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軍師說的沒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底下文醜站起來抱拳拱手道
他們如今正和公孫瓚打的不可開交,成功將其從冀州逼退到了冀州和幽州的交界線,易京。
他細想了一下,若他是公孫瓚,肯定不願意就此被打出冀州。
再聯係袁術的可能性真的非常大!
若真如沮授所言,袁耀樓船鬥艦裡還藏了大軍。
不用多,有一萬人就足夠拿下渤海郡,畢竟此刻袁紹的十萬大軍至少有四萬都在易京和公孫瓚對峙。
剩下的也多要防守邊界,還有一部分在公子袁譚手中,在打青州。
渤海郡這邊的駐守的兵馬,僅有八千……
此刻,人心惶惶。
但郭圖偏喜歡和沮授對著乾,連忙表示
“圖有不同意見!
依圖看,分明是那渡口官吏惹惱了袁耀公子。
袁耀公子身為主公的侄子,來此和主公貿易,可以說是袁術釋放的善意。
若兩邊能重修舊好,這天下還有哪方勢力比得過袁家!
那渡口官吏惹惱了袁耀公子,公子不得不發起反擊。
即便如此,他也隻調用了兩千人馬,還留了明麵上的兩千人在渡口。
便依沮授所言,袁耀公子有一支伏兵在。
敢問你們是袁耀公子的話,難道會僅調一半兵馬來當這個誘餌?
圖覺得,那沮授分明是聳人聽聞,壞主公和袁術的關係!罪該萬死!”
袁紹最大的毛病出現了,優柔寡斷。
他不會像曹操那樣,有自己的判斷,然後直接去做。
他手下這幾位謀士都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才,但這個說這個有理,那個說那個有理,誰都有理,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也是因此,往往會延誤戰機。
如今,袁紹又開始糾結了。
好在謀士田豐看出了袁紹的糾結,他並不是郭圖和沮授誰的支持者,處於中立位,所以直言道
“沮授所言不無可能,郭圖所言也有道理,故,豐建主公可暗中派兵前往渡口查看,明麵上派兵質問袁耀。”
他說完,袁紹豁然開朗
“便依元皓所言!”
田豐的發言,可沒讓郭圖和沮授對他有所感激。
這就好比兩個競爭對手互相提出了自己的策劃,結果被一個從未提出策劃的人給搶了頭功。
兩人隻會更加厭惡田豐!
這也是袁紹失敗的原因之一,手下謀士都太頂級了,因此誰都想看看誰更聰明,誰更得寵,也因此有更多的衝突。
郭圖不想讓田豐搶了全部的風頭,眼珠子一轉,便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主公!依圖看那袁耀多半不會是公孫瓚的盟友,隻是被官吏惹惱。
前去渡口查看的兵馬定不會有什麼收獲。”
沒錯,這時候了他還不忘踩一腳沮授。
但他可不是隻為了踩一腳沮授,而是有更重要的話要說,前麵不過是鋪墊。
“既然這場仗注定不會打起來,不如曆練一下兩位公子如何?
那袁耀身為袁術嫡子已經可以獨當一麵,破劉繇大軍,占丹陽和吳郡,兩位公子卻還未有所表現。
隻有大公子袁譚正在經略青州。
主公要選出合適繼承人,當選拔一二。
不如就讓公子尚也帶兩千,不!三千大軍前往如何?”
公子尚,就是袁尚,袁紹三個孩子裡的老幺,也是袁紹最稀罕的一個孩子。
在袁紹走後,郭圖更是堅定地支持袁尚為繼承人,結果和袁譚打了起來。
說白了,郭圖就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支持袁尚是因為知道袁紹對袁尚的偏寵,所以才支持袁尚,以此讓袁紹對他也有所偏寵。
果然,他這麼一說,袁紹的臉上就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那袁耀才帶兩千,我兒如何要帶三千,豈不顯得我兒不如我那蠢弟弟的兒子!”
郭圖早料到會有這個問題,於是連忙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