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寫道:
豪傑遭逢信有因,連環鉤鎖共相尋。
矢言一德情堅石,歃血同心義斷金。
七國爭雄今繼跡,五胡雲擾振遺音。
漢廷將相由屠釣,莫惜梁山錯用心。
話說當時李逵舉著樸刀與李雲打鬥。兩人在官道旁你來我往,鬥了五六個回合,難分勝負。朱富見狀,趕忙用樸刀將兩人隔開,喊道:“先彆打了!聽我把話說完。”兩人這才停下手來。朱富對李雲說道:“師父,您聽我說。小弟承蒙您錯愛,傳授我槍棒技藝,一直感恩在心。隻是我哥哥朱貴,如今在梁山泊做了頭領。現在奉及時雨宋公明的命令,他來照應李大哥。要是您把李大哥拿了解送官府,我哥哥回去怎麼向宋公明交代呢?所以才出此下策。剛才李大哥本想趁機對您不利,是小弟不肯讓他下手,隻殺了那些土兵。我們本想著走遠些,又料到師父您回去沒法交差,必定會來追我們。小弟念及師父平日的恩情,特意在這兒等您。師父,您是個精明人,難道還不明白嗎?如今殺了這麼多人,又讓黑旋風跑了,您回去怎麼跟知縣交代?要是回去,肯定會被官府問責,還沒人能救您。倒不如今天和我們一起上山,投奔宋公明,加入梁山。您意下如何?”
李雲沉思了好一會兒,才說道:“賢弟,隻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啊。”朱富笑著說:“師父,您怎麼不知道山東及時雨的大名呢?他專門招納賢才,結交天下好漢。”李雲聽了,歎了口氣說:“如今我真是有家難回,有國難投!好在我沒妻小,也不怕被官府捉拿。隻能跟著你們去了!”李逵笑著說:“哥哥,你怎麼不早說!”於是和李雲相互行禮。李雲沒成家,也沒什麼家當,當下三人會合一處,去追趕運送朱富家眷的車子。半路上,朱貴迎了上來,十分高興。四位好漢跟著車仗繼續前行,一路無話。眼看快到梁山泊了,路上又遇到馬麟、鄭天壽,眾人相見。馬麟、鄭天壽說:“晁、宋兩位頭領又派我們兩個下山來打聽你們的消息。如今見到了,我們先回去報告。”說完,兩人先上山通報去了。
第二天,四位好漢帶著朱富的家眷,來到梁山泊大寨的聚義廳。朱貴上前,先帶著李雲拜見晁蓋、宋江兩位頭領,又與其他眾好漢相見,並介紹說:“這位是沂水縣的都頭,姓李名雲,綽號青眼虎。”接著,朱貴又帶著朱富拜見眾人,說:“這是我弟弟朱富,綽號笑麵虎。”眾人彼此都見過了。
李逵說起接母親到沂嶺,母親卻被老虎吃了,所以自己殺了四隻老虎,還講了遇到假李逵攔路搶劫並將其殺死的事,眾人聽了哈哈大笑。晁蓋、宋江笑著說:“你殺了四隻真老虎,如今山寨裡又添了兩位像老虎一樣勇猛的好漢,正該好好慶祝一番。”眾多好漢都很高興,於是讓人殺羊宰牛,擺下筵席慶祝。對於這兩位新頭領,晁蓋讓他們在左邊白勝的上首坐定。
吳用說:“近來山寨越發興旺,四方豪傑紛紛慕名而來,這都是晁、宋二位哥哥的德行,也是眾兄弟的福氣。不過,咱們還得把各項事務安排妥當。朱貴仍掌管山東酒店,把石勇、侯健換回來。給朱富一家另外安排一處房舍居住。如今山寨事業壯大,和以前不同了,可以再設三處酒館,專門探聽各種消息,接應前來上山的義士。要是朝廷派兵來圍剿,也能及時得知如何進兵,好提前做好準備。西山地域廣闊,可以讓童威、童猛兄弟倆帶十幾個夥計在那兒開店。讓李立帶十幾個夥計,去山南邊開店。讓石勇也帶十來個幫手,去北山開店。每個店都要設立水亭、號箭,準備接應船隻,一旦有緊急軍情,能迅速傳遞消息。山前設置三座大關,專門讓杜遷負責把守,所有事務都由他統籌,沒有特彆安排,不許隨意調遣,必須時刻堅守崗位。”
“再讓陶宗旺負責監督工程,挖掘港汊,修整水路,開通河道,修繕宛子城的城牆,修築山前大路。他本是莊戶出身,對這些修繕工作很在行。讓蔣敬掌管倉庫,負責物資的進出,他精通算術,再多的錢糧也能打理得井井有條。讓蕭讓負責擬定寨中寨外、山上山下、三關隘口的各種公文契約,編排大小頭領的名號。麻煩金大堅雕刻所有的兵符、印信、牌麵等物件。讓侯健負責製作衣袍鎧甲、五方旗號等物品。讓李雲監督建造梁山泊的所有房舍廳堂。讓馬麟負責監造大小戰船。讓宋萬、白勝去金沙灘下寨。讓王矮虎、鄭天壽去鴨嘴灘下寨。讓穆春、朱富管理山寨錢糧。呂方、郭盛在聚義廳兩邊的耳房安歇。讓宋清專門負責筵席事務。”各項事務都安排妥當後,眾人擺筵席慶祝了三天,暫且不提。此後,梁山泊平安無事,每天隻是操練人馬,教習武藝。水寨的頭領們則訓練駕船、水上廝殺的本領,這也暫且不表。
忽然有一天,宋江和晁蓋、吳學究以及眾人閒聊時說:“我們眾兄弟如今齊聚大義,可隻有公孫一清還沒回來。他回薊州探望母親、參拜師父,說好百日就回,如今早已過了期限,卻沒一點消息,難道是違背諾言不回來了?麻煩戴宗兄弟走一趟,去探聽一下他的真實情況,看看他為什麼還不回來。”戴宗說:“我願意去。”宋江十分高興,說:“隻有賢弟去才能儘快打聽到消息,不出十天就能知曉情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天,戴宗告彆眾人。第二天一早,他打扮成承局的模樣下山了。隻見他:
雖為走卒,不占軍班。一生常作異鄉人,兩腿欠他行路債。尋常結束,青衫皂帶係其身;趕趁程途,信籠文書常愛護。監司出入,皂花藤杖掛宣牌;帥府行軍,夾棒黃旗書令字。家居千裡,日不移時便到廳階;緊急軍情,時不過刻不違宣限。早向山東餐黍米,晚來魏府吃鵝梨。
且說戴宗離開梁山泊,取道前往薊州。他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施展神行法,一路上隻吃素茶素食。走了三天,來到沂水縣境內。隻聽人們說:“前幾天黑旋風跑了,傷了好多人,連累了都頭李雲,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也沒抓到。”戴宗聽了,隻是冷笑。
這天,戴宗正走著,遠遠看見一個人走來。那人見戴宗走得飛快,便停下腳步,喊了一聲:“神行太保。”戴宗聽到後,轉過頭定睛一看,隻見山坡下小徑邊站著一個大漢。這大漢長得什麼樣呢?但見:
白範陽笠子,如銀盤拖著紅纓;皂團領戰衣,似翡翠圍成錦繡。搭膊絲絛纏裹肚,腿護膝襯鞋。沙魚鞘斜插腰刀,筆管槍銀絲纏杆。那人頭圓耳大,鼻直口方。生得眉秀目疏,腰細膀闊。遠看毒龍離石洞,近觀飛虎下雲端。
戴宗聽到那人喊自己“神行太保”,連忙轉過身問道:“壯士,我們素未謀麵,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那大漢急忙回答:“您真的是神行太保!”說著,放下手中的槍,倒頭便拜。戴宗趕忙扶起他還禮,問道:“壯士貴姓大名?”那大漢說:“小弟姓楊名林,祖貫是彰德府人。常在綠林之中闖蕩,江湖上的人都叫我錦豹子楊林。幾個月前,我在路邊酒肆遇到公孫勝先生,我們在店裡一起喝酒聊天。他詳細跟我講了梁山泊晁、宋二位頭領招賢納士,十分講義氣,還寫了一封信,讓我來投奔大寨入夥。隻是我不敢貿然前去,怕山寨不收留我。所以一直猶豫不決,沒能前來。之前公孫先生說,李家道口原本有朱貴開的酒店,專門接引上山入夥的人。山寨裡還有一個負責招賢的飛報頭領,叫神行太保戴院長,一天能走八百裡路。今天見您走路的樣子非同尋常,所以喊了一聲試試,沒想到真的是您。真是幸運,讓我無意間碰到了您!”
戴宗說:“我是因為公孫勝先生回薊州後一直沒有音信,如今奉晁、宋二位頭領的命令,前來薊州打聽消息,尋找公孫勝回寨,沒想到能和您相遇。”楊林說:“小弟雖然是彰德府人,但薊州管轄的地方我都走遍了。如果您不嫌棄,我願意陪您走這一趟。”戴宗說:“要是有您作伴,那真是太好了。等找到公孫先生,我們再一起回梁山泊也不遲。”楊林聽了,十分高興,當即邀請戴宗,兩人結拜為兄弟。
戴宗收起甲馬,和楊林不緊不慢地前行。到了傍晚,便找了一家村店投宿。楊林擺酒款待戴宗,戴宗說:“我施展神行法,不敢吃葷腥。”於是兩人隻買了些素食相對而食,並結拜為兄弟。過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兩人起來生火做早飯,吃完後收拾好行李便準備出發。
楊林忍不住問道:“兄長用神行法趕路,小弟怎麼能跟得上呢?隻怕咱們沒法同行。”戴宗笑著說:“我的神行法也能帶著人一起走。我把兩個甲馬綁在你腿上,施展起法術,你就能和我走得一樣快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然,你怎麼能趕得上我!”楊林有些擔憂地說:“隻怕小弟我是凡夫俗子,比不上兄長您有神異之體。”戴宗安慰道:“沒關係。我的這個法術,誰都能帶著一起,施展開來,就和我一樣行走自如。隻是我吃素,施展法術才沒有妨礙。”
當下,戴宗取出兩個甲馬,幫楊林綁在腿上,自己也隻綁了兩個。他施展神行法,對著甲馬吹了口氣,兩人便輕快地出發了,快慢都能隨著戴宗的節奏。一路上,兩人閒聊著江湖上的趣事,雖然看似走得悠閒,卻不知不覺走了很遠的路程。
兩人走到巳牌時分,前方出現一處地方,四周都是高山,中間有一條驛道。楊林認得這裡,便對戴宗說:“哥哥,這個地方叫飲馬川。前麵那座高山裡,常常有一夥人聚集,最近不知道情況如何。因為這裡山勢秀麗,山水環繞,所以叫做飲馬川。”
兩人剛走到山邊,隻聽“忽地”一聲鑼響,戰鼓也跟著亂鳴起來,一二百個小嘍囉衝了出來,攔住了去路。為首的兩位好漢,各自手持一條樸刀,大聲喝道:“行人止步!你們兩個是什麼人?要到哪裡去?識相的就趕緊拿出買路錢,饒你們兩條性命!”
楊林笑著對戴宗說:“哥哥,看我收拾那兩個蠢貨!”說著,便拿起筆管槍,衝了過去。那兩位頭領見他來勢洶洶,走近一看,上首的那位突然叫道:“先彆動手!這不是楊林哥哥嗎?”楊林仔細一看,也認出了對方。上首的那個大漢提著兵器,走上前恭敬地行禮,又招呼下首的長漢一起施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林把戴宗請過來,說道:“哥哥,快來和這兩位兄弟見見麵。”戴宗問道:“這兩位壯士是誰?怎麼會認識賢弟你呢?”楊林便介紹道:“這位認識我的好漢,他原本是蓋天軍襄陽府人,姓鄧名飛。因為他雙眼紅赤,江湖上的人都叫他火眼狻猊。他能舞動一條鐵鏈,一般人都近不了他的身。我們以前多次合夥做事,分彆已經五年了,沒想到今天在這裡碰上。”
鄧飛接著問道:“楊林哥哥,這位兄長是誰?肯定不是普通人吧。”楊林說:“我這位仁兄,是梁山泊好漢中的神行太保戴宗。”鄧飛聽了,驚訝地說:“莫不是江州那位能日行八百裡的戴院長?”戴宗回答道:“正是在下。”那兩位頭領急忙行禮,說道:“平日裡隻聽說過大名,沒想到今天能在這裡拜見您。”
戴宗打量鄧飛,隻見他長相如何呢?有詩為證:
原是襄陽關撲漢,江湖飄蕩不思歸。
多餐人肉雙睛赤,火眼狻猊是鄧飛。
當下,兩位壯士行完禮,戴宗又問:“這位好漢貴姓大名?”鄧飛說:“我這位兄弟姓孟名康,祖貫是真定州人。他擅長製造大小船隻。因為押送花石綱時,要造大船,他不滿提調官的催促和責罰,一怒之下殺了本官,便棄家逃到江湖,在綠林安身,已經有好些年了。因為他身材高大白淨,人們見他一身好體格,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玉幡竿孟康。”戴宗聽了,十分高興。再看孟康,他又是怎樣的模樣呢?有詩為證:
能攀強弩衝頭陣,善造艨艟越大江。
真州妙手樓船匠,白玉幡竿是孟康。
當時,戴宗見到二人,心中十分歡喜。四位好漢正說著話,楊林問道:“二位兄弟在這裡聚義多久了?”鄧飛說:“不瞞兄長說,已經有一年多了。就在半年前,在西邊那個地方,我們遇到一位哥哥,姓裴名宣,祖貫是京兆府人。他原本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擅長刀筆。為人忠誠正直、聰明伶俐,做事一點都不馬虎,當地人都稱他為鐵麵孔目。他也會舞槍弄棒,耍劍掄刀,智勇雙全。因為朝廷派來一位貪汙腐敗的知府,找了個由頭把他刺配沙門島,路過我們這裡時,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把他救了下來,在此安身。如今我們已經聚集了三二百人。裴宣使起雙劍來極為厲害,因為他年長,現在是山寨之主。麻煩二位義士同我們到小寨相聚片刻。”說完,便讓小嘍囉牽來馬匹,請戴宗、楊林上馬,四人騎馬朝著山寨而去。
沒走多久,就到了寨前,眾人下了馬。裴宣已經得知消息,急忙出寨,走下台階迎接。戴宗、楊林看裴宣,隻見他果然儀表堂堂,身材肥胖卻四平八穩,心中暗自讚歎。他的模樣如何呢?有詩為證:
問事時智巧心靈,落筆處神號鬼哭。
心平恕毫發無私,稱裴宣鐵麵孔目。
當下,裴宣出寨迎接,邀請二位義士到聚義廳。眾人一一見禮,互相謙讓一番後,讓戴宗坐在正麵,接著依次是裴宣、楊林、鄧飛、孟康,五位好漢,賓主落座,擺開筵席。當天,眾人開懷暢飲,氣氛十分融洽。看官們要知道,這也都是地煞星的緣分,時機一到,上天眷顧,自然義氣相投,相聚於此。
眾人喝酒之際,戴宗在筵席上說起晁蓋、宋江二位頭領招賢納士,結識天下四方豪傑,待人接物和藹可親,仗義疏財,有諸多好處;眾頭領齊心協力;八百裡梁山泊氣勢雄壯,中間的宛子城、蓼兒窪,四周都是茫茫煙水;還有眾多軍馬,根本不愁官兵來犯。他不停地說著梁山泊的好處,試圖打動他們三人。
裴宣回應道:“小弟的山寨中,也有三百來號人馬,財物也有十多車,糧食草料還不算在內。倘若仁兄不嫌棄我們身份低微,能引薦我們到大寨入夥,我們願意聽從號令,效力效勞。不知您意下如何?”戴宗大喜,說道:“晁、宋二位公明待人真誠,接納豪傑,沒有絲毫異心。要是再有諸公相助,那真是錦上添花。如果你們真有此意,就趕緊收拾行李,等我和楊林去薊州見過公孫勝先生回來,那時我們一起扮作官軍,連夜前往梁山泊。”眾人聽了,都非常高興。
酒喝到半醉,眾人移席到後山的斷金亭,一邊欣賞飲馬川的景致,一邊繼續喝酒。這飲馬川當真是一處好地方,隻見:
一望茫茫野水,周回隱隱青山。幾多老樹映殘霞,數片彩雲飄遠岫。荒田寂寞,應無稚子看牛;古渡淒涼,那得奚人飲馬。隻好強人安寨柵,偏宜好漢展旌旗。
戴宗看著飲馬川這一派山景,不禁讚歎道:“好山好水,真是秀麗!你們二位是怎麼來到這裡的?”鄧飛說:“原本是幾個不成器的小嘍囉在這裡屯紮,後來被我們兩個奪了這個地方。”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