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則不一樣了。
嫁出去的姑娘也是要回娘家的,日子就是大年初二這一天。
到那個時候,張小龍一大家人,才能真正實現大團圓。
“爺爺,今天咱換好酒喝!”
張小龍回了自己屋子一趟,拿來了一個小壇子,裡麵的酒是從大壇子裡倒出來的。
這些酒都是敵特老巢裡的原漿酒,口感純正無比,絕對是濃香型酒裡頂尖的存在。
張小龍分裝酒的時候,品嘗過一口,估計不會比五糧液差多少。
甚至在某些方麵,可能還要勝過五糧液。
確切一點說,兩種酒應該算是互有勝負吧!
百年野山參和5j枸杞泡的酒,還沒有泡好,時間畢竟有點兒短了。
而且張小龍還沒有嘗試過酒的藥性如何,萬一藥性過大,把一家子的頂梁柱給放倒了,那就完犢子了。
所以,他最終還是用的沒泡過的原漿陳酒。
至於茅台——張小龍也想用,但家裡那麼口子人,茅台才幾瓶,夠誰喝的啊?
不如等到中秋和過年喝吧!
自己再努力攢幾瓶,讓大家喝個夠,喝個儘興。
張小龍抱著小壇子,走進了堂屋裡。
說是小壇子,其實也就是相對而言的,對比那十七個大壇子,這個壇子確實小。
這是二十斤的壇子,張小龍以前在黑市裡買回來的。
取了一次酒之後,張小龍發現自己最初的估計有誤,本以為一壇酒也就一百來斤的樣子。
可是大壇子裡取出二十斤酒,根本連十分之一都沒有達到。
所以,每個酒壇子裡的原漿酒,至少是二百斤,可能還要超出許多。
隻有等多取幾次酒之後,才能得出具體的數字了。
“好家夥!大孫子啊!這一壇子酒不老少吧!”
張老根看了一眼孫子抱著的酒壇子,驚歎地問了一句。
“爺爺,這一壇酒二十斤,咱們人多,酒喝不完沒事,少了就不好了!”
張小龍打開封口,從自己爺爺開始,給桌上的男子漢都倒滿了一碗。
最後,他也給自己的碗裡倒滿了。
這個舉動惹得家人關注起來。
“大孫子,這一大碗酒能喝得完?要不要讓你爺爺幫你喝掉一點?”
老太太坐在孫子旁邊,滿是關切地問。
“老婆子,你剛剛還讓我少喝一點,少喝一點,到你大孫子這裡,我這老頭子就不香了是吧?”
張老根咧著嘴,難得地開起了玩笑來。
“你哪能跟我大孫子比?他還小呢!”
張小龍心裡暖暖的,拉著老太太的手臂,“奶奶,我這段時間在城裡,喝了兩次酒了,這一碗沒什麼問題!”
寬慰了老太太,大夥兒端起杯子,晚飯開始了。
桌上有酒有肉有蔬菜,還有水果切盤。
西瓜切盤、梨子切盤、蘋果切盤、葡萄擺盤等等,這都是大盤大盤裝的,既可以給大人下酒,又能給孩子們解饞。
果然不出張小龍所料,孩子們對這些水果的喜愛,那是比吃肉還要略勝一籌。
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則是涼拌西紅柿,這一道菜隻準備了兩盤子,上麵澆了一些蜂蜜和蜂王漿,又撒了一些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