希望女兒帶著“不怕”的心情,然後讀《故鄉》可以感受到先生回到故鄉的悲涼心情。
帶著“不怕“的心情,讀《阿q正傳》可以輕輕鬆鬆的從故事中理解“阿q精神勝利法”產生的根源和其對人生積極的意義。
三怕周樹人,是因為在神壇上的周樹人頗有些讓人敬而遠之的味道,女兒如若可以把他當作一個作家和一個普通人去看待,定然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女兒你不要有壓力,勇敢的做自己就好。建議你去書店買本高考滿分作文,因為參考上麵的那些從全國精選出來的滿分作文,或許能對你會有所幫助。
在媽媽的心中呀,女兒你是最優秀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福由儉中來,誠如女兒你的名也。
臨了,和女兒分享一首歌《萱草花》: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開放
摘一朵送給我小小的姑娘
把它彆在你的發梢,捧在我心上
陪著你長大
再看你做新娘
如有一天,心事去了遠方
摘朵花瓣做翅膀,迎著風飛揚
遙遙的天之涯,萱草花開放
每一朵可是我牽掛的模樣
讓它開遍,我等著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從不曾離開你的身旁
如果有一天
懂了憂傷
想著它就會有好夢一場
好像我從不曾離開你的身旁
想你的媽媽
時年三月三日
親愛的:
見信好!
繼十多天前給你去信之後,接著再給你去信,就是想再和你囉嗦一下:囑咐你今年都不要再給我上賬了。
因為,我在儘最大的努力,在為下半年減刑作準備,所以用錢越少越好,把消費拉得更低一些最好。
隻要努力了,便不存在留有遺憾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