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皇宮中,秦宇的意誌如同無處不在的微風,拂過人族九州的每一寸土地。
他並未被眼前的盛世繁華所迷惑,他的目光,穿透了鼎盛的氣運,直抵那潛藏在繁榮之下的暗流。
他在觀察四大教派在人族中的真實麵目。
他的第一縷心神,落在了人族東部一座新建的巍峨道宮——“玉虛觀”上。
觀內,闡教十二金仙之首的廣成子,正在為一群衣著華麗的人族貴族講道。
他聲音洪亮,道韻流轉,所講皆是天地至理,引得下方聽眾如癡如醉。
然而,秦宇卻從這莊嚴的講道中,感受到了一種根深蒂固的隔閡與傲慢。
一個衣著樸素、但眼神清亮的人族青年,在講道間隙,恭敬地起身行禮,提出了一個關於“凡人之軀,如何感悟大道”的困惑。
廣成子隻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並未直接回答,反而說道:“汝根行淺薄,福緣未至,不當問此玄妙之題。安心為人,輔佐君王,亦是順天而行,莫要好高騖遠。”
言語間,那股源自聖人門下、身為“玉清正宗”的天生優越感,毫不掩飾。
秦宇的神念掃過,瞬間洞悉了闡教的本質。
他們弟子大多品行端正,持身守禮,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其骨子裡,卻深深烙印著元始天尊“萬物分三六九等”的理念。
他們極其看重出身跟腳,對於絕大多數由凡人組成的人族,內心深處存著一種難以消除的輕視。
他們傳道,更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恩賜”,而非平等的“教導”。核心的妙法從不輕傳,隻授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淺顯法門。
其根本目的,並非是真正開啟民智,而是要培養一批聽命於闡教、維護其“天命”理念的人族精英階層,從而自上而下地控製整個人族的氣運走向。
“以傲慢駕馭人族,視萬民為羔羊……此道,非人族自強之道。”秦宇心中有了第一道評判。
隨即,他的心神轉向了另一處更為熱鬨的所在。
那是一座巨大的市集,截教弟子們沒有建立莊嚴的道宮,而是直接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擺下了無數個傳道攤點。
有的弟子在演練劍法,引來陣陣喝彩;有的在分發丹藥,治療平民的頑疾;有的則乾脆席地而坐,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販夫走卒們講述著何為“道”。
秦宇看到,外貌粗獷豪邁的趙公明,正與一群人族大漢勾肩搭背,暢飲烈酒,笑聲震天。
他隨手點撥,就讓一個困於瓶頸的壯漢突破了修為,引來一片感激與崇敬。
遠處,雲霄、瓊霄、碧霄三位仙子,正溫柔地教導著一群孩童辨認靈草,她們的笑容純淨而真誠,與人族孩童嬉戲打鬨,沒有絲毫仙人的架子。
秦宇能感受到,這些截教的核心弟子,是真心實意地在與人族交好,他們踐行著通天教主“有教無類”的理念,將人族視作可以平等相交的朋友。
然而,當他的神念掃向更廣闊的區域時,眉頭卻微微皺起。
截教門人太多,成分太雜。其中有大量妖族出身的弟子,雖然化為了人形,但骨子裡的野性難馴。
秦宇“看”到,在一個偏遠的部落,一名狼妖得道的截教弟子,僅僅因為凡人衝撞了他,便施展神通,將其掀飛十丈之外,引得凡人驚恐跪拜,而他卻以此為樂。
他還看到,有截教弟子利用神通,在市集中強買強賣,欺壓凡人,敗壞截教名聲。
“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善者可為臂助,惡者卻如附骨之疽,為禍不淺。”秦宇對截教的評價更為複雜。
他們是雙刃劍,用得好,能助人族,用不好,反受其害。
秦宇的心神,最後落在了人族西部的貧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