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正要動手殺曹操,突然轉念一想:“我是為了國家才跟他到這裡,殺他不符合道義。不如離開他,前往彆處。”於是把劍插回劍鞘,上馬離開,不等天亮,就獨自向東郡去了。曹操醒來後,不見陳宮,心想:“這人聽我說了那兩句話,懷疑我不仁不義,所以棄我而去。我得趕緊走,不能久留。”於是連夜趕到陳留,找到父親,把之前的事詳細說了一遍,想要散儘家財招募義兵。他父親說:“資金太少恐怕成不了事。這裡有個孝廉叫衛弘,他仗義疏財,家裡非常富有,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事情就有希望了。”
曹操擺下豐盛的酒宴,恭敬地把衛弘請到家中,對他說:“如今漢室沒有真正的主人,董卓獨攬大權,欺壓君主、殘害百姓,天下人都對他恨之入骨。我想儘力扶持國家,可惜力量不足。您是忠義之士,懇請您能相助!”衛弘說:“我早就有這種想法了,隻恨沒遇到英雄。既然孟德你有如此大誌,我願意拿出家財來幫助你。”曹操十分高興。於是他先發出假詔書,快馬傳報各路,然後開始招集義兵,豎起一麵招兵白旗,上麵寫著“忠義”兩個大字。沒幾天,前來應募的人就像雨點一樣紛紛聚集。
一天,有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前來投奔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靠曹操。曹操把他們都留在帳前擔任吏職。還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是夏侯嬰的後代,從小學習槍棒,十四歲時跟著老師習武,有人辱罵他的老師,夏侯惇就把那人殺了,逃亡在外,聽說曹操起兵,就和他的族弟夏侯淵各自帶領一千壯士前來會合。這兩人本是曹操的同族兄弟,曹操的父親曹嵩原本是夏侯氏的兒子,過繼給曹家,所以他們是同族。沒過幾天,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自帶領一千多士兵前來相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精通騎馬射箭,武藝十分高強。曹操非常高興,在村子裡訓練軍隊。衛弘拿出全部家財,置辦衣甲和旗幟,從四麵八方送來糧食的人不計其數。
當時袁紹收到曹操的假詔書,就召集麾下的文武官員,帶領三萬士兵,離開渤海前來與曹操會盟。曹操撰寫檄文傳達到各個郡縣。檄文內容如下:
我等謹以大義昭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顛覆國家、弑殺君主;擾亂宮廷,殘害百姓。凶狠殘暴、不仁不義,罪惡滔天!如今我奉天子的密詔,大規模聚集義兵,發誓要掃平華夏,剿滅這群凶徒。希望大家興起正義之師,共同發泄心中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百姓。檄文到達之日,望迅速執行!
曹操發出檄文後,各鎮諸侯紛紛起兵響應:第一鎮,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是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是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是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是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是濟北相鮑信。第十鎮,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是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是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各路軍馬,數量多少不等,有的三萬,有的一兩萬,各自帶著文官武將,向洛陽進發。
北平太守公孫瓚,率領一萬五千精兵,途經德州平原縣。正行進間,遠遠看見桑樹叢中有一麵黃旗,幾個人騎馬前來迎接,公孫瓚一看,原來是劉玄德。公孫瓚問道:“賢弟為什麼在這裡?”劉備說:“以前承蒙兄長保薦我擔任平原縣令,如今聽說大軍路過,特地前來迎接,還請兄長進城休息。”公孫瓚指著關羽、張飛問道:“這是什麼人?”劉備說:“這是關羽、張飛,是我的結義兄弟。”公孫瓚問:“是一起破黃巾軍的那兩位嗎?”劉備說:“破黃巾軍靠的都是他們二人的力量。”公孫瓚又問:“他們現在擔任什麼官職?”劉備回答:“關羽是馬弓手,張飛是步弓手。”公孫瓚感歎道:“如此人才,真是被埋沒了!如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同前往討伐。賢弟你可以舍棄這個小官,和我們一同討賊,儘力扶持漢室,怎麼樣?”劉備說:“願意前往。”張飛說:“當時要是讓我殺了那賊,就不會有今天的事了。”關羽說:“事已至此,就該收拾行裝前去。”
劉備、關羽、張飛帶領幾個騎兵跟著公孫瓚前來,曹操迎接了他們。其他諸侯也陸續到達,各自安營紮寨,營寨相連綿延二百多裡。曹操於是宰牛殺馬,大宴諸侯,商議進兵的策略。太守王匡說:“如今我們奉行大義,必須推舉一位盟主,大家聽從他的指揮,然後再進兵。”曹操說:“袁本初他家四代人都位列三公,門下有很多舊部下,又是漢朝名相的後裔,可以擔任盟主。”袁紹再三推辭。眾人都說:“非本初不可。”袁紹這才答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築起三層高台,台上遍插五方旗幟,上麵樹立著白色的旄牛尾和黃金裝飾的大斧,擺放著兵符和將印,請袁紹登壇。袁紹整理好衣服,佩戴好寶劍,慷慨激昂地走上台,焚香拜了兩拜。盟誓內容是:
漢室不幸,皇家的綱紀失去統序。賊臣董卓,趁機肆意作惡,災禍降臨到皇帝身上,百姓飽受虐害。我袁紹等人擔心國家淪陷,於是糾集義兵,共同奔赴國難。凡是我們同盟的人,都要齊心協力,儘到臣子的本分,絕不能有二心。如果有人違背這個盟誓,就讓他性命不保,子孫斷絕。皇天厚土,祖宗的在天之靈,都在監督著我們!
讀完盟誓,眾人歃血為盟。大家被盟誓的慷慨言辭所感染,都淚流滿麵。歃血完畢,袁紹走下高台。眾人扶著袁紹登上主帥的大帳坐下,其他人按照爵位和年齡依次分坐兩旁。曹操敬了幾輪酒,說道:“今天既然立了盟主,大家就要聽從調遣,共同扶持國家,不要計較實力強弱。”袁紹說:“我雖然沒什麼才能,既然承蒙大家推舉我為盟主,有功的一定獎賞,有罪的一定懲罰。國家有固定的刑罰,軍隊有嚴格的紀律,大家都要遵守,不得違反。”眾人都說:“一切聽從您的命令。”袁紹又說:“我弟弟袁術總管糧草,負責供應各個營寨,不能出現短缺。還需要一人擔任先鋒,直接到汜水關挑戰。其他人各自占據險要之地,作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站出來說:“我願意擔任前部先鋒。”袁紹說:“文台你勇猛剛烈,可以擔當這個重任。”孫堅於是帶領本部人馬殺向汜水關。守關的軍士,派流星馬前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獨攬大權之後,每天飲酒作樂。李儒接到告急文書,直接來稟報董卓。董卓大驚,急忙召集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而出說:“父親不要擔心。關外的諸侯,我視他們如草芥,我願意帶領如虎狼般的軍隊,把他們的頭顱全部砍下,懸掛在城門上。”董卓非常高興,說:“我有奉先,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話還沒說完,呂布背後有個人高聲說道:“‘殺雞哪裡用得著宰牛刀?’不用勞煩溫侯親自前往。我去斬殺眾諸侯的首級,就像伸手到口袋裡取東西一樣容易!”董卓一看,這人身高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是關西人,姓華名雄。董卓聽了非常高興,加封他為驍騎校尉,調撥五萬馬步軍,讓他同李肅、胡軫、趙岑連夜趕赴汜水關迎敵。
在眾多諸侯中,濟北相鮑信心想,孫堅既然擔任前部先鋒,擔心他搶了頭功,就暗中派他的弟弟鮑忠,先帶領三千馬步軍,直接抄小路,趕到關下挑戰。華雄帶領五百鐵騎飛奔下關,大聲喝道:“賊將彆跑!”鮑忠急忙想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還生擒了很多將校。華雄派人帶著鮑忠的首級到相府報捷,董卓加封華雄為都督。
再說孫堅帶領四員將領來到關前。這四員將領分彆是:第一個,是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用一條鐵脊蛇矛;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是零陵人,使用鐵鞭;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是遼西令支人,使用一口大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是吳郡富春人,使用雙刀。孫堅身披爛銀鎧甲,裹著紅色頭巾,手持古錠刀,騎著花鬃馬,指著關上罵道:“助紂為虐的匹夫,為什麼還不早早投降!”華雄的副將胡軫帶領五千士兵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沒打幾個回合,程普就刺中胡軫的咽喉,胡軫死在馬下。孫堅指揮軍隊一直殺到關前,關上箭石如雨般落下。孫堅帶領軍隊回到梁東駐紮,派人到袁紹那裡報捷,同時到袁術那裡催要糧草。
有人對袁術說:“孫堅可是江東猛虎。要是他打破洛陽,殺了董卓,那可真是除掉了狼,又引來了虎。現在不給他糧草,他的軍隊必然會解散。”袁術聽了這番話,就不發放糧草。孫堅的軍隊缺糧,軍中頓時大亂,密探把這情況報告到汜水關上。李肅給華雄出謀劃策說:“今晚我帶領一支軍隊從小路下關,偷襲孫堅軍營的後方,將軍您攻打他的前寨,這樣就能擒住孫堅了。”華雄聽從了他的計策,傳令讓軍士們吃飽飯,趁夜下關。
這天夜裡月白風清,到孫堅軍營時,已經是半夜,他們擊鼓呐喊,徑直衝進營寨。孫堅慌忙披掛上馬,正好遇到華雄。兩匹馬交錯,沒打幾個回合,後麵李肅的軍隊也到了,到處放起火來,孫堅的軍隊四處逃竄。眾將各自混戰,隻有祖茂緊緊跟著孫堅,突圍逃走。背後華雄追來,孫堅取箭,連射兩箭,都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為用力過猛,把鵲畫弓給拽斷了,隻得扔掉弓,縱馬狂奔。祖茂說:“主公您頭上的紅色頭巾太顯眼,容易被敵人認出,您把它脫下來給我戴上。”孫堅就脫下頭巾,和祖茂換了頭盔,兩人分兩路逃跑。華雄的軍隊隻朝著戴紅頭巾的人追趕,孫堅這才從小路逃脫。祖茂被華雄追得急迫,就把紅頭巾掛在一戶人家沒被燒儘的庭柱上,自己躲進樹林裡。華雄的軍隊在月光下遠遠看到紅頭巾,從四麵圍了上去,但不敢靠近。用箭射了一陣,才知道中計了,於是上前取了紅頭巾。祖茂從樹林後麵衝出來,揮舞雙刀想要劈華雄,華雄大喝一聲,一刀把祖茂砍死在馬下。一直廝殺到天亮,華雄才帶兵回到關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找孫堅,重新收拾軍馬駐紮下來。孫堅因為折損了祖茂,傷心不已,連夜派人把情況報告給袁紹。袁紹大驚說:“沒想到孫文台竟然敗在了華雄手裡!”於是召集各路諸侯商議。眾人都到齊了,隻有公孫瓚來晚了,袁紹請他進帳入座。袁紹說:“前些日子鮑將軍的弟弟不遵守調遣,擅自進兵,結果丟了性命,還折損了許多軍士,現在孫文台又敗於華雄。士氣受挫,這可怎麼辦呢?”諸侯們都沉默不語。
袁紹舉目環顧,看見公孫瓚背後站著三個人,容貌非同一般,都在那裡冷笑。袁紹問道:“公孫太守背後是什麼人?”公孫瓚把劉備叫出來說:“這是我自幼一起讀書的兄弟,平原縣令劉備。”曹操問:“難道是破黃巾軍的劉玄德?”公孫瓚說:“正是。”隨即讓劉備上前拜見。公孫瓚把劉備的功勞以及出身詳細說了一遍。袁紹說:“既然是漢室宗親,給個座位。”劉備謙讓道謝後坐下。袁紹說:“我不是敬重你的官職爵位,而是敬重你是皇室後裔。”劉備就坐在了末位,關羽、張飛雙手抱拳,侍立在他身後。
忽然探子來報告:“華雄帶領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的紅頭巾,到寨前大罵挑戰。”袁紹問:“誰敢去迎戰?”袁術背後走出一員驍將俞涉,說:“小將願意前往。”袁紹很高興,就讓俞涉出戰。很快就有人來報:“俞涉和華雄戰不到三個回合,就被華雄斬殺了。”眾人都十分震驚。太守韓馥說:“我有上將潘鳳,可以斬殺華雄。”袁紹急忙命令潘鳳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沒過多久,飛馬前來報告:“潘鳳又被華雄斬殺了。”眾人都大驚失色。袁紹說:“可惜我的上將顏良、文醜沒到!要是有一人在此,還怕什麼華雄!”話還沒說完,台階下有個人大聲喊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獻到帳下!”眾人一看,隻見這人身高九尺,胡須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麵色如同紅棗,聲音洪亮如鐘,站在帳前。袁紹問他是誰,公孫瓚說:“這是劉玄德的弟弟關羽。”袁紹問關羽現在擔任什麼職務,公孫瓚說:“跟隨劉玄德擔任馬弓手。”帳上的袁術大聲嗬斥道:“你是欺負我們各路諸侯沒有大將嗎?一個小小的弓手,怎敢在這裡胡言亂語!給我趕出去!”曹操急忙製止說:“公路息怒。此人既然敢說出大話,必定有勇有謀,不妨讓他出戰試試,如果不勝,再責備他也不遲。”袁紹說:“派一個弓手出戰,肯定會被華雄恥笑。”曹操說:“此人儀表不凡,華雄怎麼會知道他是弓手?”關羽說:“如果我不勝,請斬下我的頭。”曹操讓人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喝了再上馬。關羽說:“酒先斟下,我去去就來。”說完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眾諸侯聽到關外鼓聲大振,喊聲震天,如同天塌地陷,山搖嶽動,眾人都驚恐萬分。正想派人去探聽情況,隻聽鸞鈴響處,關羽騎馬來到中軍,把華雄的頭顱扔在地上,那杯酒還是溫熱的。後人有詩稱讚道: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十分高興。隻見劉備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還不趁此機會殺入關去,活捉董卓,還等什麼!”袁術大怒,嗬斥道:“我們這些大臣尚且懂得謙讓,一個小小縣令手下的小卒,怎敢在此耀武揚威!都給我趕出帳去!”曹操說:“立下功勞的人就該受賞,何必計較身份貴賤呢?”袁術說:“既然你們隻看重一個縣令,那我告辭。”曹操說:“怎麼能因為一句話就誤了大事呢?”於是讓公孫瓚先帶劉備、關羽、張飛回營寨,眾官都散去了。曹操還暗中派人帶著牛肉和美酒去撫慰他們三人。
再說華雄手下的敗軍,把戰敗的消息報告到關上。李肅慌忙寫了告急文書,上報給董卓,董卓急忙召集李儒、呂布等人商議。李儒說:“如今失去了上將華雄,敵人勢力浩大。袁紹是盟主,他的叔叔袁隗現在擔任太傅,倘若他們裡應外合,那就麻煩了,得先除掉袁隗。請丞相您親自率領大軍,分兵圍剿。”董卓覺得有道理,就叫李傕、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全部誅殺,先把袁隗的首級拿到關前示眾。
隨後,董卓起兵二十萬,兵分兩路:一路先讓李傕、郭汜帶領五萬士兵,守住汜水關,不要輕易出戰;董卓自己帶領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人駐守虎牢關。這虎牢關距離洛陽五十裡。軍隊到達關前,董卓命令呂布帶領三萬軍隊在關前紮下大寨,自己則在關上屯兵。
流星馬探聽到消息,報告到袁紹的大寨裡,袁紹召集眾人商議。曹操說:“董卓屯兵虎牢關,截斷了我們諸侯的中路,現在可以派一半兵力去迎敵。”袁紹於是分派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敵,曹操帶領軍隊往來救援接應。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的軍隊最先到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呂布帶著三千鐵騎飛奔來迎戰。王匡把軍隊列成陣勢,勒馬站在門旗下觀看,隻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身穿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隨身帶著弓箭,手持畫戟,胯下騎著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道:“誰敢出戰?”後麵一員將領縱馬挺槍而出。王匡一看,是河內名將方悅。兩匹馬相交,不到五個回合,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刺死在馬下,呂布挺戟直衝過來。王匡的軍隊大敗,四散奔逃。呂布在敵陣中東衝西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好喬瑁、袁遺兩支軍隊及時趕到,救援王匡,呂布這才退去。三路諸侯各自折損了一些人馬,後退三十裡紮下營寨。隨後,另外五路軍馬也都趕到了,大家聚在一起商議,都說呂布英勇非凡,無人能敵。
正在憂慮之時,小校來報告:“呂布前來挑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隊分成八隊,分布在高岡上。遠遠望去,呂布的一簇軍馬,繡旗隨風飄揚,率先衝陣。上黨太守張楊的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死在馬下,眾人都大驚失色。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將武安國,舞動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相迎。兩人戰到十多個回合,呂布一戟砍斷武安國的手腕,武安國扔掉鐵錘,撥馬而逃。八路諸侯的軍隊一齊出動,救回了武安國,呂布退了回去。
眾諸侯回營寨商議。曹操說:“呂布英勇無敵,我們可以會合十八路諸侯,共同商議良策。要是擒住了呂布,董卓就容易誅殺了。”
正商議著,呂布又帶兵前來挑戰。八路諸侯一齊出戰,公孫瓚揮舞長槊親自與呂布交戰。沒打幾個回合,公孫瓚戰敗逃走,呂布騎著赤兔馬追趕。那匹馬日行千裡,奔跑起來如風一般。眼看就要追上了,呂布舉起畫戟,朝著公孫瓚的後心刺去。這時,旁邊一員將領,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手持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狀,放棄公孫瓚,轉而與張飛交戰。張飛抖擻精神,與呂布酣戰起來。兩人連鬥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拍馬舞起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前來夾攻呂布。三匹馬呈“丁”字形廝殺。又戰了三十回合,還是沒能戰勝呂布。劉備見狀,抽出雙股劍,騎著黃鬃馬,斜刺裡也來助戰。這三人把呂布圍在中間,像走馬燈一樣廝殺。八路諸侯的人馬都看呆了。
呂布招架不住,瞅準劉備,虛刺一戟,劉備急忙躲閃。呂布趁機衝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退回。劉備、關羽、張飛哪裡肯放過,拍馬追趕。八路諸侯的軍隊喊聲大震,一齊掩殺過去。呂布的軍馬朝著關上奔逃,劉備、關羽、張飛在後麵緊追不舍。古人曾有一篇文章,專門描述劉備、關羽、張飛三戰呂布:
漢朝國運到桓帝、靈帝時,就像炎炎紅日即將西沉。奸臣董卓廢掉少帝,劉協懦弱,嚇得魂飛魄散。曹操傳檄文通告天下,諸侯們義憤填膺,紛紛起兵。大家商議立袁紹為盟主,發誓要扶持王室,平定天下。溫侯呂布舉世無雙,雄才大略,四海聞名。他身披銀鎧,如蛟龍鱗片般閃耀,頭戴束發金冠,簪著雉雞尾巴。寶帶錯落有致,獸頭吞口威風凜凜,錦袍上鳳凰飛舞。龍駒奔騰,踏起天風,畫戟閃爍,如秋水般明亮。出關挑戰,誰敢抵擋?諸侯們嚇得膽戰心驚。這時,燕人張飛挺身而出,手持丈八蛇矛。虎須倒豎,如金線翻卷,環眼圓睜,似電光閃耀。酣戰許久,難分勝負,關羽在陣前也按捺不住。青龍寶刀寒光如雪,鸚鵡戰袍如蝴蝶飛舞。馬蹄所到之處,鬼神皆驚,此刻一怒,定要血濺當場。梟雄劉備抽出雙劍,抖擻精神,施展勇力。三人圍著呂布,廝殺多時,攻防不斷。喊殺聲震動天地,殺氣彌漫,牛鬥星都仿佛透著寒意。呂布力竭,尋找退路,遙望自家關隘,拍馬而回。倒拖畫杆方天戟,五彩銷金幡散亂飛舞。赤兔馬掙斷韁繩,呂布翻身飛上虎牢關。
三人一直把呂布追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中飄動著青羅傘蓋。張飛大叫:“這肯定是董卓!追呂布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如先抓住董賊,這才是斬草除根!”說罷拍馬上關,要去擒董卓。正所謂:擒賊定須擒賊首,奇功端的待奇人。不知道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