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抽得淩風所在的這一半人馬。
嶽舉抽得淩雲所在的這一半人馬。
嶽舉大軍守左方,太子大軍守右方。
李剛見事情辦妥,於是與太子及嶽舉打了聲招呼,便帶著自己數十個保鏢離開軍營,向安城趕回。
茫茫風雪中,太子趙勇、嶽舉、淩風與淩雲為兵部尚書李剛送行。
“保重!”
“保重!”
………
太子送走李剛,回到中軍帳中之後,他獨自一人坐在幾案前,這幾日與李剛相處。李剛把朝中與夜郎的情況如實說給他聽。
他聽後自然感到太子之位難保,以前他擔心的是趙堅這個八弟,不過以現在的形勢看來,趙烈這個九弟對他威脅更大!
好在他們的父王元帝趙禎,卻沒做出最後決策。
因此,無論怎麼說,他還是太子。
這幾天裡,他曾問過兵部尚書李綱,問他有何良策保住太子之位時。
李剛直言不諱:立軍功,得軍心與民心,另無它法!
立軍功?得民心?
這正是當前趙勇的困境。
他與李剛的談話中,暗中透露:放權,讓專業人去做專業之事。
趙勇雖不絕頂聰明,但亦不傻,他終於明白,父皇之所以把他與嶽舉元帥分開帶兵,原來是自己這個不專業帶兵之人,阻礙了嶽舉的專業發揮。
趙勇開悟了:他回想以往與金軍作戰,許多事情確實如此,如果按嶽舉元帥之計,其實都不至於敗於金軍。
尤其是三個月前的那一次慘敗,使得四萬南楚士兵陣亡。
當時金國元帥烏竹,派了一隊人馬前來騷擾。
太子下令迎戰,可是這隊千餘人的金兵,見太子帶兵迎戰,交手幾下,便立即撤兵逃去。
如此反複再三,嶽舉已看出,這是敵軍的誘兵之計,叫太子趙勇不要理他們。
然而,趙勇不聽嶽舉之言,還怒叱嶽舉是膽小如鼠,貪生怕死!
太子趙勇剛愎自用,不聽嶽舉勸告,率五萬大軍追殺過去。
果然中了奸計,若不是嶽舉率兵來援,救出重圍中的趙勇,隻怕趙勇早已身死。
此役,大楚軍卒戰死四萬餘人,傷近兩萬,趙勇自己也重傷垂危。
烏竹抓住此良機,乘性追擊,好在被嶽舉提前部署,知烏竹會趁大楚大敗,士氣低落之際,想一鼓作氣覆滅大楚軍隊。
可當金國數萬兵馬殺到時,卻中了嶽舉的埋伏,金兵傷亡萬餘人,才從重圍中殺出。
此役重創了金軍,自此役後,這兩個多月裡,金軍已沒來侵襲,這是二十餘年來,無定河邊最平靜的時光。
但嶽舉大敗金軍,他要參戰將士不要告訴趙勇,怕趙勇引起誤會。
而趙勇卻以為是:自己這一仗雖說戰死了四萬餘人,但金兵也傷亡數千,有效的震懾住了金軍,這兩個餘月裡,不敢再來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