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被劉表圍困,幸虧程普、黃蓋、韓當三位將領拚死相救才得以脫身,但軍隊折損了大半,隻能奪路撤回江東。從這以後,孫堅與劉表結下了仇怨。
袁紹在河內屯兵,糧草短缺,冀州牧韓馥派人送來糧食資助軍用。謀士逢紀勸說袁紹:“大丈夫在天下縱橫馳騁,怎能依靠彆人送糧來維持生計!冀州是錢糧富足的地方,將軍為何不奪取它呢?”袁紹說:“沒有好的計策啊。”逢紀說:“可以暗中派人送信給公孫瓚,讓他進兵奪取冀州,約定一起夾攻,公孫瓚肯定會起兵。韓馥是個沒有謀略的人,必定會請將軍您去管理冀州事務,到時候我們從中行事,冀州就唾手可得。”袁紹非常高興,立即送信到公孫瓚那裡。公孫瓚收到信,聽說要一起攻打冀州並平分土地,十分欣喜,當天就起兵了。袁紹卻又派人秘密告知韓馥。韓馥驚慌失措,急忙召集荀諶、辛評兩位謀士商議。荀諶說:“公孫瓚率領燕、代兩地的兵馬,長驅直入,鋒芒無人能擋。再加上有劉備、關羽、張飛相助,我們難以抵抗。如今袁本初智勇雙全,手下名將眾多,將軍您可以請他來共同治理冀州事務,他一定會厚待您,這樣就不用擔心公孫瓚了。”韓馥馬上派彆駕關純去請袁紹,長史耿武勸諫道:“袁紹是勢單力薄的孤軍,要依靠我們生存,就像嬰兒在我們的股掌之上,斷絕他的供養,馬上就能把他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事務交給他呢?這是引狼入羊群啊。”韓馥說:“我曾是袁氏的舊部下,才能又比不上本初。古人都選擇賢能的人讓位,你們為什麼要嫉妒呢?”耿武歎息道:“冀州要完了!”於是有三十多人放棄官職離去,隻有耿武和關純埋伏在城外,等待袁紹到來。幾天後,袁紹帶兵到達。耿武、關純拔刀衝出來,想要刺殺袁紹。袁紹的部將顏良立刻斬殺了耿武,文醜砍死了關純。袁紹進入冀州,任命韓馥為奮威將軍,讓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彆掌管冀州事務,完全奪走了韓馥的權力。韓馥懊悔不已,於是拋下家小,獨自騎馬去投奔陳留太守張邈。
公孫瓚得知袁紹已經占據冀州,派弟弟公孫越來見袁紹,想要分一部分土地。袁紹說:“可以請你哥哥親自來,我有事情和他商議。”公孫越告辭回去,還沒走五十裡,道旁突然殺出一彪軍馬,喊道:“我們是董丞相的家將!”亂箭射死了公孫越。隨從逃回告訴公孫瓚,公孫瓚得知弟弟已死,大怒道:“袁紹誘我起兵攻打韓馥,他卻從中謀取私利,現在又假裝是董卓的士兵射死我弟弟,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出動全部本部兵馬,殺向冀州。
袁紹得知公孫瓚的兵馬到了,也率領軍隊出城。兩軍在磐河相遇,袁紹的軍隊在磐河橋東,公孫瓚的軍隊在橋西。公孫瓚立馬橋上,大聲喊道:“背信棄義的家夥,怎敢算計我!”袁紹也策馬來到橋邊,指著公孫瓚說:“韓馥沒有才能,自願把冀州讓給我,這和你有什麼關係?”公孫瓚說:“以前以為你是忠義之士,推舉你做盟主。你如今的所作所為,真是狼心狗肺,有什麼臉麵活在世上!”袁紹大怒道:“誰能把他擒住?”話還沒說完,文醜策馬挺槍,直接殺上橋,公孫瓚就在橋邊與文醜交鋒。沒戰十幾個回合,公孫瓚抵擋不住,敗陣而逃,文醜乘勢追趕。公孫瓚逃入陣中,文醜飛馬徑直衝入中軍,在陣中往來衝突。公孫瓚手下的四員健將一起迎戰,被文醜一槍刺倒一員將領,另外三員將領都逃走了。文醜一直把公孫瓚趕出陣後,公孫瓚朝著山穀逃竄。文醜快馬加鞭,厲聲大叫:“快下馬投降!”公孫瓚弓箭都掉光了,頭盔也落地,披頭散發地縱馬奔逃,轉過山坡時,他的馬前蹄突然失陷,公孫瓚翻身摔落在坡下。文醜急忙撚槍來刺。突然,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醜。公孫瓚爬上坡去,看到那少年身高八尺,濃眉大眼,寬臉重頤,威風凜凜,他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回合,勝負未分。公孫瓚部下的救兵到了,文醜撥轉馬頭離去,那少年也不追趕。公孫瓚急忙下土坡,詢問那少年的姓名。那少年欠身回答:“我是常山真定人,姓趙名雲,字子龍。原本是袁紹轄下的人。因為看到袁紹沒有忠君救民之心,所以特地離開他來投奔您,沒想到在這裡相遇。”公孫瓚非常高興,於是和他一起回到營寨,整頓兵馬。
第二天,公孫瓚把軍馬分成左右兩隊,如同鳥的羽翼,共有五千多匹馬,其中大半是白馬。因為公孫瓚曾與羌人作戰,專門挑選白馬作為先鋒,號稱“白馬將軍”,羌人隻要看到白馬就逃跑,所以公孫瓚的白馬很多。袁紹命令顏良、文醜為先鋒,各率領一千弓弩手,也分成左右兩隊,讓左邊的射公孫瓚的右軍,右邊的射公孫瓚的左軍。又命令麹義率領八百弓手,一萬五千步兵,列於陣中。袁紹自己率領數萬馬步軍,在後麵接應。公孫瓚剛得到趙雲,還不了解他的能力,讓他另外率領一軍在後麵,派大將嚴綱為先鋒。公孫瓚親自統領中軍,立馬橋上,在馬前豎著大紅圈金線的“帥”字旗。從辰時開始擂鼓,一直到巳時,袁紹的軍隊都沒有前進。麹義命令弓手都伏在遮箭牌下,隻等炮響就發箭。嚴綱擊鼓呐喊,直衝麹義。麹義的軍隊看到嚴綱的兵馬過來,都伏著不動,等他們到了近處,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放箭。嚴綱急忙想退回,被麹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公孫瓚的軍隊大敗。左右兩軍想要來救援,都被顏良、文醜率領的弓弩手射住。袁紹的軍隊一齊推進,一直殺到界橋邊,麹義騎馬趕到,先斬殺了執旗將領,把繡旗砍倒。公孫瓚看到繡旗被砍倒,回馬下橋逃走。麹義率領軍隊一直衝到後軍,正好遇到趙雲,趙雲挺槍躍馬,直取麹義。沒戰幾個回合,一槍就把麹義刺於馬下,趙雲單槍匹馬衝入袁紹的軍隊,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率領軍隊殺回來,袁紹的軍隊大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紹先派探馬去查看,探馬回報說麹義斬將奪旗,正在追趕敗兵,所以袁紹沒有做準備,他和田豐帶著帳下數百名持戟軍士,幾十名弓箭手,騎馬出去觀看,嗬嗬大笑道:“公孫瓚真是無能之輩!”正說著,突然看見趙雲衝到麵前。弓箭手急忙要射箭,趙雲連刺數人,眾軍都紛紛逃走,後麵公孫瓚的軍隊團團圍了上來。田豐慌張地對袁紹說:“主公暫且到空牆裡躲避一下!”袁紹把頭盔扔在地上,大聲喊道:“大丈夫寧願在戰場上戰死,怎麼能躲到牆裡求生呢!”眾軍士齊心協力死戰,趙雲無法突破,袁紹的大隊兵馬趕到,顏良也率領軍隊來到,兩路一起廝殺。趙雲保護公孫瓚殺出重圍,回到界橋。袁紹驅兵大舉進攻,再次趕過橋,落水而死的人不計其數。袁紹當先趕來,不到五裡,隻聽到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的三員大將,正是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他們在平原得知公孫瓚與袁紹相爭,特地趕來助戰。當下三匹馬,三種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袁紹嚇得魂飛魄散,手中的寶刀掉落在馬下,急忙撥馬而逃,眾人拚死相救才過了橋,公孫瓚也收軍回營。劉備、關羽、張飛問候之後,公孫瓚說:“如果不是玄德遠道而來救我,我幾乎就慘了。”讓他們和趙雲相見,劉備非常敬重喜愛趙雲,心裡很是不舍。
袁紹輸了一陣後,堅守不出。兩軍對峙了一個多月,有人到長安把這件事報告給董卓。李儒對董卓說:“袁紹與公孫瓚,也是當今的豪傑,他們現在在磐河廝殺,我們應該假借天子的詔書,派人去調解他們。二人感激皇恩,必然會歸順太師您。”董卓說:“好。”第二天就派太傅馬日磾、太仆趙岐,帶著詔書前去。二人來到河北,袁紹出城到百裡之外迎接,行大禮接受詔書。第二天,二人到公孫瓚的營地宣讀詔令,公孫瓚於是派使者送信給袁紹,雙方講和。二人回京複命。公孫瓚當天就班師回朝,又上表推薦劉備為平原相。劉備與趙雲分彆時,拉著手流淚,不忍分離。趙雲歎息道:“我以前誤把公孫瓚當成英雄,如今看他的所作所為,也不過是和袁紹之類的人一樣罷了!”劉備說:“你暫且委屈自己侍奉他,以後我們還有相見的日子。”兩人灑淚而彆。
袁術在南陽,聽說袁紹新得了冀州,就派使者去索要一千匹馬。袁紹不給,袁術很生氣,從此兄弟二人關係不和睦。袁術又派使者前往荊州,向劉表借二十萬糧食,劉表也不給。袁術懷恨在心,秘密派人送信給孫堅,讓他討伐劉表。信中大致說:
之前劉表攔截你的歸路,是我哥哥本初的計謀。如今本初又和劉表私下商議要襲擊江東。你可以趕快興兵討伐劉表,我為你對付本初,這樣兩個仇都能報。你奪取荊州,我奪取冀州,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孫堅收到信後說:“可恨的劉表!以前截斷我的歸路,現在不趁這個時候報仇,更待何時!”他召集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商議,程普說:“袁術為人奸詐,不可輕信他的話。”孫堅說:“我本就想報仇,難道還指望袁術的幫助嗎?”於是派黃蓋先到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按期起兵。長江中的探子得知消息,前來報告劉表。劉表大驚,急忙召集文武將士商議。蒯良說:“不必憂慮。可以讓黃祖率領江夏的兵馬作為前驅,主公您率領荊襄的軍隊作為後援。孫堅跨江渡湖而來,怎麼能發揮他的武力呢?”劉表認為有道理,命令黃祖做好準備,隨後就率領大軍出發。
孫堅有四個兒子,都是吳夫人所生:大兒子叫孫策,字伯符;二兒子叫孫權,字仲謀;三兒子叫孫翊,字叔弼;四兒子叫孫匡,字季佐。吳夫人的妹妹是孫堅的次妻,也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叫孫朗,字早安;女兒叫孫仁。孫堅還收養了俞氏的一個兒子,名叫孫韶,字公禮。孫堅有個弟弟叫孫靜,字幼台。孫堅出征前,孫靜帶著眾子在馬前叩拜,勸諫道:“如今董卓獨攬大權,天子懦弱,天下大亂,各方勢力割據一方,江東地區剛剛安寧一些。因為一點小仇就興兵討伐,不太合適。希望兄長仔細考慮。”孫堅說:“弟弟彆再多說了。我要縱橫天下,有仇怎麼能不報!”長子孫策說:“如果父親一定要去,兒子願意一同前往。”孫堅答應了,於是和孫策登船,殺向樊城。
黃祖在江邊埋伏了弓弩手,看到船靠岸,就萬箭齊發。孫堅命令各軍不要輕舉妄動,都伏在船中來回引誘敵軍。就這樣一連三天,船數十次靠岸。黃祖的軍隊隻顧放箭,箭很快就射光了,而孫堅收集船上被射中的箭,大約有十幾萬支。當天正好順風,孫堅命令軍士一齊放箭,岸上的敵軍抵擋不住,隻好後退。孫堅的軍隊登岸後,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的營寨,背後韓當驅兵大舉進攻。三麵夾攻之下,黃祖大敗,放棄樊城,逃進鄧城。孫堅命令黃蓋守住船隻,親自統兵追擊。黃祖率軍出城迎戰,在野外布陣,孫堅也列好陣勢,騎馬出現在門旗之下。孫策也全身披掛,挺槍立馬站在父親身旁。黃祖帶著兩員將領出馬,一個是江夏的張虎,一個是襄陽的陳生。黃祖揚鞭大罵:“江東的鼠賊,怎敢侵犯漢室宗親的地界!”便讓張虎挑戰,孫堅陣營裡韓當出陣迎戰。兩匹馬交錯,戰了三十多個回合,陳生見張虎體力不支,飛馬前來相助。孫策望見,按住手中的槍,拉弓搭箭,正好射中陳生的麵門,陳生應聲落馬。張虎見陳生墜地,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韓當一刀削去半個腦袋。程普縱馬直衝向陣前捉拿黃祖,黃祖丟掉頭盔和戰馬,混在步兵中逃命。孫堅乘勝掩殺敗軍,一直追到漢水,命令黃蓋把船隻開進漢江停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祖聚集敗軍去見劉表,詳細訴說孫堅勢不可當。劉表驚慌地請來蒯良商議,蒯良說:“如今剛打了敗仗,士兵們沒有鬥誌。隻能深挖戰壕、高築壁壘,避開敵軍鋒芒,同時暗中派人向袁紹求救,這樣圍困自然就能解除。”蔡瑁說:“子柔的話,簡直是笨拙的計策。敵軍已經兵臨城下,就快到戰壕邊了,怎麼能束手待斃呢!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願意請求出城一戰。”劉表同意了。蔡瑁率領一萬多兵馬,出襄陽城,在峴山布陣。孫堅帶著得勝的軍隊長驅直入,蔡瑁出陣迎戰。孫堅說:“這個人是劉表後妻的哥哥,誰能為我把他擒住?”程普挺鐵脊矛出陣,與蔡瑁交戰,不到幾個回合,蔡瑁就敗逃了。孫堅驅使大軍追殺,殺得敵軍屍橫遍野,蔡瑁逃進襄陽城。蒯良說蔡瑁不聽自己的良策,才導致大敗,按照軍法應當斬首。劉表因為剛娶了蔡瑁的妹妹,不忍心對他施刑。
孫堅分兵四麵,圍住襄陽城攻打。忽然有一天,狂風驟起,把中軍的“帥”字旗竿吹折了,韓當說:“這可不是好兆頭,我們可以暫時班師回朝。”孫堅說:“我們屢戰屢勝,攻下襄陽就在眼前,怎麼能因為風把旗竿吹折了,就立刻退兵呢!”於是不聽韓當的建議,攻城更加急迫。蒯良對劉表說:“我夜裡觀察天象,發現有一顆將星即將墜落。按照分野來推測,應當應驗在孫堅身上。主公可以趕緊寫信給袁紹,請求他的幫助。”劉表寫信,問誰敢突圍出去送信,健將呂公應聲願意前往。蒯良說:“你既然敢去,那就聽我的計策。給你五百兵馬,多帶些擅長射箭的人衝出陣去,直奔峴山。敵軍肯定會帶兵追趕,你分一百人上山,準備好石子,一百人拿著弓弩埋伏在樹林裡。隻要有追兵到了,不要直接逃跑,要迂回曲折地把他們引到埋伏的地方,然後箭石齊發。如果取勝,就放起連珠號炮,城中就出兵接應。如果沒有追兵,就不要放炮,加速趕路。今晚月亮不太明亮,黃昏的時候就可以出城。”呂公領了計策,整頓好軍馬。黃昏時分,悄悄打開東門,帶兵出城。
孫堅在營帳中,忽然聽到喊聲,急忙上馬,帶著三十多個騎兵出營查看。軍士報告說:“有一彪人馬殺了出來,朝峴山方向去了。”孫堅沒召集眾將,隻帶著三十多個騎兵就追了上去。呂公已經在山林複雜的地方設下了上下埋伏。孫堅的馬跑得快,獨自一馬在前,眼看就要追上敵軍前隊,孫堅大喊:“彆跑!”呂公勒回馬來與孫堅交戰。隻打了一個回合,呂公便逃走,閃進山路。孫堅隨後追進山裡,卻不見了呂公。孫堅正要上山,忽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紛紛落下,林中亂箭齊發。孫堅身中石、箭,腦漿迸裂,人和馬都死在峴山之中,年僅三十七歲。
呂公截住那三十個騎兵,全部殺光,放起連珠號炮。城中的黃祖、蒯越、蔡瑁分頭帶兵殺出,江東的軍隊大亂。黃蓋聽到喊聲震天,帶領水軍殺來,正好遇上黃祖,沒打兩個回合,就生擒了黃祖。程普保護著孫策,急忙尋找出路,正好遇到呂公,程普縱馬向前,沒戰幾個回合,就一矛把呂公刺死在馬下。兩軍大戰,一直殺到天亮,各自收兵,劉表的軍隊退回城中。孫策回到漢水,才知道父親被亂箭射死,屍首已經被劉表的軍士扛抬進城,不禁放聲大哭,眾軍也都悲泣。孫策說:“父親的屍首在那裡,我們怎麼能回鄉呢!”黃蓋說:“如今活捉了黃祖在這裡,找一個人進城講和,用黃祖去換主公的屍首。”話還沒說完,軍吏桓階站出來說:“我和劉表有舊交情,願意進城做使者。”孫策同意了。桓階進城見到劉表,詳細說明了情況。劉表說:“文台的屍首,我已經用棺木收殮好了。可以馬上放回黃祖,兩家各自罷兵,不要再互相侵犯。”桓階拜謝後正要離開,階下的蒯良出來說:“不行!不行!我有一計,能讓江東的軍隊片甲不留。請先斬了桓階,然後再用計。”真是:追敵孫堅方殞命,求和桓階又遭殃。不知道桓階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