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淵是遼東公孫度的孫子,公孫康的兒子。建安十二年,曹操追擊袁尚,還沒到遼東,公孫康就斬殺了袁尚,並將其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後來公孫康去世,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公孫晃,次子叫公孫淵,當時都還年幼,於是公孫康的弟弟公孫恭繼承了他的職位。曹丕在位時,封公孫恭為車騎將軍、襄平侯。太和二年,公孫淵長大成人,他文武雙全,性格剛猛好鬥,奪取了叔叔公孫恭的職位,曹睿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後來,孫權派張彌、許晏帶著金珠珍玉前往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公孫淵害怕中原的勢力,於是斬殺了張彌、許晏二人,並將他們的首級送給曹睿,曹睿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然而公孫淵並不滿足於此,他與眾人商議後,自稱為燕王,改年號為紹漢元年。
副將賈範勸諫道:“中原朝廷封主公為上公之爵,這地位並不低賤,如今如果背叛朝廷,實在是大逆不道。況且司馬懿善於用兵,就連西蜀的諸葛武侯都不能戰勝他,更何況是主公您呢?”公孫淵聽後大怒,嗬斥左右將賈範捆綁起來,準備斬首。
參軍倫直也進諫說:“賈範說得對。聖人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會出現妖孽。’如今國內屢屢出現怪異之事:最近有狗戴著頭巾,身披紅衣,像人一樣走上屋頂;城南有鄉民做飯時,飯甑裡忽然有一個小孩被蒸死在裡麵;襄平北市的地麵忽然塌陷出一個洞穴,湧出一塊肉,周圍有幾尺大,頭麵、眼耳、口鼻都有,唯獨沒有手腳,刀箭都無法傷害它,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占卜的人說:‘有形不成,有口無聲;國家亡滅,故現其形。’有這三件事,都是不祥之兆啊。主公應該避開凶險,趨向吉祥,不可輕舉妄動。”公孫淵聽後更加憤怒,嗬斥武士將倫直和賈範一起綁到街市上斬首。
隨後,公孫淵任命大將軍卑衍為元帥,楊祚為先鋒,征調十五萬遼兵,向中原殺來。邊境官員將此事報告給魏主曹睿,曹睿大驚失色,趕忙召司馬懿入朝商議對策。
司馬懿上奏說:“臣部下的四萬馬步官軍,足以擊敗叛賊。”曹睿說:“你兵力少,路途又遠,恐怕難以收複遼東。”司馬懿說:“用兵不在於人多,而在於能運用奇謀智慧。臣仰仗陛下的洪福,一定能擒獲公孫淵獻給陛下。”曹睿問:“你預計公孫淵會有什麼舉動?”司馬懿分析道:“公孫淵如果棄城預先逃走,這是上策;據守遼東抵抗大軍,這是中策;坐守襄平,這是下策,到時候必定會被臣擒獲。”曹睿又問:“這次出征往返需要多長時間?”司馬懿回答:“四千裡的路程,去程一百天,攻城一百天,回程一百天,休息六十天,大約一年的時間就夠了。”曹睿擔心地說:“倘若吳、蜀兩國趁機入侵,該怎麼辦?”司馬懿胸有成竹地說:“臣已經製定好守禦的策略,陛下不必擔憂。”曹睿大喜,當即命令司馬懿出兵征討公孫淵。
司馬懿辭彆朝廷,出城後,任命胡遵為先鋒,率領前部兵馬先到遼東紮下營寨。偵察騎兵飛速將消息報告給公孫淵。公孫淵命令卑衍、楊祚率領八萬兵馬屯駐在遼隧,圍繞著營地挖掘了二十多裡的壕溝,還設置了密密麻麻的鹿角,防禦十分嚴密。
胡遵派人將情況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笑著說:“賊軍不與我們交戰,是想拖垮我們的軍隊。我料想賊軍的大部分兵力都在這裡,他們的巢穴必定空虛,不如放棄這裡,直接奔赴襄平,賊軍一定會回去救援,我們就在中途截擊,必定能大獲全勝。”於是,司馬懿率領軍隊從小路向襄平進發。
卑衍與楊祚商議說:“如果魏兵來進攻,我們不要與他們交戰。他們從千裡之外趕來,糧草供應難以持續,無法長久作戰,等他們糧草耗儘必然會撤退。等他們撤退的時候,我們再出動奇兵攻擊,司馬懿就可以被我們擒獲了。以前司馬懿與蜀兵對峙時,堅守渭南,諸葛亮最終在軍中去世,今天的情況正和那時一樣。”
兩人正在商議時,忽然有人報告說魏兵往南去了,卑衍大驚失色,說:“他們知道我們襄平的兵力少,去襲擊我們的老巢了。如果襄平有失,我們守在這裡也沒有意義了。”於是,他們拔營起寨,隨後追趕。
很快,探馬就將消息飛速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笑著說:“他們中了我的計了!”於是,他命令夏侯霸、夏侯威各率領一支軍隊埋伏在遼水之濱,說:“如果遼兵到來,你們兩邊同時出擊。”兩人領命而去。
不久,就遠遠望見卑衍、楊祚率領軍隊前來。一聲炮響,兩邊鼓聲震天,軍旗飄揚,左邊夏侯霸,右邊夏侯威,一齊殺出。卑衍、楊祚無心戀戰,奪路而逃。他們逃到首山時,正好遇到公孫淵的軍隊,於是合兵一處,回轉身來再次與魏兵交戰。
卑衍騎馬出陣,大罵道:“賊將休要使詭計!你敢出來應戰嗎?”夏侯霸縱馬揮刀前來迎戰。沒打幾個回合,夏侯霸一刀將卑衍斬於馬下,遼兵頓時大亂。夏侯霸驅兵掩殺,公孫淵率領敗兵逃進襄平城,閉門堅守,不再出戰。魏兵從四麵將襄平城包圍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時秋雨連綿,一個月都沒有停,平地積水有三尺深,運糧船從遼河口一直駛到襄平城下。魏兵都泡在水中,連站坐都不安穩。左都督裴景進帳報告說:“雨水不停,營中泥濘不堪,軍隊無法停留,請將營地轉移到前麵的山上。”司馬懿憤怒地說:“捉拿公孫淵就在這幾天了,怎麼能移營?如果再有敢說移營的人,斬首!”裴景唯唯諾諾地退了出去。
過了一會兒,右都督仇連又來報告說:“軍士們被水困擾得很苦,懇請太尉將營地移到高處。”司馬懿大怒道:“我的軍令已經下達,你怎麼敢故意違抗!”當即命令將仇連推出去斬首,並將首級懸掛在轅門外示眾,於是軍心為之震懾。
司馬懿下令南寨的人馬暫時後退二十裡,放任城內的軍民出城砍柴、放牧牛馬。司馬陳群問道:“以前太尉攻打上庸的時候,兵分八路,八天就趕到城下,於是生擒了孟達,立下大功。如今您帶領四萬兵馬,從數千裡外趕來,卻不命令攻打城池,反而讓軍隊長期駐紮在泥濘之中,還放任賊軍出城砍柴放牧。我實在不明白太尉的用意是什麼?”
司馬懿笑著說:“你不了解兵法嗎?以前孟達糧草多而兵力少,我們糧草少而兵力多,所以不能不速戰。出其不意地突然進攻,才能取勝。如今遼兵多,我們兵少,賊軍饑餓而我們糧草充足,何必費力強攻呢?正應當放任他們自行逃跑,然後趁機攻擊。我現在放開一條路,不阻止他們砍柴放牧,就是要讓他們自己逃跑。”陳群聽後,對司馬懿的謀略十分拜服。
於是,司馬懿派人前往洛陽催運糧草。魏主曹睿上朝時,群臣都上奏說:“近日秋雨連綿,一個月都沒停,人馬疲憊不堪,可以召回司馬懿,暫且罷兵。”曹睿說:“司馬太尉善於用兵,能夠臨危應變,有很多良謀,捉拿公孫淵指日可待。你們何必擔憂呢?”於是沒有聽從群臣的勸諫,派人將糧草運送到司馬懿的軍營前。
司馬懿在營寨中,又過了幾天,雨停天晴。當晚,司馬懿走出帳外,仰觀天文,忽然看見一顆星星,大如鬥,流光有幾丈長,從首山的東北方向,墜落在襄平的東南方向。各營的將士們見了,無不驚駭。
司馬懿見了卻大喜,對眾將說:“五天之後,在星星墜落的地方必定能斬殺公孫淵。明天可以全力攻城。”
眾將領命,第二天清晨,就帶兵從四麵將襄平城圍住,他們修築土山,挖掘地道,架起炮架,安裝雲梯,日夜不停地攻打,箭像急雨一樣射入城中。
公孫淵在城中糧草耗儘,軍民們隻好宰殺牛馬為食。眾人心中怨恨,都沒有了堅守的心思,甚至有人想斬殺公孫淵,獻城歸降。公孫淵聽說後,十分驚恐憂慮,急忙命令相國王建、禦史大夫柳甫前往魏營請降。
兩人從城上用繩子吊下來,向司馬懿報告說:“請太尉後退二十裡,我們君臣會親自來投降。”司馬懿大怒道:“公孫淵為什麼不親自來?實在是無理!”嗬斥武士將兩人推出去斬首,並將首級交給隨從。
隨從回去報告,公孫淵大驚失色,又派侍中衛演來到魏營。司馬懿升帳,眾將分列兩邊站立。衛演跪著前行,跪在帳下,稟告說:“希望太尉平息雷霆之怒。我們會在指定的日期先送世子公孫修作為人質,然後君臣自縛來降。”
司馬懿說:“軍事上的大事有五種情況: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守,不能守就逃,不能逃就降,不能降就死罷了!何必送兒子來做人質呢?”嗬斥衛演回去向公孫淵報告。衛演抱頭鼠竄地回去,將情況告訴了公孫淵。
公孫淵大驚,於是與兒子公孫修秘密商議妥當,挑選了一千人馬,在當夜二更時分,打開南門,往東南方向逃走。公孫淵見一路上沒有遇到阻攔,心中暗自高興。
可還沒走十裡,忽然聽到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支軍隊攔住了去路,中央正是司馬懿,左邊是司馬師,右邊是司馬昭,二人大聲喊道:“反賊休走!”公孫淵大驚,急忙撥轉馬頭想尋找其他出路。
這時,胡遵的軍隊已經趕到,左邊有夏侯霸、夏侯威,右邊有張虎、樂綝,將公孫淵父子四人圍得像鐵桶一般。公孫淵父子無奈,隻得下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