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隊伍終於沿著緩坡爬上了那座曾經是座山峰的高台後,陶巔便命隊伍停了下來。
此時,就應該是工匠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了。陶巔讓精通種植的莊稼老把式集體出來提意見。
等到統一了所有人的意見以後,陶巔就給所有的壯勞力指點好了附近塌陷成原來一半高度的肥沃山坡。他們的任務是隨著這些種田老手,抗著竹竿,定下梯田的界線。
這時候,就不得不說說係統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了。用裂山菌種分解山坡表麵岩石的時候,係統還給梯田留了個天然的石頭邊沿。這樣就可以防止以後有蚯蚓將梯田邊沿鑽鬆漏水。
雖然現在還沒確定好過段時間要栽種什麼樣的糧食,但萬一要是水稻的話,這些石頭邊沿就是最好的防漏小堤壩了。
那些上去耕地的人,具體的操作陶巔不乾預。他隻是對這些人說:“把這山坡頂部的森林全都給我留著,因為那上麵有很好的水源,可以維持溪流順山而下,誰禍害水源我就砍死誰。
如果有想種稻田的,就必須更要幫我看著這些水源。舉報禍害水源者有獎。獎勵被砍者全家的資源。
雖然說你們的意見都是要種水稻,但是我的意見高處還是種小麥比較好,。因為是山地,所以上麵要比下麵溫度低一些,小麥比水稻更抗凍,在很冷的嚴寒中都不會被凍死。
老秦頭種糧食好手),你們這些人都給我規劃好了,一定要做到讓地產出最多的糧食。
我這裡有農具與牲畜。這裡的勞動力,但凡開荒一畝的,我就給薪酬10文,每過10畝地就獎賞給5斤糧食,而且是薪酬日結。
自己用竹竿標好開完的田地。驗證以後登記,下山以後即刻付錢。”
他這麼一說,那些人還哪有不瘋的?他們都是祖祖輩輩莊稼地裡刨食出來的人,天生就有著對土地的狂野熱愛,而且現在的他們實在是太缺錢,也實在是太想安定下來了。
當即所有人就興奮無比地隨著陶巔去往了附近的一個山洞,因為那裡有他們種莊稼所需要的所有東西。
當陶巔插入巨大的鑰匙,扳動機關以後,巨大的山洞門緩緩轉開,眾人向裡麵一看,一下就都歡呼了起來。
原來山洞裡不但有擺放整齊的一垛垛糧食種子,旁邊還有他們從未見過的各種犁與各種農具。
這些新奇的東西,彆說他們了,就是陶巔也是從來沒見過的。但他要是不介紹,這些人也就真不會用。
於是陶巔隻能硬著頭皮,喚來一頭大野豬,在係統的指揮下,將這些奇形怪狀的犁與農具的用法給他們演示上一遍。
而這些人不虧是常年種地的,隻是看了一遍,就立刻學會了這些農具的用法。
等把這些流民交給廂軍,安排他們開始領農具以後,陶巔就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力不從心。
沒種過地的人給一直種地的人搞什麼講解,要是鬨出笑話來,我這張俊臉往哪兒擱?
“實在不行,你撕下來當鞋墊也行。”係統幸災樂禍地道。
“我誠摯地問候你家十八代的祖宗,你個虛擬沒臉沒皮的智障¥¥&……”本來就有些氣,陶巔這回可算是找到了發泄的對象。
而係統此時還不出聲了。所以陶巔暢所欲言地進行了一頓含媽量為100的宣泄。
等他罵夠了,夕陽的餘暉也開始降臨了,陶巔驚覺身邊已經沒有了幾個人。然後放眼望去,就隻見了滿山坡全是生猛無比的開荒人。
他們趕著野豬,野豬拉著犁,人與豬全都賣力無比地乾著活兒,完全不顧及現在的天馬上就快要黑了。
還是這些土裡刨食的人有乾勁兒。這麼有乾勁兒,這山坡的荒地不是幾天就能開墾完?陶巔默默地站在原地看了好久。年輕真好,我就沒有那種非乾不可的欲望,這可怎麼辦?
又看了一會兒,陶巔轉過身來,命令剩下的非壯勞動力與工匠們,從山洞中搬出了一卷一卷的大棚膜與支架。天晚了,怎麼也得給這些人搭個風雨不透的窩棚出來。
於是在經驗豐富的工匠帶領下,眾人將搭建暖棚所有的工具與材料搬到了選定的流民駐紮地中。
這些暖棚不但要滿足流民的需要,還要滿足廂軍的需要,那1000多人的廂軍,最少要占據2個暖棚。
剛開始陶巔設想在每一個流民的大棚旁再蓋一個小的暖棚,而大小暖棚的中間夾上一個灶房。大暖棚住流民,小暖棚住廂軍,這樣可以讓廂軍一直管理著流民。
不過後來,他就把自己的這個決定給否定了。因為暖棚膜熔點再低,也是怕火燒的。
和宋捷商量了一下,陶巔覺得還是讓廂軍自己住兩個暖棚比較好。這個有著嚴重階級隔閡的世界,有錢有權有兵器的事根本不屑於與賤民一同居住的。
不用說彆的,就看他們對待流民的粗暴態度,陶巔就怕他們住在一起每天都能打死幾個流民。
所以最終的決定就是此處居住區,以一個大暖棚旁邊設立一個做飯采暖兩用的灶房。而廂軍自己占用兩個暖棚且與流民區相隔遠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事定下來後,陶巔依舊還是讓那些工匠在一旁觀看,而自己則帶人親手組裝了一個100米長的暖棚讓他們學習,演示完畢,他就將支撐暖棚的活兒交給了梁沛看守。
叫過來一個被他臨時任命的工匠頭兒,陶巔讓他們去另一個毗鄰的山洞,將係統放在那裡的生物固化磚、上房頂用的大板及生物水泥都用牛車都拉了出來。
蓋灶房這事兒對於能工巧匠來說簡直是太簡單了,尤其是材料都齊全的情況下,根本就不用陶巔多說一嘴,一會兒暖棚和灶房就以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了。
陶巔看看居住區基本成型後,又吩咐人將癱倒在山上的那些樹木砍去枝丫。枝丫放一堆,等待乾燥後做柴火燒,而有利用價值的圓木則按直徑整齊地碼放成堆。
山上被放倒的諾大一片竹林也需要處理。這些活兒就都交給木工和竹工領人去做。而那些老的小的,則被陶巔安排去將竹林裡的竹筍全都刨出來。
為了提高效率,陶巔將挖筍的人分成了若乾組,然後給他們一組指派了一隻野豬。野豬的嗅覺能力極強,幾秒鐘就能找到一個筍子,而後麵的人隻需要根據它的指示將竹筍刨挖出來即可。
看著他們挖了一會兒就驚出來了一窩兔子,陶巔覺得還挺有趣的。於是他就對係統說:“哎,飯桶,給我在這片竹林裡多放點兒兔子和小兔子。我讓他們釘些窩養兔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