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生氣和悶著不回答之間,選擇了生悶氣,然後低頭沉默的跟上了袁耀的步伐。
他倒要看看袁耀怎麼救災,若是照抄他的救災方法,哼!
他當然也沒什麼辦法。
但他一定會在心裡大聲的罵!
司馬懿跟著袁耀一路走,很快便到了校場。
校場上,士兵們早就整裝待發了,這次因為是搶險救災,所以不用帶太沉重的武器裝備,主要還是帶鐵鍁、鎬頭之類的東西。
太史慈等人抵達後,已經在找自己部隊和整兵了。
袁耀也是在最短時間裡找到了自己的親軍一萬人以及本部精銳一萬五千人。
司馬懿驚訝於袁耀的執行力和行動規模,今早上剛拿到了他的信,這就直接發動了十萬人?
而且就這麼短的時間裡,居然已經搞好了分工,每個將軍都帶一部士兵出發搶險救災。
司馬懿心底裡小小的服氣了一下,就這個行動力,在整個大漢都少有了。
但讓司馬懿鄙夷的是,都有這個行動力了,卻仍舊和那老官僚一樣,在戰前還要演講一番。
形式主義!
司馬懿不屑的看著台上演講的袁耀。
可很快,他就聽出不對勁的地方了。
袁耀演講的內容似乎是把這次搶險救災當成了一場戰爭似的,在這做上戰前動員了。
有必要這麼認真麼?
司馬懿不是沒遇見過天災人禍,但就救災這方麵來說,哪怕是大漢最英明的君主也不會搞得認真到這種程度。
仿佛不打這場仗,王朝政權就要崩潰了似的……
台上,袁耀抽出腰間佩劍直指下起大雪的蒼天
“凜冬驟至,天威如刃!?
千裡冰河儘裂,三郡炊煙欲絕。今歲寒潮非止風雪,實乃斬我生民之刃!
諸君且看:蒼生倒懸於風雪,黎庶瑟縮於寒夜——此非黃巾劫城之危,卻勝胡馬南下之痛!
昔吾等持劍守土,為誅國賊!
今當執鎬破冰,以救父老。
傳令三軍!
即刻起!
陷陣營甲胄染雪即為戰袍,驍騎營馬蹄踏冰便是征鼓!
凡大漢赤幟所指,必叫凍土回暖,必令寒窯生煙!”
司馬懿愣住了一刻,心頭升起了一個想法。
轉換為現代話來說就是……
‘窩草,這個比好帥!’
不得不說,這一刻的袁耀給司馬懿帥晃神了。
而袁耀如今能說出這一長段的戰前動員,隻能說多虧了智力的增加。
他此前就是一個普通現代打工狗,對比之前一段古文都說不完整,現在他的文化水平的確是有了質的飛躍。
而在袁耀說完後,他本部五萬精銳不說了,就連西涼的五萬降卒都被帶動了起來!跟著齊聲大喝!
西涼的降卒從未想過有一位君主能為了百姓冬日不受寒而如此大費周章。
降卒們不由得在想,若是他們沒當兵,若是袁耀是西涼之主,他們該過上怎樣的好日子?
這個念頭一升起來,就降不下去了。
……
動員結束後,各部在武將帶領下離開校場。
袁耀也親自帶著麾下的士兵前去執行搶險救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