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本太子準了!”趙勇笑道。
趙烈出了金鑾殿,帶著親衛隊離了皇宮,來安城西郊軍營。立即點齊兩千兵馬,開赴大齊南域。
趙烈之所以在這個時候離開安城,前往蒼梧,對付陸家三兄弟的叛亂。
這一主意是嚴鬆告訴他的。
嚴鬆知道陸家三兄弟不是真的叛變,而是秦魁派人挑唆才起兵逃往蒼梧的。
而這次叛亂,大楚朝中,也確實無人帶兵出征前去對付蒼梧。
趙烈前往,如果有可能的話,可收服陸家三兄弟為己用,同時亦立下軍功,並且避開了耳目。
如此一來,趙烈把大楚東西南三方平定,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百姓心目中的人中龍鳳!而與其它皇子相比,確實未能與趙烈相比。
如果元帝駕崩,兩派相爭的必是趙勇與趙堅,在雙方鬥得不可開交之時,趙烈帶兵殺入京城,以叛亂害死楚元帝為什麼名,鎮壓兩方,取得天下老百姓的好輿論,而站穩了腳跟!這樣,趙烈可名正言順的坐上帝位,如此亦是眾望所歸。
薑還是老的辣!這是嚴鬆對趙烈耳語的。
嚴鬆這這連環之計,確實厲害,先是將計就計,平定叛軍,趙勇必定會把趙烈支開。
於是趙烈將計就計後便是欲擒故縱!接著便是名正言順的鎮壓叛亂……
一切儘在嚴鬆的掌控之中!
趙烈率兩千人馬走了!留下六千人馬在安城西郊駐紮,仍然是由一號帶領。
彆看隻有六千人,可這是一支全副武裝的現代化軍隊,隻要他們出動,足可以滅個國家,都不在話下的!
趙烈帶著兩千人馬,與韓忠老帥在柳城相見。
韓忠見趙烈如此年輕,卻已搞定東西兩邊疆最難解決兵災。他深感慚愧,鎮守南域多年,當年擊退了蒼梧,簽訂了條約,邊境安定了二十年。
而今被陸氏三兄弟一摻和,便使最後一絲的和平的希望都沒有。
韓忠與趙烈相見後,韓忠把情況全部告訴了趙烈。
以前,趙烈在書上看到有關蒼梧國的情況。
蒼梧國地處南楚南部,這裡氣溫夏天高達四十多度,而且多雨,濕氣頗重,老百姓普遍個子較小,由於長年日照,使得大多數人曬得皮膚變成了紅裡透黑。
而陸家三兄弟帶走一萬兵馬,不過後來有五千餘人逃了回來。
實際跟隨陸家兄弟的隻有四千餘人。
現在,陸家三兄弟做了蒼梧的急先鋒。他們率領四千人,正對峙在兩國邊境,不過,他們還沒有得到入侵大楚的命令。
如此看來,蒼梧國還沒有做好與大楚一戰。
因此,先命陸家三兄弟前來探路。
趙烈了解事情的內幕之後,或多或少內心有點愧疚:對不起陸家三兄弟,他們的謀反,或多或少,自己有一少半責任,但他趙烈光明磊落,眼中摻不得沙子,見陸向平陸向坡做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他在修路時,確實已放過了陸家,隻可惜陸向坡不知死活,尚不知天高地厚,這是他們陸家咎由自取!
當然,陸向直之死,卻是另一回事了,這不關趙烈的事。
第二日,趙烈親率二千荷槍實彈的軍卒,前往邊關。
兩國相隔一關:友好關。
這關上,便是陸家兄弟四千大軍的藏身之地。
趙烈縱馬來到友好關跟前,然後看向那三個大字“友好關”,若有所思!
喜歡寒門人傑請大家收藏:()寒門人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