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玉審完案,正欲離去,張有德卻大步踏入大堂,怒喝道:“楊廷玉!你為何將林蕭關入天牢?”
他聽完柳長風的彙報,急忙趕來,張有德所分管的查案斷案部門,素與楊廷玉分管的行政體係與監察素來不和。
楊廷玉一聽,不急不慢道:“張大人,林蕭謀殺鐘子謙,人證物證俱全,已經簽字畫押。”他從袖中取出供詞,語氣中帶著幾分挑釁。
張有德接過供詞,氣得須發皆張:“楊廷玉,你屈打成招的的手段我還不清楚,這證詞不可輕信。”
如今不經過自己就抓了林蕭,擺明是不把他放在眼裡,但如今人證物證都有,還有簽字畫押,他也不好插手。
楊廷玉輕哼:“哼,張大人,大理寺是最講證據的地方,如今鐵證在此,你還要汙蔑我屈打成招,不要太過分了!”
他雖官階低於少卿,但身為寺丞,手握監察之權,在大理寺地位與張有德不相上下,此時語氣不免強硬起來。
張有德怒道:“此事我定要稟明寺卿大人,讓他來定奪。”說完他拂袖而去,決定去找寺卿,看能不能救林蕭。
楊廷玉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暗喜:“此案乃朝中高官親筆手書所托,何況還聽說這位高官背後有更大的人物。自己這個小小的大理寺寺丞,若能借此搭上這條線,仕途豈不一片光明。”
不久後的皇宮深處,禦書房內,李公公急步走到天啟帝旁,低聲道:“陛下,暗衛來報,林蕭被關入大理寺天牢了。”
天啟帝正提筆批閱奏折,頭也沒抬,不急不緩道:“他所犯何事?”
李公公小心回道:“據說與一起凶殺案有關,暗衛說此案與林蕭無關,他是被誣陷入獄。”他接著走到天啟帝身旁低聲說著:“真正凶手似與……有關。”
聽完李公公說的這個名字後,天啟帝緩緩抬頭,他沉默片刻,像在權衡什麼。
李公公試探問道:“陛下,要不要暗中幫幫林蕭?”
天啟帝淡淡搖頭:“不用。若他連這點事都擺不平,這把刀朕不用也罷。”
他頓了頓,又道,“透露點消息給譽王,就說林蕭朕很看重。”
李公公會意,低頭退下。天啟帝此舉意在借譽王之手,修剪強勢的一派。林蕭既卷入這場陰謀中,不如順水推舟,讓譽王暗中援手,既削弱其他勢力,又保全林蕭這把利刃,可謂一石二鳥。
大理寺天牢中,林蕭頹然坐地,一陣唏噓湧上心頭。他剛上任大理寺司直不過三日,板凳還未坐熱,便成了階下囚,恍若一場荒誕夢境。
這正是他一直不願涉足官場的原因——官場上的陰謀詭計,可比商場上的勾心鬥角複雜多了,稍有不慎便性命不保。
他苦笑一聲,思緒紛亂。原在姑蘇,隻因無意得知父親的死和其丟官另有隱情,生為人子,他不得不查明真相,還父親一個公道。
卻意外發現更大的秘密——那江南漕運總督,私通敵國買賣武器糧食,此刻已無退路,張德祿盯上了他,為求自保將其拉下馬。
誰料因此被天啟帝召入臨安,封為司直。如今想來,這官帽非但不是榮耀,反倒成了催命符。
鐘子謙一案,更將他拖入深淵。
林蕭閉目整理線索:他和柳長風初查此案,當天回來,柳長風便被要求儘快結案,不許再查。
與此同時,鐘康來大理寺詢問兒子死因,自己無意中透露“鐘子謙之死不隻街頭鬥毆那麼簡單”,激起鐘康執念,非要揪出真凶。
柳長風讓自己接手暗中查詢此案。
林蕭本不願蹚渾水——涉及朝中高官,他一個小小司直如何招惹得起?
可礙於情麵,他隻裝模作樣查了一日,第二天便被誣陷下獄,速度之快,令人膽寒。
林蕭睜開眼,目光漸冷。他細想:鐘子謙死後,柳長風被壓,鐘康急於求助,證人證物來得太巧……這一切,分明是有人在背後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