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延海的偷懶引來眾人哄堂大笑,氣氛變得緩和許多。
接著韓忠、林豐兩人分彆發表各自的看法和意見:
“步騎協同還需多加訓練,弓弩的數量還是不夠,我們需要人手一弓,在韃子沒衝到城牆下的時候就給他們造成重創!”
“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有提高,我們一千人夾攻三百韃子,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還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我們現在處在與韃子的最前線,兩營步卒還是不夠,建議再創一營為弓弩營,長槍,刀盾,弓弩三營互相協同配合!”
“輔兵也要與士兵進行同等訓練強度,這樣兵源的補充才不至於斷檔。”
“......”
麾下這些軍官之中,非要選出一兩個將來能獨當一麵者,便是韓忠和林豐兩人。
受到趙暮雲人格魅力感染,以及趙暮雲如師父一般的指導,韓忠從原來那個張彪的狗腿子以及變成了趙暮雲的鐵杆粉絲和追隨者。
從趙暮雲挽留他的那一刻起,韓忠便已經暗自下定決心誓死跟隨。
趙暮雲身上那些聞所未聞且源源不斷的知識,韓忠如饑似渴,在沒人看到的地方暗自領悟和努力。
在趙暮雲缺席的情況下,韓忠能將銀州都尉府的局麵壓住。
而原本也是銀州烽燧台的一名墩軍小卒的林豐,在束勒川被趙暮雲發掘。
從束勒川轉戰雪狼湖,再到紫水河穀,林豐的能力也慢慢展露出來。
在趙暮雲當上了銀州折衝都尉後,便毫不猶豫將他提拔為百夫長,統領一營兵力。
現在,他們兩人對剛剛結束的戰鬥提出的各種意見,絕對非常切中要害。
隻有像他們這樣真正在一線指揮作戰的軍官才能有如此見識。
聽到他們的建議,趙暮雲頷首道:“你們兩位,將來大有可為!才能不止一府都尉!”
“二叔,麻煩將他們兩位的建議都一一記下,逐一落實改進。”
隨即田慶、武尚誌兩人也大聲發表了自己的建議。
武尚誌提出要再組建一支大胤人的騎兵隊伍。
對於此事,趙暮雲深以為然,桓那雪也表示準備提議。
她的烏丸騎兵隻有三百人,這一戰又戰死了五十人,一時半會難以從烏丸部落中再補充新人進來。
武尚誌祖上養馬為生,他本人也是很懂養馬。
那次趙暮雲帶著唐延海和王鐵柱出烽燧台上黑駝山救人,武尚誌主動跟了上來。
他還與唐延海一起點燃韃子的馬尾,將韃子衝散,為趙暮雲遠射救人創造了良機。
之後,武尚誌和田慶在趙暮雲的團隊中,雖然參與多次戰鬥,但表現卻不怎麼明顯了。
今天武尚誌提出要建一支大胤的騎兵部隊,倒是很迫切。
趙暮雲不能一直依賴烏丸人的騎兵!
好在之前就有戰馬上千匹,這一次又繳獲了數百匹,組建騎兵所需要的戰馬倒是不缺了,現在缺的是人!
那些在馬背上長大的北狄或是烏丸族,他們在馬背上如履平地。
不過,銀州、延州、朔州這一帶的大胤人也沒少騎馬。
組建大胤人的騎兵,勢在必行,也具備了條件。
“組建騎兵這事,便由小五負責!給你先配額三百人,人員你可以從全軍中選,戰馬也是!”
趙暮雲當即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