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糧鋪,遼陽州分號。
後院內,於文鬥正在裡外張羅著,為剛進門的杜玉霖、安慶餘二人接風洗塵。
他原想著杜玉霖可能會再晚些天過來,沒曾想來得這麼快。
於文鬥雖說早走了十來天,但他可是帶著一大幫子人呢,這自然就拖慢了速度,反倒顯得杜玉霖跟過來得過快了。
延吉廳那邊算是穩定下來了。
衝突發生後自然也驚動了朝廷,臥病在床的老太後得知此事後,竟然高興地多吃了好幾塊豌豆黃。她沒想到有生之年,竟能看見倭國軍隊敗在自己手下,算是有臉去見先皇了。
外務部隨後發文,強硬指責倭方冒然來犯嚴重違背了之前簽訂的和平條約,希望對方給出合理解釋。
一天後,倭國方麵才出麵回應,稱此次事件純係駐朝第十九師團長官大久保春野的個人行為,高層對此毫不知情,已在事發後將其調回國內。
雖然這份回應通篇沒有半點“抱歉”的意思,但也算對外務部的質問給出了合理解釋,並表示此類事件未來一定會予以杜絕,這已經是甲午以來倭對華最軟弱的一次表態了。
消息一經傳開,華國百姓皆感揚眉吐氣,原來倭國小鼻子也不是揍不得、打不了的啊。看來若真打疼了他們,這些禽獸也還是願意好好回答問題的呢。
隨後,表彰間島之戰主將的聖旨傳到延吉。
邊務幫辦吳祿貞鎮守延吉,調度有方,更因作戰英勇而身負重傷,特晉升為延吉邊務督辦,賜陸軍協都統銜,另賞白銀一萬兩。
統帶馬龍潭勇武過人、治軍嚴格、指揮得當,間島一戰大敗倭軍,長我華國國威,特晉升為巡防營七營統領,禦賜黃馬褂,另賞銀一萬兩。
吉省巡防營督辦孟恩遠,南下救援及時,頑強阻倭軍於和龍以致全軍幾乎傷亡殆儘,為間島之戰取得完勝立下大功,特賜副都統銜,賞白銀八千兩。
在聖旨最後,朝廷對延吉城百姓齊心抵抗倭軍的壯舉表示了讚賞,還特意點名表揚了一位在斬殺敵將後飄然而去的江湖俠士,據倭方傳出的消息顯示,此人報號“就那誰”。
此外,東三省總督府也撥出了專款用來犒賞軍隊,並對陣亡士兵給出了最高級彆的撫恤金,看得出來上頭這次是真的高興了。
反正不管如何吧,延吉這塊地是暫時保住了,杜玉霖當初將馬龍潭留在此地算是沒錯,倭國小鼻子少了介入東北的一塊跳板,“天寶山”銀礦也仍在他的手中,一舉多得。
在把事情處理完畢後,杜玉霖讓徐子江負責彆動隊的善後工作,自己就帶上安慶餘按之前約好的趕來遼陽州。
入秋了,糧鋪後院的大樹葉子開始泛起了黃。
杜玉霖獨自坐在院中的圓桌邊,一枚虛擬的金質勳章被他捧在掌心,這是係統在聖旨頒布當天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擔心他受委屈。
勳章的正麵是延吉地區形狀的浮雕,而背麵則刻著四個字,“間島英雄”。
勳章附帶獎勵也還算可以,是整套采礦設備的設計圖紙,這些圖紙如果將來能落地製造出來,肯定會大幅度提高采礦效率,不管是現在的銀礦還是將來的鐵礦,都用得到。
他正看著呢,於文鬥親自捧著個木盤從外麵進來,走到桌前開始將上麵的菜盤子往桌子上拿,剛從屋裡換好衣服出來的安慶餘,見狀也小跑著過來幫忙。
杜玉霖收起勳章,伸著脖子逐一掃視桌麵上的菜品,滿臉都是想嘗幾口的表情,終於還是沒忍住,他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肉片塞到嘴裡咀嚼,這些天都在奔波,來這一口熱乎飯菜可真舒服。
安慶餘邊幫忙擺盤邊問,“我爹還沒回?”
於文鬥看了看天,這都下午了,按道理也該回來了。
剛才從警務總局出來時,他們遇到了正來辦事的警務學堂督辦王永江,安遇吾和他認識,就想讓他幫著說通袁金凱,就讓於文鬥先回來了。
一想到袁金凱,於文鬥就是一臉的不屑。
“你爹八成還在跟那總局董袁金凱扯皮哪,這人我看可真不咋地,按理說救命恩人開口怎麼都得給幾分麵子的,看那一臉的為難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