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暮雲藏身於延州山穀專注震天雷技術攻堅時,外界的局勢正以更快的速度崩壞惡化。
京城之外,左賢王的耐心似乎終於耗儘。
或者說,他認為給大胤這個新皇帝施加的壓力已經足夠。
這一日,大河之上,突然出現了數十艘搶來的民船和臨時紮製的木筏。
上麵滿載著凶悍的韃子,在箭雨掩護下,開始強渡!
京畿地區的守軍早已士氣崩潰,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紛紛潰散。
韃子先鋒輕而易舉地登上了南岸,建立起穩固的灘頭陣地。
隨即韃子大軍全線渡河,並先攻下京城南下通道梁州,堵死了胤昭君臣南巡的路。
消息傳回京城,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胤昭在朝堂上當場昏厥。
醒來後,徹底失去了最後一絲抵抗意誌。
不顧一些主戰派大臣的反對,執意派顧鼎銘為全權使者,手持白幡,出城前往左賢王大營乞和。
條件,已經談不上條件,幾乎是任人宰割。
割讓燕雲十六州?
允!
歲貢翻倍?
允!
開放所有邊境互市?
允!
稱臣納貢?
允!
甚至左賢王提出的,要胤昭送出一位親王和一位公主至漠北為質,他也顫抖著答應了。
唯一僵持不下的,是左賢王額外提出的一個要求:
要胤昭下旨,斥責晉王胤曦擁兵自重圖謀不軌,剝奪其王爵,宣布其為國賊,令天下共討之。
這一條,胤昭猶豫了!
他再昏聵也知道,這道旨意一下,就徹底和晉王撕破臉,再無轉圜餘地,大胤內部將徹底分裂。
然而,左賢王的態度極其強硬,甚至以即刻攻城相威脅。
最終,在崔開濟等人的勸說下,胤昭還是屈辱地在和約上用了印。
《河間之盟》的內容很快流傳開來。
雖然朝廷極力遮掩,但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根本無法保密。
天下嘩然!
儘管早有預料,但當如此赤裸裸的屈辱條款公之於眾時,帶來的震撼和憤怒仍是空前的。
無數士子痛哭流涕,大罵朝廷昏聵,奸佞誤國。
百姓更是人心離散,對朝廷最後一點敬畏也消失殆儘。
晉王胤曦在河東接到消息和那份宣布他為國賊的聖旨時,不怒反笑。
“好!好一個胤昭!好一個左賢王!本王倒要謝謝你們,給了本王一個清君側、正朝綱的完美理由!”
他當場將那聖旨撕得粉碎,“傳檄天下!胤昭昏庸無道,喪權辱國,勾結狄虜,殘害手足!”
“本王即日起兵,靖難討逆,驅逐狄虜,重整河山!”
他毫不猶豫地打出了“抗狄”和“討伐昏君”的雙重旗號。
一時間,倒也吸引了不少對朝廷失望的勢力以及很多主戰派投靠。
至於出兵…
他依舊雷聲大雨點小,主力仍在河東徘徊。
隻是派出了更多小股部隊,以“收複失地”為名,趁機搶奪京城周邊潰散官軍遺棄的軍資和地盤。
朝廷喪權辱國威信掃地,左賢王放縱士兵在京畿周邊肆意劫掠,晉王割據河東窺伺天下,西京叛帝李金剛樂嗬嗬地守著關中看熱鬨,南方各道節度使暗中發展勢力各自為政。
整個大胤帝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