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他們看到許多婦人用絲綿裹著身子,棲息在桑樹林裡。有的在吃桑葉,有的正從口中吐出絲線。唐敖好奇地問:“九公,請教一下,這些婦人是什麼種族呀?”多九公回答:“這裡靠近北海,叫做嘔絲之野。古人說,這些婦人都是蠶類變化而來。這個地方沒有城郭,這些婦人就以桑林為家,以桑葉為食,還能吐出絲來,就好像鮫人哭泣會流下珍珠一樣。依我看,就仿照鮫人,把她們叫做蠶人。鮫人泣珠,蠶人吐絲,意思倒是挺契合的。”林之洋聽了,眼睛一亮,說道:“這些女子都長得嬌小可愛,我們帶幾個回去做妾,既能吐絲,又能生兒育女,豈不是美事一樁?”多九公連忙擺手,勸道:“你要是把她們當妾,萬一她們發起性子來,吐出絲把你纏住,你掙脫不開,連性命都得搭進去!你去問問這裡的男子,有哪個不是死在她們手裡的?”
這一天,他們抵達了跂踵國。遠遠望去,有幾個國人正在海邊捕魚。這些人身高八尺,身寬也是八尺,活脫脫就是一個個方形的人。他們赤發蓬亂,兩隻大腳有一尺厚、二尺長,走路時用腳趾著地,腳跟不沾地,一步三搖,看起來斯斯文文的,那姿態仿佛是寧可弄濕衣服,也不能亂了步伐。唐敖覺得這些方人太過拘謹,沒什麼可看的,就沒有上岸。
之後,他們來到一個大國,遠遠就能望見一座城池,高聳得如同峻嶺一般,巍峨壯觀,原來這裡就是長人國。林之洋獨自去賣貨,唐敖和多九公上了岸。他們剛見到幾個長人,就嚇得趕緊跑回來,唐敖心有餘悸地說:“九公,可嚇死我了!以前我看古人的書裡說長人身高一二十丈,還以為肯定是誇張,不可能有這種事。哪知道今天親眼見到的就有七八丈高,在半空中晃晃蕩蕩的,他的腳麵都比我們的肚子還高,讓人看了心裡直發怵!幸虧我們跑得快,要是被他們發現,用手把我們提起來,放在眼前打量,我們的身子都在幾丈開外了!”
多九公說道:“今天咱們見到的長人還算不上特彆長,要是和那些極長的比起來,他也就隻能算個腳麵。我以前在海外,和幾位老翁閒聊,大家各自說起生平見過的長人。其中有位老翁說:‘當年我在海外看到一個長人,身高千餘裡,腰寬百餘裡,特彆愛喝天上的美酒,每天要喝五百鬥。當時我看了特彆驚訝,後來看了古書,才知道他名叫無路。’另一位老翁說:‘我以前在丁零的北邊,看到一個長人躺在地上,他高得像一座山,跺腳就能形成山穀,橫躺下來能堵塞河流,身長有萬餘裡。’還有一位老翁說:‘我見過一個極其長的人,要是把無路和他比,無路就隻能算他的腳麵。彆的不說,就說他身上這件長衫,當年做的時候,不僅把天下的布都買光了,還雇完了天下的裁縫,做了好幾年才做成。那時候布價上漲,裁縫的工錢也貴了,人人都發了財。所以直到現在,布店和裁縫鋪還在祈禱,希望長人再做一件長衫,他們又能跟著賺錢了。當時有個裁縫,在那件長衫的底襟上偷了一塊布,後來就用這塊布開了一家大布店,從此放棄了裁縫本行,轉行做布行生意。你們猜猜這個長人到底有多高?原來這個人從頭到腳,不長不短,剛好十九萬三千五百裡。’其他老翁都問:‘你怎麼算得這麼詳細?’老翁回答:‘古人說從天空到地麵有這麼高,這個人正好頭頂天、腳踏地,所以才知道就是這個裡數。他不僅身子長得極高,而且那張嘴還特彆愛說大話,真是言行一致。’眾老翁又問:‘聽說天上的罡風特彆強勁,鳥兒飛得太高,都會被吹成天上的細絲。這位長人的頭既然頂著天,他的臉難道不會被吹壞嗎?’老翁說:‘這人的臉皮厚得很,所以不怕風吹。’眾老翁又問:‘你怎麼知道他臉皮厚呢?’老翁說:‘他的臉要是不厚,為什麼整天滿嘴說大話,還一點都不怕人笑話呢?’旁邊有位老翁接著說:‘老兄你覺得這人頭頂天、腳踏地就算是最長的了,可我見過一個長人,比你說的這個還長五百裡。’眾老翁問:‘這人比天還高,他怎麼抬頭呢?’老翁說:‘他光想著長個子了,卻不知道上麵還有天,所以隻能低著頭混一輩子。’又有一位老翁說:‘你們說的那些長人有什麼稀奇的?當年我見過一個人,躺在地上就有十九萬三千五百裡那麼高,脊背貼著地,肚子頂著天,這才叫大呢!’眾老翁問:‘這人肚子都已經頂天了,他怎麼站起來呢?’老翁說:‘他躺在那兒,兩眼望著天,真是目空一切、旁若無人。這麼大的個子,彆說站不起來,連翻身都不行!’”
他們一邊閒聊,一邊回到船上。林之洋賣出去兩樣貨物,還幫唐敖賣掉了許多花盆,賺了不少錢。郎舅二人免不了又痛飲一番。林之洋笑著說:“我看這天下的事,就講究個湊巧。平日裡我和妹夫喝酒存下的空酒壇,還有以前的舊酒壇,我覺得扔了怪可惜的,就隨手放在船艙裡,沒想到今天居然賣出去了。之前在小人國,也是無意間賣掉了許多蠶繭。這兩樣東西原本都不值錢,沒想到他們當成寶貝,反倒讓我們獲利了。我帶的那些正經貨物,價格卻不理想。人們都說買賣生意全靠機會,要是不湊巧,就算你再會賣,也沒用。”唐敖好奇地問:“他們買這些蠶繭和酒壇有什麼用呢?”林之洋還沒回答,就先笑了起來,說:“要是說起來,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他剛要講其中的緣故,就有國人又來買貨,他忙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才開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天,他們來到白民國的交界,迎麵有一座危峰,散發著一派清幽的光芒,十分惹人喜愛。唐敖心想:“這麼險峻的山嶺,怎麼會沒有名花呢?”於是向多九公請教這座山的名字。多九公說:“這座嶺總名叫鱗鳳山,從東到西,大約長一千多裡,是西海的第一大嶺。嶺裡麵果木茂盛,鳥獸繁多。但奇怪的是,嶺東連一隻禽鳥都找不到,嶺西連一隻野獸也看不到。”唐敖疑惑地問:“這是為什麼呢?”多九公解釋道:“這座山的茂密森林深處,向來有一隻麒麟和一隻鳳凰,麒麟在東山,鳳凰在西山。所以東山五百裡內,隻有野獸沒有禽鳥;西山五百裡內,隻有禽鳥沒有野獸,就好像它們各自守護著自己的疆界一樣。因此東山名叫麒麟山,山上桂花很多,又叫丹桂岩;西山名叫鳳凰山,山上梧桐很多,又叫碧梧嶺。這件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它們一直相安無事。誰知道東山旁邊有一條小嶺,叫狻猊嶺;西山旁邊有一條小嶺,叫鷫鸘嶺。狻猊嶺上有一隻惡獸,名字就叫狻猊,它經常帶著許多怪獸到東山騷擾;鷫鸘嶺上有一隻惡鳥,名字叫鷫鸘,它經常帶著許多怪鳥到西山搗亂。”
唐敖問:“東山有麒麟做獸中之王,西山有鳳凰做禽中之王,難道狻猊不怕麒麟,鷫鸘不怕鳳凰嗎?”多九公說:“當年我也很疑惑,後來看了古書才知道,鷫鸘是西方的神鳥,狻猊也算得上是獸類的首領,難怪它們要來挑戰。大概隻是稍微騷擾一下的話,麒麟和鳳凰也不會和它們計較;但要是侵犯得太過分,就免不了要爭鬥。幾年前我從這裡路過,曾經看到鳳凰和鷫鸘爭鬥,它們各自派出手下的鳥,一隻兩隻地互相啄咬、撕打,倒也挺有意思;後來又遇到麒麟和狻猊爭鬥,它們也是各自派出手下的獸,那撕咬、蹦跳的場麵,真的是地動山搖,讓人看了膽戰心驚。畢竟邪不壓正,打來打去,往往都是鷫鸘和狻猊大敗而逃。”
他們正說著,半空中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像是人喊馬嘶,熱鬨非凡。三人連忙走出船艙,仰頭觀看。隻見無數隻大鳥密密麻麻地朝著山中飛去。唐敖說:“看這情形,莫非是鷫鸘又來騷擾了?我們何不去看看?”多九公說:“好啊,去看看。”於是通知林之洋把船停靠在山腳下,三人帶上器械,下船上岸,登上了山坡。唐敖說:“今天這次遊玩,其他景致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看鳳凰。它既然是這座山的主人,肯定有不一樣的氣概。”多九公說:“唐兄想看鳳凰的話,我們翻過前麵的山峰,往梧桐多的地方去。要是緣分好,說不定走幾步就能遇見。”三人穿過峻嶺,尋找桐樹林,不知不覺走了好幾裡路。林之洋說:“我們今天看到的都是小鳥,一隻大鳥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它們真的都去伺候鳳凰了?”唐敖說:“今天看到的這些小鳥,毛色或紫或綠,五彩斑斕,再加上它們各種悅耳的啼叫,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已經足夠讓我們大飽眼福、耳福了。這樣的美景,也算是很難得了。”
忽然,一陣清脆婉轉、嘹亮悅耳的鳥鳴聲傳來,三人聽了,頓時感覺神清氣爽。唐敖不禁感歎:“《詩經》裡說‘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如今聽到這聲音,真的感覺能直上雲霄!”三人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本以為是鶴或鷺之類的鳥兒,看了好一會兒,卻連個影子都沒瞧見,隻覺得聲音越來越近,而且比鶴鳴更加洪亮。多九公疑惑道:“這可太奇怪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聲音,卻不見鳥的影子呢?”唐敖說:“九公,你看那邊有棵大樹,樹旁有許多飛蠅,在上下盤旋。這聲音好像是從樹裡傳出來的。”說著話,他們離樹越來越近,聲音也愈發震耳。三人抬頭朝樹上望去,哪裡有什麼禽鳥?這時,林之洋突然抱住腦袋,開始亂跳起來,嘴裡直喊:“要把我震死了!”唐敖和多九公嚇了一跳,忙問他怎麼回事。林之洋說:“我正看著大樹呢,就感覺有隻蒼蠅飛到了耳邊,我伸手把它按住,誰知道它在我耳邊大喊一聲,就跟打雷似的,震得我頭暈眼花,我順勢就把它抓在了手裡。”話還沒說完,那隻蒼蠅又大喊大叫起來,聲音震得人耳朵生疼。林之洋搖晃著手說:“我把你搖暈,看你還叫不叫!”那隻蒼蠅被搖晃後,很快就停止了鳴叫。
唐敖和多九公趕忙走到那群飛蠅旁,側耳細聽,那響亮的聲音真的就像是從這些小飛蠅嘴裡發出來的。多九公笑著說:“要不是這隻鳥飛進林兄耳朵裡,我們怎麼能想到,這麼大的聲音竟然出自這群小鳥之口?我眼神不好,看不清它們的顏色。林兄把那隻小鳥拿出來,看看是不是紅嘴綠毛?如果形狀像鸚鵡,就能知道它的名字了。”林之洋說:“這種小鳥我從來沒見過,我要帶回船上去,讓大家都見識見識。要是拿出來它飛了,那多可惜呀!”於是他卷了一個紙桶,把紙桶對著手指縫,輕輕把小鳥放了進去。唐敖一開始看到這些小鳥,還以為不過是蒼蠅、蜜蜂之類的,聽了多九公的話後,他輕輕走過去仔細一看,果然都是紅嘴綠毛,形狀像鸚鵡,趕忙回來告訴多九公:“我剛仔細看了它的形狀,真的和你說的一樣。請問這是什麼鳥?”多九公說:“這種鳥叫細鳥。元封五年的時候,勒畢國曾用玉籠裝著幾百隻進貢,它的形狀像大蒼蠅,樣子像鸚鵡,叫聲能傳到幾裡之外。當地人常常用這種鳥來觀測太陽,所以它又叫候日蟲。真沒想到這麼小的鳥,叫聲竟然像洪鐘一樣,真是罕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之洋說:“妹夫想看鳳凰,走來走去,這山上一隻都沒有。現在細鳥飛散了,四周靜悄悄的,一點聲音都沒有。這裡隻有樹木,沒什麼好玩的,我們去彆的地方吧。”多九公說:“這會兒突然一點聲音都沒有了,也挺奇怪的。”這時,有個身穿白衣、手拿器械的牧童從路旁走過來。唐敖上前拱手問道:“請問小哥,這裡是什麼地方?”牧童回答:“這裡叫碧梧嶺,嶺旁邊就是丹桂岩,屬於白民國。過了這座嶺,野獸特彆多,經常出來傷人。三位客人一定要小心。”說完就走了。多九公說:“這裡既然叫碧梧嶺,那梧桐肯定很多,說不定鳳凰就在這嶺上,也不一定。我們先翻過對麵的山峰,看看情況。”
沒過多久,他們就翻過了高峰,隻見西邊的山頭上有無數的梧桐。在桐樹林裡,立著一隻鳳凰,羽毛分為五彩,紅得像天邊的晚霞,身高六尺,尾巴長一丈多,脖子像蛇一樣細長,嘴巴像雞嘴,身上布滿花紋。鳳凰兩旁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奇禽,有的身高一丈,有的身高八尺,青、黃、赤、白、黑各種顏色,數不勝數。對麵東邊的山頭上是一片桂樹林,裡麵也有一隻大鳥,渾身碧綠,脖子很長,爪子像老鼠的爪子,身高六尺,形狀像大雁。它的兩旁圍著許多怪鳥,有的長著三個腦袋六條腿,有的長著四個翅膀兩條尾巴,奇形怪狀,什麼樣的都有。多九公說:“東邊這隻綠鳥就是鷫鸘。大概它今天又來騷擾了,所以鳳凰帶著眾鳥把去路攔住,看來又要有一場爭鬥了。”
忽然,鷫鸘連叫兩聲,身旁飛出一隻鳥,形狀像鳳凰,尾巴長一丈多,羽毛五彩斑斕,它飛到丹桂岩,抖動著翎毛,舒展著尾巴,上下飛舞,就像一片絢麗的錦繡。恰好旁邊有塊雲母石,就像一麵大鏡子,把那隻鳥的影子照得五彩相映,格外鮮豔。林之洋說:“這隻鳥看著像鳳凰,就是身材短小了些,難道是母鳳凰嗎?”多九公說:“這隻鳥叫山雞,它特彆愛惜自己的羽毛,常常對著水看自己的影子,看著看著就頭暈眼花,掉到水裡淹死了。古人因為它有鳳凰的顏色,卻沒有鳳凰的品德,就叫它啞鳳。大概鷫鸘覺得這隻鳥羽毛這麼漂亮,能壓倒鳳凰手下的眾鳥,所以讓它出來,在這兒顯擺顯擺。”這時,隻見西邊的樹林裡飛出一隻孔雀,它走到碧梧嶺,展開七尺長的尾巴,舒張著兩隻翅膀,對著丹桂岩顧盼起舞,不僅身上的金色和翠色耀眼奪目,而且那條長尾巴上排列著許多圓形的花紋,一會兒變紅,一會兒變黃,變出無數種顏色,就像一幅絢麗的錦屏。山雞一開始還勉強飛舞著,後來看到孔雀的這條長尾變出五顏六色,光彩奪目,金碧輝煌,不禁自慚形穢,叫了兩聲,朝著雲母石一頭撞了過去,就這樣丟了性命。唐敖說:“這隻山雞因為毛色比不上孔雀,所以羞愧得輕生了。小小的禽鳥都有這樣的血性,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彆人,卻還厚著臉皮,一點都不覺得羞愧,真讓人難以理解!”林之洋說:“要是世人都像山雞這麼烈性,那還不得死好多人?依我看,隻要臉皮厚一點,就能混過去了。”
孔雀獲勝後,退回了自己的樹林。東邊的樹林裡又飛出一隻鳥,全身是蒼色的羽毛,尖嘴黃爪,它跳到山坡上,嘴裡唧唧咋咋地叫出各種聲音。這隻鳥沒叫幾聲,西邊的樹林裡也飛出一隻五彩鳥,尖嘴短尾,它走到山岡上,展翅搖翎,叫出的聲音嬌嬌滴滴,悠揚婉轉,十分動聽。唐敖說:“我聽說鳴鳥羽毛五彩斑斕,有能歌善舞的風姿,大概就是這類鳥了。那隻蒼色的鳥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多九公說:“這就是反舌鳥,也叫百舌鳥。《月令》裡說‘仲夏反舌無聲’,說的就是這種鳥。”林之洋說:“現在正是仲夏,這隻反舌鳥與眾不同,它不按《月令》來,還在這兒亂叫呢。”忽然,東邊的樹林裡傳來無數鳥鳴聲,從中竄出一隻怪鳥,形狀像鵝,身高兩丈,翅膀寬一丈多,九條長尾,十個脖子簇擁在一起,卻隻有九個腦袋。它竄到山岡上,鼓著翅膀擺開架勢,瞬間九個腦袋一起鳴叫起來。多九公說:“原來九頭鳥出來了!”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