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曆史架空,都是白話文,腦子寄存處)
一時間,袁紹的話語仿佛在書房內掀起了一陣漣漪,隨後又迅速歸於平靜。二人都沉默不語,思考著目前所要麵臨的問題。
的確,要找到取代白馬義從的替代品並非難事,但問題在於,應該以什麼樣的名義來進行替換呢?這不僅關係到聯軍的軍心穩定,更涉及到各方諸侯的利益平衡。而且,如今聯軍的解散已經初現端倪,袁紹自己都不敢輕易再次召開議事會,生怕有諸侯趁機提出解散聯軍的要求。那樣一來,他袁紹恐怕會得不償失。
那麼,當務之急便是如何巧妙地將這些糧草全部收入囊中,同時還不能留下任何把柄。畢竟,天下沒有完美的犯罪,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就在袁紹的思緒如天馬行空般飄蕩之際,一陣輕微的窸窸窣窣聲突然傳入他的耳中,將他的注意力猛地拉回到了書房之中。他定睛一看,隻見眼前的袁術竟然正在不停地搓揉著手中的玉佩,而那窸窸窣窣的聲音,正是玉佩相互摩擦所發出的聲響。
袁紹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他想到袁術現在在天下人心中的聲譽已經一落千丈,聲名狼藉,那何不趁機利用一下袁術的這個壞名聲呢?
於是,袁紹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公路啊,你是否在意你自己的名聲呢?”
袁術聞言,有些詫異,但他並沒有停下手中把玩玉佩的動作,隻是漫不經心地斜眼瞅了一下袁紹,繼續若無其事地擺弄著玉佩,隨口回應道:“名聲?嗬嗬,如今你我都已經是天下最為顯貴之人了,無論名聲是好是壞,又能怎樣呢?你我皆是四世三公之後,本初你的名聲固然比我要好一些,但那又如何?我這個紈絝子弟的形象早就已經深入人心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你我現在不都一樣是一方諸侯嗎?起點其實都差不多啦。”
袁紹見袁術如此不以為意,心中暗喜,臉上卻依然保持著那副淡淡的表情,繼續說道:“我有一個計策,不過這個計策可能會對你的名聲造成一些損害。”
袁術聽到這裡,終於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將玉佩收入懷中,然後端坐坐姿,認真地看著袁紹,說道:“但說無妨!些許名聲而已,對我來說根本就是無足輕重的事情!”
實際上,袁紹所製定的計策可謂是相當簡單而粗暴。他的計劃是讓袁術率領自己的部隊將所有的糧草輜重向南撤退,返回淮南地區。在離開之前,他們要精心策劃一場“走水”事件,製造出一場熊熊大火,以此來掩蓋軍糧早已短缺的真實情況。
畢竟,聯軍內部本就存在著分崩離析的趨勢,這種情況下,采用這樣的計策似乎並無不妥。如此一來,袁術便能將所有的糧草據為己有!即便日後被人察覺,那時聯軍恐怕早已解散,諸侯們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緊密團結。一兩個諸侯,無論是袁術還是袁紹,都完全無需畏懼。
到時候縱使諸侯們有所發現,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即使真相最終被揭露,那些諸侯們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接受現實。他們也隻能因為袁氏家族的強大背景而選擇忍氣吞聲,畢竟在權勢麵前,他們也隻能選擇妥協。
袁紹雄踞北方,兵強馬壯;袁術則坐鎮南方,實力也不容小覷。二人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夾擊之勢。如果他們能夠妥善經營,穩步發展,那麼毫無疑問,這天下最終必定會落入袁家之手。
隻可惜,在原本的時空裡,袁術卻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稱帝。這一舉動猶如捅了馬蜂窩一般,引起了周邊諸侯們的強烈反應,他們紛紛起兵討伐袁術。這場戰爭不僅讓袁術陷入了四麵楚歌的困境,更使得袁氏家族原本輝煌的南方基業瞬間分崩離析。
沒有了南方的袁術作為牽製,曹操又善於經營,便有了足夠的實力和精力北上討伐袁紹。而袁紹雖然擁有著北方廣袤的領土和強大的軍隊,但在失去了袁術的支持後,又屢次選擇錯誤的計策,最終導致難以抵擋曹操的進攻。
假如袁術沒有貿然稱帝,而是選擇蟄伏待機,那麼情況或許就會大不相同。他完全可以從淮南地區逐漸吞並江東,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如此一來,大漢境內最大的兩個諸侯便會是袁紹和袁術。到那時,曹操等一眾位於中部地區的諸侯,恐怕就隻能仰仗袁紹或者袁術的鼻息而生存了。他們在這兩大勢力的夾縫中艱難求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消滅。
所以說,但凡曹操等一眾中部地區的諸侯想要對袁紹或者袁術發動攻擊,都必須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因為稍有不慎,他們自己就可能成為這場權力遊戲的犧牲品。
經過一番激烈的利益角逐和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的利益劃分方案終於敲定下來。袁術占據了大頭,而袁紹則隻分到了小頭。這樣的結果其實也在意料之中,畢竟袁術在這次行動中付出的相對較多。
不過,這畢竟是袁家內部的事情,無論如何分配,都隻是袁家的家事而已。與其將這些利益留給那些毫不相乾的諸侯,倒不如讓自家人全部吞下。
得到了最終的結果後,袁術和袁紹便心照不宣地各自散去,開始秘密進行各項相關事宜。袁術帶著大量的糧草,趁著夜色悄然離去,仿佛他從未出現過一般。而袁紹則留在聯軍中,繼續為這場行動提供策應和支持。
即使這件事情最終被曝光,世人對於袁術和袁紹之間的關係也是心知肚明的。袁紹一直以來都對袁術頗為輕視,而袁術同樣也對袁紹看不順眼,兩人之間的矛盾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所以,當這件事情被揭露出來時,恐怕沒有人會想到,這看似水火不容的兩兄弟竟然會一同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
到那時,袁紹隻需要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對袁術進行嚴厲的譴責,就可以輕易地將自己從這件事情中摘出來,而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袁術身上。
喜歡漢末黃巾霸業請大家收藏:()漢末黃巾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