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潭這輩子也算是三落三起了。
年輕時風流倜儻,文武雙全,可惜家道中落,中年時貧困潦倒。
後來又仕途坎坷,先後被倭、沙兩國先後誣陷,兩次丟官罷職。
如今已經年逾五十,本以為這次被徐世昌起用,會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卻不料這一轉就轉向了灰飛煙滅。
羊子山上,他已和敵人纏鬥了七天,部隊傷亡大半,看樣子就要熬不過今日了。
他有心殺敵,無奈這部隊的水平實在是太差了。
總督府現在是隻負責畫大餅,空給了他編製,至於士兵、槍支、糧餉、馬匹這些,統統都是他自己張羅的。
雖然他名義上掛著三營統帶的頭銜,可手底下能調配的人手,算上夥夫都不到八百人。就這,還是憑借自己曾經抵抗過沙軍攢下的那點子威望招過來的老部下。
再看這部隊的裝備,漢陽造那都算是好的了,此外還有快利、士乃德、老毛瑟,甚至大抬杆都有十幾把,他這簡直就是步槍界的養老院。
馬龍潭本打算著,就在吉省這林場附近好好訓練一下隊伍,等來年開春後,再出去找找關係,看看能不能搞點好裝備,再改善一下部隊的狀況。
誰曾想,那徐世昌不知道腦子被什麼給踢了,竟然讓自己這種老破小部隊,去延吉協助邊務陳紹常剿匪,這玩意剿得了匪麼?
可軍令不敢違背,比起失敗,馬龍潭更怕的是連失敗的機會都失去了。
所以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他便帶上兩營兵馬約六百多人出發了。
一開始的行軍倒也還順暢,部隊越過盤石山、黑溝子進入延卞,直奔延吉廳進發。
可當隊伍過了羊子山後,馬龍潭便憑借多年的帶兵經驗,敏銳察覺到了周遭的一絲不對勁。
周圍太安靜了。
這讓他感到心裡發空,在周圍的山頭上、林木間,好似有無數雙眼睛在時刻注視著自己。
馬龍潭派出幾批偵查兵到四周去查看,結果就都像打狗的肉包子,全都是有去無回。
這就更加印證了他內心的感覺,自己肯定是進了埋伏圈了。
就在他準備帶兵回撤時,土匪開始攻擊了。
一時間,他們從前方的道路、兩側的山峰上潮湧而下。
也多虧馬龍潭發現的及時,對方的包圍圈並未紮好。
他立即組織防禦,利用周圍林密石多的優勢,一邊對土匪們進行反射擊,一邊向後撤去。
此外,馬龍潭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這些土匪並沒有統一指揮,反而更像是數支小隊伍臨時湊起來的。
於是他就利用這個弱點,總是讓己方兵士集中全部火力,優先攻擊同時來襲多股敵人中的固定一股人馬,使得那夥人因擔心己方消耗太大而變得一擊即撤。
然後他再挑另一支土匪集中攻擊,逐漸就能打退所有土匪的攻勢了。同時這個方法,也能使這些土匪間,因為損失差異不同而產生分裂,起到遏製他們進攻效率的作用。
果然,土匪們進攻逐漸弱了下來,甚至偶爾能聽到遠處,他們自己人之間還有互射的情況發生。
可儘管如此,馬龍潭能做到的也僅僅是不讓對方一口把自己隊伍吃掉而已。
隨著傷員陸續增加,部隊的行動進一步被遲滯,他們最後隻能退守羊子山附近有水源的一處高地,憑借周圍的多處大石砬子做掩護,與這些豺狗般的匪徒周旋。
後來,對方也改變了策略,從全體出擊變為了車輪大戰。
白天由這幾支過來進攻,晚上再由那幾支前來偷襲,像熬鷹一樣熬起了馬龍潭的隊伍。
好在馬龍潭的隊伍雖然武器差,但士兵的意誌還很不錯,他們也都明白一旦隊伍潰敗,是沒人能活著走出這羊子山的,必須挺到去求救的人帶回援兵才行啊。
於是所有人都玩了命的與土匪進行對抗,這一打便勉強扛過了四天。
前後七天打下來,六百人的隊伍,能站起來還擊的隻剩下了不到二百人,還有一百多傷兵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就連馬龍潭手下第二營管帶,也在昨晚的土匪偷襲中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