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我們的一個屯糧點被叛軍攻擊?不僅燒了糧草,還折損一名都尉?”
“不是在那裡埋伏有兵馬嗎?”
京師四營三路突進,一萬豹韜營拱衛中軍,正朝著白鹿原方向而來的楊定國便收到了後方緊急報告。
他在西京城北邊的秘密屯糧點居然被起義軍發現,起義軍派出三千精銳騎兵偷襲。
結果糧草被燒,損兵折將。
楊定國臉色微微一變。
不過,他並不在意死多少人。
朝廷大軍運輸糧草主要采用水運,從京師逆著大河而上,然後再進入渭水。
楊定國並沒有將糧草集中一個地方,而是在渭水南岸設立了好幾個糧草屯放點,頗有不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的思維。
有幕僚提議,叛軍可能會偷襲屯糧點,逼迫朝廷大軍斷糧而退兵,如果將計就計,在屯糧點附近也埋伏兵馬,讓叛軍有來無回。
楊定國深以為然,采納了幕僚的意見,隨即抽掉輔兵兩萬人埋伏在最遠的一個屯糧點周圍。
“埋伏的兵馬出擊,已經將這偷襲的叛軍圍住!”
“叛軍凶猛,衝破了我們的埋伏,並且他們還有騎兵從背後助陣。”
“我們的人拚死血戰,還折損了千人,我們的兵馬上去追趕,叛軍卻出動用五千弓弩手攔住去路,最終隻能遺憾撤回。”
幕僚搖頭歎氣,很是遺憾。
這場偷襲和遭遇戰,是雙方對峙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叛軍先後出動三千精銳騎兵,三千輕騎,五千弓弩手。
而朝廷軍原本就埋伏了兩萬人。
這一戰從麵上看,朝廷軍損兵折將,糧草被燒,按說應該是輸了一回。
實際上,牛德勝貪功戀戰,燒了糧草後沒有及時撤退,被埋伏的大胤士兵團團圍住。
要不是楊岩及時派出軍中僅剩的三千輕騎從官兵背後發動進攻,並壓上了五千弓弩手,這才讓牛德勝脫離危險。
叛軍看似贏了,實際上卻過早暴露了實力。
這場遭遇戰,楊定國根本不讓京師五營這五萬人參與,而是按照既定計劃向前推進,全軍已經看到了叛軍的大營。
“敢來偷襲我們軍糧的三千騎兵,想必就是李金剛的底氣和依仗。”
“不然,看到這三千騎兵陷入我們的埋伏,他們怎麼還會接二連三派出兵馬來救?”
“這場遭遇我們看起來輸了,實則探聽了叛軍的虛實。三十萬叛軍,能真正訓練並都投入戰鬥的,能有三四成就已經不錯。”
叛軍在半年時間內聚攏了三十萬人,其根基肯定是不牢的。
他們偷襲燒毀糧草,是勢在必得,以為官軍隻有這麼一處屯糧基地。
因此牛德勝帶了三千精銳騎兵去,中了埋伏後,楊岩不得不將軍中的三千輕騎兵和五千弓弩手全部拿出。
也就是說,在楊定國的其中一個屯糧地,他用糧草做誘餌,吸引叛軍的主力來偷襲。
為了這三千精銳騎兵,叛軍又亮出了兩個底牌,三千輕騎兵和五千弓弩手。
而楊定國這邊,僅僅用上了兩萬輔兵而已,五萬主力壓根就沒有動。
為何這五營兵馬行動這麼緩慢,反而讓叛軍先動手燒了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