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發現孔明奪取了南郡,又聽說他拿下了荊州和襄陽,頓時怒火中燒,這一氣之下,箭傷發作,過了好一會兒才蘇醒過來。眾將紛紛勸解,周瑜卻咬牙切齒地說:“若不殺了諸葛村夫,我這心頭的怨氣怎麼能消!程德謀,你要助我攻打南郡,一定要把它奪回東吳。”正商量著,魯肅來了。周瑜對他說:“我打算起兵,與劉備、諸葛亮一決高下,奪回城池。子敬,你一定要幫我。”魯肅趕忙勸阻:“不行啊。如今我們正和曹操對峙,勝負還未分,主公攻打合肥也尚未成功。要是我們內部互相爭鬥,一旦曹兵乘虛而入,局勢就危險了。況且劉玄德過去和曹操交情不淺,要是逼得太緊,他獻出城池,和曹操一起攻打東吳,那可如何是好?”周瑜氣憤地說:“我們費儘心思、損兵折將、耗費錢糧,他卻坐收漁利,怎能不讓人痛恨!”魯肅說:“公瑾先忍耐一下,讓我親自去見玄德,跟他講道理。要是說不通,再動兵也不遲。”眾將紛紛附和:“子敬說得很有道理。”
於是,魯肅帶著隨從前往南郡,到城下叫門。趙雲出來詢問,魯肅說:“我要見劉玄德,有話跟他說。”趙雲回答:“我家主公和軍師在荊州城中。”魯肅便不進南郡,直接趕往荊州。到了荊州,隻見城中旌旗整齊,軍容威嚴,魯肅暗自讚歎:“孔明果然不是一般人!”軍士進城通報,說魯子敬求見。孔明下令大開城門,把魯肅迎進衙門。雙方行過禮,分賓主坐下。喝過茶後,魯肅開門見山地說:“我家主公吳侯和都督公瑾,讓我再三向皇叔表明心意:之前曹操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實際上是要對付皇叔,幸虧東吳殺退曹兵,救了皇叔。荊州九郡,理應歸東吳所有。如今皇叔用詭計占據荊襄,讓江東白白耗費錢糧兵馬,皇叔卻坐享其成,這於理不合。”孔明反駁道:“子敬是高明之人,怎麼也說出這種話?常言說得好,‘物必歸主’。荊襄九郡並非東吳之地,而是劉景升劉表,字景升)的基業。我家主公是劉景升的弟弟,景升雖然去世了,他的兒子還在。皇叔輔佐侄子,奪回荊襄,有什麼不可以的?”魯肅說:“如果是公子劉琦占據著,還說得過去。可如今公子在江夏,並不在此地啊!”孔明反問:“子敬想見公子嗎?”隨即吩咐左右:“請公子出來。”隻見兩個隨從從屏風後扶出劉琦。劉琦對魯肅說:“我身體有病,不能行禮,子敬莫怪。”魯肅大吃一驚,一時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要是公子不在了,又當如何?”孔明說:“公子在一天,就守一天;要是不在了,再另行商議。”魯肅說:“若公子不在,就得把城池還給東吳。”孔明爽快地答應:“子敬說得對。”之後便設宴款待魯肅。
宴會結束,魯肅告辭出城,連夜趕回營寨,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告訴了周瑜。周瑜發愁道:“劉琦正年輕,怎麼可能這麼快去世?這荊州什麼時候才能收回?”魯肅胸有成竹地說:“都督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荊襄討回來還給東吳。”周瑜好奇地問:“子敬有什麼高見?”魯肅分析道:“我看劉琦沉迷酒色,已經病入膏肓,如今麵色憔悴,氣喘籲籲還吐血,不出半年,他必定會死。等那時去取荊州,劉備就沒理由推脫了。”周瑜的怒氣還沒消,這時孫權派使者來了。周瑜讓人請使者進來,使者傳達孫權的命令:“主公圍攻合肥,多次交戰都沒有取勝。特地讓都督收回大軍,並且撥兵前往合肥相助。”周瑜無奈,隻好班師回柴桑養病,命令程普率領戰船和士卒,前往合肥聽候孫權調遣。
再說劉玄德得到荊州、南郡、襄陽後,心裡十分高興,開始謀劃長久的發展之計。一天,他正在商議,忽然有一人上廳獻策,一看,原來是伊籍。玄德念及伊籍舊日的恩情,對他十分敬重,讓他坐下後問道:“要想知道荊州的長久之計,去哪裡找賢士詢問呢?”伊籍回答:“荊襄馬氏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名。最小的叫馬謖,字幼常;其中最賢能的,眉間有白毛,叫馬良,字季常。鄉裡有諺語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主公為什麼不請此人來商議呢?”玄德立刻派人去請馬良。馬良到了之後,玄德以禮相待,向他請教如何守住荊襄。馬良建議:“荊襄是四麵受敵的地方,恐怕難以長久堅守。可以讓公子劉琦在這裡養病,招募舊部守衛,再上表奏請公子為荊州刺史,以安撫民心。然後向南征討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累錢糧,作為根基。這才是長久之計。”玄德聽了十分高興,又問:“這四郡先取哪一個呢?”馬良分析道:“湘江以西,零陵最近,可以先取;接著取武陵。然後再取湘江以東的桂陽,最後取長沙。”玄德於是任用馬良為從事,伊籍為副手。又請孔明商議送劉琦回襄陽,讓關羽回荊州。之後便調兵攻打零陵,派張飛為先鋒,趙雲斷後,孔明、玄德率領中軍,共一萬五千人馬。留下關羽守荊州,糜竺、劉封守江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零陵太守劉度得知玄德的軍馬到來,趕忙和兒子劉賢商量對策。劉賢自信滿滿地說:“父親放心。他們雖然有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但我們本州的上將邢道榮,力大無窮,能抵擋萬人,可以與他們對抗。”劉度便命令劉賢和邢道榮率領一萬多兵馬,離城三十裡,依山傍水紮下營寨。探馬報告:“孔明親自率領一支軍隊來了。”邢道榮立刻領兵出戰。雙方擺開陣勢,邢道榮出馬,手持開山大斧,厲聲喝道:“反賊,竟敢侵犯我的地盤!”隻見對麵陣中,一簇黃旗出現。旗開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一個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拿羽扇,此人正是諸葛亮。他用扇子招呼邢道榮:“我是南陽諸葛孔明。曹操率領百萬大軍,被我略施小計,殺得片甲不留。你們怎麼能與我為敵?我現在來招安你們,還不趕快投降?”邢道榮大笑道:“赤壁之戰,那是周瑜的計謀,跟你有什麼關係,竟敢在此誑騙!”說完,掄起大斧就向孔明衝過去。孔明立刻回車,往陣中退去,陣門隨即關閉。邢道榮直衝過來,陣勢迅速向兩邊分開。邢道榮遠遠望見中央一簇黃旗,料想孔明就在那裡,便朝著黃旗追去。繞過山腳,黃旗停住,突然黃旗從中分開,四輪車不見了,隻見一員大將挺矛躍馬,大喝一聲,直取邢道榮,此人正是張飛。邢道榮揮舞大斧迎戰,沒打幾個回合,就體力不支,撥馬便逃。張飛在後麵緊緊追趕,喊聲震天,兩邊的伏兵也一起殺出。邢道榮拚命衝過,前麵又有一員大將攔住去路,大喝:“可認得常山趙子龍?”邢道榮自知敵不過,又無處可逃,隻好下馬投降。趙雲把他綁到寨中,見了玄德和孔明。玄德下令斬首,孔明急忙阻止,問邢道榮:“你要是能幫我捉住劉賢,就準你投降。”邢道榮連忙答應。孔明又問:“你打算用什麼辦法捉他?”邢道榮說:“軍師要是肯放我回去,我自有巧妙的說辭。今晚軍師調兵劫寨,我做內應,活捉劉賢獻給軍師。劉賢被擒,劉度自然就會投降。”玄德不太相信他的話。孔明卻胸有成竹地說:“邢將軍不是在說假話。”於是放邢道榮回去。邢道榮回到寨中,把實情告訴了劉賢。劉賢慌了神:“這可怎麼辦?”邢道榮說:“我們可以將計就計。今晚在寨外埋伏兵馬,寨中虛設旗幡,等孔明來劫寨,就趁機捉住他。”劉賢依計行事。
當夜二更,果然有一支軍隊來到寨口,每人都帶著草把,一起放火。劉賢、邢道榮兩邊殺出來,放火的軍隊立刻後退。劉賢、邢道榮乘勢追趕,追了十多裡,敵軍突然消失不見。劉賢、邢道榮大驚,急忙回本寨,隻見寨中火光未滅,一員大將從寨中殺出,正是張飛。劉賢對邢道榮喊道:“彆進寨,我們去劫孔明的寨!”於是又回軍。沒走十裡,趙雲率領一支軍隊從斜刺裡殺出,一槍把邢道榮刺於馬下。劉賢急忙撥馬逃走,背後張飛趕來,把他活捉過來,綁著去見孔明。劉賢連忙求饒:“是邢道榮教我這麼做的,我實在是身不由己。”孔明讓人給他鬆綁,還拿衣服給他穿上,賜酒為他壓驚,然後派人送他回城,勸他父親投降,還說如果不投降,打破城池後,就殺光他全家。劉賢回到零陵,見到父親劉度,詳細講述了孔明的仁德,勸父親投降。劉度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在城上豎起降旗,大開城門,捧著印綬出城,直接到玄德的大寨投降。孔明讓劉度繼續擔任郡守,他的兒子劉賢到荊州隨軍辦事。零陵一郡的百姓,都十分高興。
玄德進城安撫百姓,犒賞三軍後,問眾將:“零陵已經拿下了,桂陽郡誰願意去攻打?”趙雲挺身而出:“我願意前往。”張飛也不甘示弱,激動地說:“我也願意去!”兩人爭執不下。孔明說:“還是子龍先答應的,就讓子龍去吧。”張飛不服氣,堅持要去。孔明便讓他們拈鬮決定,結果又是子龍拈到。張飛生氣地說:“我不需要任何人幫忙,隻帶三千軍去,一定能穩穩地拿下城池。”趙雲也說:“我也隻帶三千軍去。如果拿不下城池,甘願接受軍令處罰。”孔明十分高興,讓他們立下軍令狀,選了三千精兵交給趙雲。張飛還是不服,玄德喝令他退下。
趙雲帶著三千人馬,直接向桂陽進發。很快,探馬就把消息報告給了桂陽太守趙範,趙範急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管軍校尉陳應和鮑隆主動請纓,願意領兵出戰。這兩人原本都是桂陽嶺山鄉的獵戶,陳應擅長使用飛叉,鮑隆曾射殺過兩隻老虎,他們仗著自己勇力過人,便對趙範說:“要是劉備的軍隊來了,我們二人願意作為先鋒出戰。”趙範卻憂心忡忡地說:“我聽說劉玄德是大漢皇叔,而且孔明足智多謀,關羽、張飛勇猛無比。如今領兵前來的趙子龍,在當陽長阪坡的百萬大軍中,就像進入無人之境一樣。我們桂陽能有多少兵馬呢?實在不能迎戰,隻可投降。”陳應卻不以為然,說道:“我請求出戰。要是捉不住趙雲,到那時太守再投降也不遲。”趙範拗不過他,隻好答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應帶領三千人馬出城迎敵,遠遠就望見趙雲的軍隊來了。陳應擺好陣勢,騎著快馬,手持飛叉衝了出來。趙雲手持長槍,催馬而出,斥責陳應道:“我家主公劉玄德,是劉景升的弟弟,如今輔佐公子劉琦共同掌管荊州,特地來安撫百姓。你怎麼敢迎戰!”陳應罵道:“我們隻服從曹丞相,怎麼會歸順劉備!”趙雲大怒,挺槍催馬,直取陳應,陳應也拿著飛叉迎戰。兩匹馬交錯在一起,打了四五個回合,陳應料想自己敵不過趙雲,撥轉馬頭就跑,趙雲在後麵追趕。陳應回頭見趙雲的馬越來越近,便把飛叉擲了過去,結果被趙雲接住,又回擲向陳應。陳應急忙躲避,趙雲的馬已經趕到,一把將陳應活捉過來,扔在地上,喝令軍士將他綁回營寨。陳應的敗軍四處逃散。趙雲回到營寨,斥責陳應道:“就憑你也敢與我對抗!我今天不殺你,放你回去。告訴趙範,讓他早點來投降。”陳應連忙謝罪,抱頭鼠竄地回到城中,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範。趙範埋怨道:“我本來就想投降,你非要出戰,才落得這般下場。”說完,便把陳應嗬斥了出去,然後捧著印綬,帶著十幾名騎兵出城,前往趙雲的大寨投降。
趙雲出寨迎接,以賓客之禮相待,擺下酒宴一同暢飲,並接收了印綬。酒過幾巡,趙範說道:“將軍姓趙,我也姓趙,五百年前,我們說不定是一家。將軍是真定人,我也是真定人,又是同鄉。倘若將軍不嫌棄,我們結為兄弟,那可真是我的榮幸。”趙雲聽了十分高興,兩人便互相敘說年齡。趙雲和趙範同歲,趙雲比趙範大四個月,於是趙範便拜趙雲為兄長。兩人既是同鄉,年齡又相仿,還同姓,彼此十分投緣。到了晚上,酒席散了,趙範告辭回城。
第二天,趙範邀請趙雲進城安撫百姓。趙雲讓軍士們留在原地不要亂動,隻帶了五十名騎兵跟隨自己進城。城中百姓拿著香,跪在道路兩旁迎接。趙雲安撫好百姓後,趙範又邀請他到衙門中飲宴。酒喝到一半,趙範又把趙雲請到後堂深處,重新擺上酒菜。趙雲喝得微微有些醉意,這時,趙範忽然請出一位婦人,來給趙雲敬酒。趙雲見這婦人穿著白色喪服,容貌絕美,堪稱傾國傾城,便問趙範:“這是什麼人?”趙範回答:“這是我的嫂子樊氏。”趙雲立刻表情嚴肅,對樊氏表示敬重。樊氏敬完酒,趙範讓她就座,趙雲連忙推辭。樊氏便告辭回到後堂。趙雲疑惑地問:“賢弟,何必麻煩你嫂子來敬酒呢?”趙範笑著說:“其中有個緣由,兄長可彆阻攔。我的兄長去世已經三年了,嫂子一直守寡,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常常勸她改嫁。嫂子說:‘要是能找到一個文武雙全、名聞天下,相貌堂堂、威儀出眾,還與我亡夫同姓的人,我才改嫁。’你說天下哪有這麼湊巧的事?如今兄長你儀表堂堂,名震四海,又與我兄長同姓,正好符合嫂子所說的條件。要是兄長不嫌棄我嫂子相貌醜陋,我願意陪上豐厚的嫁妝,讓她嫁給將軍為妻,結下世代的姻親,你看如何?”
趙雲聽了,頓時大怒,站起身來,厲聲說道:“我既然已經和你結為兄弟,你嫂子就是我的嫂子,怎麼能做出這種違背人倫的事情呢!”趙範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回應道:“我一片好意對待你,你怎麼如此無禮!”說完,便用眼神示意左右,露出了想要謀害趙雲的意思。趙雲察覺到了危險,一拳打倒趙範,徑直走出府門,上馬出城而去。
趙範急忙叫來陳應、鮑隆商議對策。陳應說:“這人發怒走了,我們隻能和他廝殺一場。”趙範擔心地說:“隻怕我們贏不了他。”鮑隆出主意道:“我們兩人假裝投降到他軍中,太守你再帶兵去挑戰,我們就在陣上把他擒住。”陳應說:“那得帶些人馬才行。”鮑隆說:“五百騎兵就夠了。”當天夜裡,二人帶著五百士兵直奔趙雲的營寨前來投降。趙雲心裡早已知道他們是詐降,便讓人把他們帶進來。二人來到帳下,說道:“趙範想用美人計騙將軍,等將軍喝醉了,就扶到後堂謀殺,然後把將軍的頭顱送到曹丞相那裡去邀功,實在是太不仁不義了!我們二人見將軍發怒離開,擔心會連累到自己,所以前來投降。”趙雲假裝很高興,擺下酒席與二人痛飲。二人喝得酩酊大醉,趙雲便把他們綁在帳中,又抓住他們的手下審問,果然證實是詐降。趙雲把那五百士兵叫進來,給他們都賜了酒食,傳令道:“要害我的是陳應和鮑隆,與你們眾人無關。你們聽我的計策行事,都有重賞。”眾士兵紛紛拜謝。趙雲當場斬殺了陳應和鮑隆這兩個降將,然後讓五百士兵在前引路,自己率領一千士兵跟在後麵,連夜趕到桂陽城下叫門。城上的守軍聽到下麵說陳應、鮑隆二將軍殺了趙雲回軍,要請太守商議事務。城上守軍舉著火把查看,果然是自家的軍馬。趙範急忙出城,趙雲大喝一聲,讓左右把他抓住。隨後趙雲進城,安撫好百姓,迅速派人飛報給劉備。
劉備和孔明親自前往桂陽。趙雲迎接他們入城,把趙範推到台階下。孔明詢問事情的緣由,趙範詳細講述了想把嫂子許配給趙雲的事情。孔明對趙雲說:“這也是一件美事,你為什麼要這樣呢?”趙雲解釋道:“趙範既然和我結為兄弟,如今我要是娶了他的嫂子,肯定會惹人唾罵,這是其一;他嫂子再嫁,會失去貞節,這是其二;趙範剛剛投降,他的心思難以捉摸,這是其三。主公剛剛平定江漢地區,局勢還不穩定,我怎麼敢因為一個婦人而耽誤主公的大事呢?”劉備說:“如今大事已定,讓你娶她,怎麼樣?”趙雲回答:“天下的女子多得是,我隻擔心自己沒有樹立好的名譽,何必擔心沒有妻子呢?”劉備稱讚道:“子龍真是大丈夫啊!”於是釋放了趙範,仍讓他擔任桂陽太守,並重賞了趙雲。
張飛見狀,大聲叫嚷道:“偏偏子龍立了功!難道我就是無用之人?給我撥三千軍,我去取武陵郡,活捉太守金旋來獻給主公!”孔明聽了,十分高興地說:“翼德要去也無妨,但要依我一件事。”正是:軍師決勝多奇策,將士爭先立戰功。不知道孔明說出的是哪一件事,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